第一篇 工业发展 1
第一章 古代手工业 1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 1
第二节 秦汉时期 3
第三节 隋唐时期 5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 8
第二章 近代工业 9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0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11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 14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 20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0
第二节 “一五”时期 23
第三节 “二五”与调整时期 26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33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 40
第二篇 工业经济运行第一章 工业经济管理 55
第一节 工业计划 56
第二节 工业调度 56
第三节 生产协调 58
第二章 工业结构调整 61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61
第二节 产品结构调整 64
第三节 军工企业调整 66
第三章 产品质量管理 68
第一节 质量规划 70
第二节 质量管理 72
第三节 名牌战略 76
第四章 能源和交通协调 82
第一节 电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 82
第二节 能源与资源节约 85
第三节 资源综合利用 91
第四节 交通运输协调 93
第三篇 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第一章 技术进步 96
第一节 工业技术进步 96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 104
第三节 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110
第四节 科技与生产结合 118
第五节 技术引进 123
第二章 技术改造 129
第一节 技术改造管理 130
第二节 技术改造计划 134
第三节 技术改造成果 146
第四节 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150
第四篇 企业管理与改革第一章 企业管理 188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88
第二节 推行《鞍钢宪法》 192
第三节 工业学大庆 193
第四节 企业全面整顿 194
第五节 推行现代企业管理 201
第六节 企业升级 212
第七节 学吉化 218
第八节 依法治厂 219
第九节 扭亏增盈 222
第十节 职工教育 228
第二章 企业改革 239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39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244
第三节 领导体制改革 258
第四节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268
第五篇 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第一章 横向联合 280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80
第二节 重要活动 283
第二章 经济协作 287
第一节 省际交流 287
第二节 区域协作 289
第三节 省内联合 302
第四节 项目建设 303
第六篇 机构与职责 30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05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机构 305
第二节 财贸管理机构 311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管理机构 313
第四节 经济委员会 314
第五节 经济贸易委员会 315
第二章 职责与任务 317
第一节 经济委员会 318
第二节 经济贸易委员会 319
第三章 历届省级经贸主管机构党政领导成员 333
第四章 直属机构 345
第一节 经贸委信息中心 345
第二节 能源中心 347
第三节 新技术开发推广站 348
第四节 工业展览馆 349
第五节 地方煤炭铁路运输管理办公室 350
第五章 社会团体 351
第一节 企业联合会 351
第二节 包装技术协会 353
第三节 产学研联合会 355
第四节 工业经济联合会 356
第五节 交通运输协会 358
第六节 能源协会 359
第七节 企业家协会 359
第八节 设备管理协会 361
第九节 稀土协会 364
第十节 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365
第十一节 商业联合会 366
第七篇 大事记 369
大事记 369
附录 420
编后记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