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含义 2
1.1.2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特征 4
1.1.3 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9
1.2 研究的内在逻辑及基本内容 13
1.2.1 研究的内在逻辑 13
1.2.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1.3 研究的特色 14
第2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价值补偿研究文献综述 17
2.1 国外研究状况评述 18
2.1.1 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计量及补偿研究 18
2.1.2 非再生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1
2.1.3 非再生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补偿问题研究 24
2.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28
2.2.1 非再生资源的价值决定及价值构成理论研究 28
2.2.2 矿产资源价值的核算和最优耗竭理论研究 30
2.2.3 非再生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的定量研究 31
2.2.4 非再生资源开发中资源价值损失的补偿途径研究 33
2.3 结论及启示 38
第3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价值决定和价值构成理论 40
3.1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和其价值或价格决定理论的局限 40
3.1.1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及其局限性 41
3.1.2 传统经济学的资源价值或价格决定理论及其缺陷 45
3.2 我国自然资源价值或价格决定理论及其特点 50
3.2.1 自然资源的功能价值论 50
3.2.2 自然资源的补偿价值论 53
3.2.3 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论 55
3.2.4 自然资源的加权价值论 57
3.3 非再生能源资源的价值决定和价值构成理论 60
3.3.1 有用性是决定非再生能源资源具有价值的内在依据 60
3.3.2 可耗竭性和稀缺性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具有价值的充分条件 61
3.3.3 垄断性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具有价值的社会制度基础 62
3.3.4 “有效劳动”直接决定非再生能源资源价值量大小 63
3.4 非再生能源资源价值决定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和联系 65
3.5 小结 66
第4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自身价值折耗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69
4.1 矿产资源自身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及内容 70
4.1.1 矿产资源自身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演进 70
4.1.2 矿产资源自身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75
4.2 非再生能源资源自身价值评估方法和模型 78
4.2.1 非再生能源资源自身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对净现值法提出的挑战 78
4.2.2 油气资源自身价值评估的贴现现金流模型构建 81
4.2.3 油气资源价值贴现现金流评估模型中各参数与评估结果的敏感度分析 85
4.2.4 生产成本递增情况下油气资源的价值评估模型 87
4.3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自身价值折耗测算方法研究 90
4.3.1 基于绿色GDF的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理论与方法:现状评述 91
4.3.2 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测算的基本模型及方法 97
4.3.3 非再生能源资源自身价值折耗方法的确定 107
4.4 小结 111
第5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测算方法研究 113
5.1 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及评述 114
5.1.1 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评估的基本内容 115
5.1.2 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评估的技术路线 119
5.1.3 环境损害经济评价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120
5.2 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123
5.2.1 常用的几种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123
5.2.2 对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评价方法的评价 132
5.3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损失计量方法确定 137
5.3.1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物理根源 138
5.3.2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环境损害经济评价方法的确定 139
5.4 小结 152
第6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资源环境价值损失测算 154
6.1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54
6.1.1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潜力评价 154
6.1.2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58
6.1.3 陕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64
6.2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自身价值折耗测算 171
6.2.1 煤炭资源自身价值折耗测算 172
6.2.2 油气资源使用者成本测算 177
6.2.3 能源外输造成的能源直接价值折耗测算 182
6.2.4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总量特点及原因 183
6.3 陕西省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外部环境成本损失测算 188
6.3.1 基于CVM的陕北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价值损失测算 189
6.3.2 陕北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外部生态环境成本测算——以煤炭为例 199
6.4 小结 207
第7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国际经验 209
7.1 价值补偿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的基础性条件 209
7.1.1 非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内涵 209
7.1.2 价值补偿是非再生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 212
7.1.3 对非再生能源资源开采区的价值补偿是实现区际关系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215
7.2 非再生能源资源价值补偿的国际经验 216
7.2.1 通过立法,明确界定非再生能源资源的产权,依法保护开发中各主体的利益 216
7.2.2 以规范的矿山租金形式补偿使用者成本,构建能源开发中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221
7.2.3 在实行“污染者付费”制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外部成本补偿的社会化 229
7.2.4 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督促采矿企业和资源开发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补偿 240
7.3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40
7.3.1 加快立法,积极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非再生能源资源价值补偿制度 241
7.3.2 成立专门的非再生能源资源价值补偿执行机构 241
7.3.3 完善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税费制度 241
7.3.4 正确处理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高度重视矿区居民资源环境权的救济 242
7.4 小结 242
第8章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途径及制度设计 245
8.1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现状及特点 245
8.1.1 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245
8.1.2 对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246
8.1.3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采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51
8.2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52
8.2.1 非再生能源资源资产产权界定不明,加剧了中央和地方在资源开发利益上的矛盾 252
8.2.2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自身价值折耗的补偿模式存在缺陷 261
8.2.3 外部环境成本的补偿严重不足,居民环境权没得到有效救济 269
8.2.4 政府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机构监管不够、执法不力、服务效率低 276
8.3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价值补偿途径及其制度设计 278
8.3.1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78
8.3.2 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的措施及制度设计 279
8.4 小结 293
第9章 结论及其展望 296
9.1 基本结论 296
9.2 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9
参考文献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