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学者的友谊万古长青—为尾形勇教授《中国古代的“家”和国家》中译本而作&林剑鸣 1
中译本序言 1
前言 1
序章 中国古代帝国的统治体制和家族主义 1
第一节 序论一所谓“家族国家观 1
第二节 传统的中国论中的“家”和国家 8
一 西欧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一) 8
二 西欧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二) 17
三 中国近代的国家观 22
四 日本的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一) 24
五 日本的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二) 32
六 正统“家族国家观”问题所在 36
第三节 战后古代帝国论中的“家”和国家 42
一 公权和“父家长制” 43
二 “家”和“共同体” 50
三 “家人”和君臣关系 67
第四节 问题所在和考察方法 71
第一章 古代姓氏制的展开和“家”的建立 77
第一节 有关“家”建立的问题 77
第二节 汉代的“姓”和“家” 82
一 汉代“姓”的特征及其种类 82
二 汉代的有姓者和无姓者 89
第三节 周代姓氏制和汉代的“姓” 101
一 周代的“姓氏” 101
二 汉代“姓”的形成 106
三 “姓”和“家”一小结 109
第二章 以自称形式看君臣关系 112
第一节 “臣某”形式和君臣秩序 113
一 “臣某”形式的各种表现 113
二 皇帝本身的“臣某”形式 123
第二节 “臣某”形式在制度上的位置 129
一 “不臣之礼”和“与客之礼” 130
二 “殊”的“不名”形式 134
三 “外臣”的“不名”形式 138
四 “臣某”形式的周边—小结 144
第三章 “臣某”的意义与君臣关系 146
第一节 “臣”和“称臣”的意义 146
一 “称臣”构造的建立进程 147
二 “臣”和“臣妾” 152
三 “臣”和“民” 156
第二节 “称名”以及“某”形式的意义 160
一 所谓“父前子名”和“某”的形式 160
二 先秦时代的“某”和“臣某”形式 164
三 “称名”的意义和“臣某”形式—小结 169
第四章 “家”和君臣关系 174
第一节 “君臣”的世界和“父子”的世界 174
一 “忠”“孝”的“并立” 174
二 “君臣”、“父子”之别和“家” 177
三 “公”“私”的区别和“家” 184
第二节 “君臣之礼”和“家人之礼” 191
一 关于“家人”一词 191
二 “家人之礼”和君臣秩序 194
三 皇帝的“家人之礼” 198
第三节 在君臣关系构筑过程中“家”的位置 204
一 官吏和“家” 204
二 民庶和“公事” 210
三 君臣关系与身份制—小结 217
第五章 国家秩序和家族制秩序 222
第一节 “天下一家”的意义及构造 223
一 “天下一家”的各种表现 223
二 “天下一家”的构造 227
第二节 “国家”“公家”等语义及其位置 235
一 “公室”和“帝室” 235
二 “公家”和“官家” 238
三 帝室和“国家” 243
第三节 “汉家”的意义和构造 247
一 “汉家”的用例及其语义 247
二 “汉家”和“汉氏”—小结 250
第六章 古代帝国的秩序构造和皇帝统治 257
第一节 “天子“皇帝”的区分和国家秩序 258
一 皇帝的自称形式和即位礼仪 258
二 “天子”和“汉家”的新构造 267
第二节 帝位继承中“家”的问题 273
一 异姓间的继承和“天子”位 275
二 同姓内继承和“皇帝”位—小结 280
终章 中国古代帝国的秩序构造 289
第一节 身份制的秩序和国家秩序 289
一 “良贱制”和国家秩序 290
二 唐法上“贱民”的地位 294
三 国家秩序中身份制的作用—小结 300
第二节 家族、君臣、身份、国家—结论 308
构成本书基础的已发表论文一览 315
译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