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困境与希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海芍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021979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通识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然而,通识教育理念听起来非常诱人,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希望便是本书探索的主题。

序一&王义遒 1

序二&胡显章 5

前言 9

第一章 通识教育的三个层面 22

第一节 作为教育理念的通识教育 22

第二节 作为教育内容的通识教育 36

第三节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教育 46

第四节 通识教育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48

第二章 从通识教育视角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以T大学为例) 51

第一节 提倡通专结合,培养“革命通人+技术专家”(1940—1952年) 51

第二节 专业教育模式确立,通识教育“销声匿迹”(1952—1978年) 57

第三节 纠偏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在孕育中(1978—1995年) 65

第四节 从文化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的探索(1995年以来) 72

第五节 当前T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 76

第三章 通识教育的理念困境 81

第一节 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缺乏深度 81

第二节 通识教育没有成为大学的办学理念 86

第三节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平衡 90

第四节 通识教育理想面临功利主义现实挑战 95

第四章 通识教育课程及教学困境 102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严重失衡 102

第二节 公共必修课没有全面体现通识教育理念 113

第三节 通识选修课难以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118

第四节 非正式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24

第五节 关于通识课程设计的理论分析 127

第五章 通识教育的制度困境 131

第一节 选课制与通识教育 131

第二节 专业选择制度与通识教育 136

第三节 科系(专业)组织结构与通识教育 148

第六章 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154

第一节 通识教育在美国 154

第二节 通识教育在香港地区 174

第三节 通识教育在台湾地区 185

附录6.1哈佛大学核心课程领域详表(2005) 202

附录6.2 MIT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分布选修课(HASS-D)(2006) 210

附录6.3香港中文大学“四范围”通识科目总表(2005-2006年度) 213

附录6.4香港理工大学的通识课程(2006-2007学年) 218

附录6.5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部主办的通识教育报 220

附录6.6台湾大学通识课程所属领域一览表(2008年4月) 222

附录6.7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231

附录6.8元智大学发展性通识课程一览表(2007年3月) 233

第七章 中国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案例 235

第一节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学院) 235

第二节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 247

第三节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255

第四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 262

第五节 清华大学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67

附录7.1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择专业院系方案 270

附录7.2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导师制实施办法 271

附录7.3复旦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272

附录7.4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07年) 275

附录7.5复旦学院学生通识综合素养评价方案 279

附录7.6复旦学院学年个人和集体荣誉评选方案 281

附录7.7清华大学首批文化素质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一览表 283

第八章 通识教育:希望与出路 285

第一节 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与通识教育 285

第二节 知识的分化和综合与通识教育 288

第三节 社会的发展与通识教育 290

第四节 实施通识教育的若干建议 292

附录 301

附录1大学生通识教育调查问卷 301

附录2通识教育访谈提纲 307

附录3通识教育有关文献述评 310

附录4部分通识教育研究学位论文一览表 318

参考文献 320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