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观—相 1
1 曾国藩:察貌可知人 2
吕公观容嫁女 4
村妇识大体 6
宽厚仁义,三分天下 7
关羽重情重义 9
2 曾国藩、周文王:气色征于外 12
观色断结果 14
何晏气浮心躁 15
王戎观虎,面不更色 17
3 曾国藩:神骨有清浊 19
刘邦骨刚神强 22
王莽的邪狭之神 23
曾国藩察神断结果 27
查继佐识人免罪 29
4 曾国藩:情态无矫饰 32
淳于髡察态知人 35
情态不能装饰 36
陈瓘审态识蔡京 38
第二章 闻—声 40
5 曾国藩、周文王:总论声音 41
张飞威震长坂坡 43
石勒啸声奇异 45
曾国藩以声识人 46
6 曾国藩:声、音之别 48
听音辨心事 52
音乃心声,辨音知事 53
乐淫而哀,国之将尽 55
第三章 辨—言 57
7 老子、孔子、刘邵:言为心声 58
臧僖伯直言上谏 60
项羽言谈显急躁 61
义正言直“强项令” 63
冯道口不择言 66
8 刘邵:言在善喻 67
商汤识伊尹 68
晏婴的辩博之能 70
郭隗谏言燕昭王 72
魏桓一语中的 74
9 刘邵:六构七似 75
花言巧语藏祸心 77
言过其实难当任 79
许攸乱言引火烧身 82
10 刘邵、鬼谷子:言有偏倚 84
诸葛亮舌战群儒 87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90
秦宓善辩驳张温 92
陈韪偏倚遭讥讽 94
第四章 察—行 96
11 庄子:九法证心 97
宁戚察行择主 98
危难之时方显勇 100
郑板桥醉酒中计 103
12 刘邵:行迹知人 105
楚文王识忠佞 106
何进犹疑难成大事 108
张权行迹可疑露马脚 110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 111
第五章 品—性 114
13 曾国藩、刘邵:人性之表里 116
刻薄寡恩的勾践 119
周亚夫性刚外显 123
沉稳内敛,“大树”不倒 125
14 刘邵、王充:性格可迁移 129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133
周处改恶向善 135
15 刘邵:本性有偏正 138
子产识伯石 142
晃错大意丢性命 144
张昭过于偏执 147
吕端大事不糊涂 149
成吉思汗的谨慎多疑 153
朴露阿留工于画 155
第六章 考—志 158
16 周文王:考志而知人 159
李泌辞官归隐 161
17 孟子:炼志成大才 165
朱买臣负薪立志 166
宋濂勤学终成名 168
范仲淹饥寒不忘志 170
18 刘邵:论胸襟识气度 173
王湛不显学识 177
杨修之死 179
19 刘邵:辩让与伐争 182
好争父子终丧身 186
姜维避祸走为上 190
张弘范不争免责 193
第七章 揆—德 195
20 刘邵:德为根本 196
糟糠之妻不下堂 199
无德者不得人心 201
做人要讲人品和风范 203
21 刘邵、赵蕤:察德为先 205
察人德为先 209
管仲识三人 210
西蜀以德保国 212
第八章 量—才 216
22 刘邵:人各有才患不识 217
周文王识贤得天下 221
淳于髡荐贤 224
23 赵蕤、刘邵:才有大小量其用 225
鲍叔牙识管仲 231
狄仁杰慧眼识柬之 234
古人辨才名论 236
第九章 侦—缪 239
24 刘邵:察誉有偏颇 24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42
25 刘邵:接物有爱恶 244
王安石错看吕惠卿 245
26 刘邵:度心有大小 247
房弼以己度人食恶果 248
27 刘邵:变类有同体 249
狄仁杰不识娄师德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