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开发经济学的使命 1
第一节 开发经济学的对象 1
一、经济开发的概念及内涵 1
二、经济开发的空间对象 3
三、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状况 5
第二节 开发经济学的任务 7
一、分析经济开发的一般过程、形式、手段 7
二、探索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经验教训及开发思路 8
三、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 9
第二章 经济开发的资源基础 11
第一节 经济开发的资源类型 11
一、资源的概念 11
二、资源的类型 1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结构 16
一、地面生物圈资源 16
二、地下矿产资源 26
三、海洋资源 31
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状况 33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结构 35
一、自然景观 36
二、人文景观 37
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 38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结构 40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40
二、人力资源的构成:量与质 42
三、人力资源的开发 43
四、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 44
第五节 资源储备与供给 46
一、市场竞争中的资源竞争 46
二、我国的资源结构 48
三、我国的资源战略 50
四、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对我国资源储备与供给的影响。 52
第三章 经济开发的需求导向 54
第一节 资源的发现 54
一、人类对资源认识的局限性 54
二、资源的可替代性 55
三、资源价值的变动 56
四、资源发现的一般规律 57
第二节 资源开发的导向 59
一、开发导向 59
二、需求对资源的动员 59
三、计划需求与导向 63
四、市场需求与导向 65
五、体制转换过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导向 67
第三节 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70
一、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70
二、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实效性作用 70
三、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 71
四、资源开发对扩大对外开放的作用 72
五、加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要求 73
第四章 经济开发的空间形式 75
第一节 区域开发 75
一、区域特征与形式 75
二、区域开发的系统性 79
三、区域开发规划 81
四、区域开发的案例分析 92
第二节 流域开发 97
一、流域的特征 98
二、流域开发规划 98
三、流域开发的案例分析 104
四、我国的流域开发 109
第三节 山区开发 117
一、山区的特征 117
二、山区开发的规划 118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区开发 124
四、山区开发案例 131
第四节 县域与社区组织 136
一、县域的开发组织 136
二、社区的开发组织 140
三、开发区的建设 142
第五节 贫困死角的经济开发 147
一、贫困死角的形成 147
二、贫困死角的开发条件 150
三、贫困死角的开发组织 152
第五章 经济开发的产业投资 155
第一节 农业投资 155
一、农业投资的目的 156
二、农业投资的方式 158
三、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及评价 160
第二节 工业投资 164
一、工业投资的性质 164
二、工业投资的目的 166
三、工业投资的方式 169
第三节 教育投资 173
一、教育投资的性质 174
二、教育投资的目的 176
三、教育投资的方式 178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服务投资 183
一、基础设施投资 184
二、社会服务投资 190
第六章 经济开发的项目组织 194
第一节 经济开发的项目管理 194
一、项目的内涵 194
二、项目的管理 196
第二节 经济开发的项目周期 200
一、项目周期 200
二、项目准备 203
三、项目实施 208
第三节 经济开发的项目分析 212
一、技术分析 212
二、成本效益分析 215
三、社会效应分析 220
四、环境分析 223
第七章 经济开发的技术结构 228
第一节 开发力 228
一、经济开发是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 228
二、经济开发的要素 230
三、经济开发各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开发力 233
第二节 开发力的技术结构 235
一、开发力技术结构的内涵 235
二、开发力技术结构的主要类型 237
第三节 开发力技术结构的选择 239
一、项目间开发技术的差异 240
二、地区间开发技术的差异 243
三、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力技术结构的选择 245
第八章 经济开发过程的利益关系 252
第一节 经济开发中的利益主体 252
一、利益主体的内涵 253
二、利益主体的形式 254
三、利益主体的运行 256
第二节 经济开发中的利益结构 258
一、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 259
二、利益主体的结构 262
第三节 经济开发中的利益协调 268
一、利益边际的冲突 269
二、利益妥协与补偿 273
三、利益最大化目标 277
四、利益协调与联合 280
第九章 经济开发与环境建设 285
第一节 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85
一、生态环境在经济开发中的内涵 286
二、生态环境对经济开发的限定性 288
三、经济开发与生态系统的两种循环 291
四、案例分析 294
第二节 经济开发的极限 297
一、生态危机 297
二、生态环境与资源再生 299
三、经济开发是否存在极限 300
第三节 可持续的经济开发 304
一、可持续经济开发的内涵 305
二、经济开发的环境战略 307
三、中国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314
四、中国21世纪议程 316
第十章 经济开发过程的人类行为 319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 319
一、理性、有限理性与人类行为的主观性 319
二、人类经济开发行为的动机 321
三、人类对自身经济开发行为的认识 322
第二节 经济开发的制度约束 325
一、行为规划对经济开发的约束 325
二、制度约束对经济开发的两重性 327
第三节 经济开发的最大化“选择” 330
一、经济开发过程的价值判断 330
二、财富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与效应最大化 333
第四节 开发行为的历史责任 336
一、开发行为所涉及的人类历史进程的利益关系 336
二、有限资源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分配 338
三、现实开发行为所蕴含的历史责任 339
第十一章 经济开发的布局 342
第一节 经济开发的国土规划 342
一、国土开发规划 343
二、国土开发布局 344
三、国土整治与保护 346
第二节 经济开发的国家计划 348
一、经济开发的国家政策 349
二、经济开发的国家投资 351
三、经济开发的国家战略 354
第三节 经济开发的区域协调 356
一、经济开发的区域关系 356
二、经济开发的区域协调 357
三、经济开发的区域联合 360
四、案例:台湾区域开发的差异与调整 362
第四节 中国的西部现象 363
一、西部现象的普遍性 364
二、西部开发问题 365
三、经济开发战略性西移的趋势 367
第五节 边疆开发 368
一、边疆的两重性 368
二、边疆开发的紧迫性与必然性 369
三、“经济国防”的建设 370
第十二章 经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373
第一节 经济开发的理论研究 373
一、经济开发的理论发端 373
二、探索中的经济开发理论 375
第二节 经济开发的实践 378
一、经济开发的国际组织 379
二、世界银行的开发实践 381
三、中国的开发实践 382
主要参考文献 386
跋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