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性问题导论 1
一、“现代性”概念及“现代学”构建 1
1.“现代性”之概念及其分裂 2
2.“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9
二、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 14
1.严复《天演论》与时间意识的改造 14
2.“启蒙”与“救亡”,变奏还是合奏? 19
3.中国语境中的“民族主义”、“保守派”与“激进派” 27
4.“封建”或是“现代”——对80年代又一“元叙事”的探讨 33
5.“新时期”的现代性叙事及其变迁 48
三、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56
1.文学的全面理性化及其主要表现形态 56
2.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 82
3.重审“现代性”的文学史意义 92
第二章 “代际冲突”及其在百年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意义 149
1.“现代性”研究与“知识考古学”方法 149
2.“代”、“代际冲突”及其两种形式 152
3.人格成长、俄底浦斯情结与象征秩序 157
4.“家”与“国”的寓言 161
5.百年中国文学中代际冲突的演变及其现代性意义 165
第三章 进化抑或轮回:鲁迅小说中的思想悖论 172
1.《狂人日记》:“真的人”与“真的人”的幻灭 173
2.《在酒楼上》、《孤独者》:冲突的声音 179
3.现代性:捍卫还是背离? 189
第四章 “新”与“旧”的斗争之境:家族文学中的“弑父情结” 196
1.“问题小说”与“五四”初期的代际冲突 197
2.《家》:“空间场景的时间化” 199
3.“超故事叙述者”与话语的自我解构 204
4.“叛徒”觉慧的真相 207
5.《家》的“语法”与《雷雨》的命运 214
第五章 “己”与“群”的调和与冲突:左翼、解放区文学中的寻父意识 222
1.“己”与“群”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22
2.“革命浪漫谛克小说”:一段尘封“公案”的背后 234
3.左翼文学:“己”的扩大化和“群”的狭窄化 245
4.解放区文学:革命“语言”的“言语”表达 249
5.“己”、“群”演变的极端化 259
第六章 “现代”的另一张面孔(一):沈从文与老舍小说中的代际关系 268
1.从“时间化”到“空间化” 268
2.沈从文:原乡神话中的“新、旧、常、变” 271
3.老舍:“老派”、“新派”及其价值反转 277
4.“传统/现代”:“京派”的文化意义 287
第七章 现代的另一张面孔(二):张爱玲,“参差对照”的代际冲突 291
1.“弑父”的典范文本与“寻父”的反讽隐喻 291
2.“女性”故事或者“人性”寓言 300
3.“现代的”张爱玲与“不现代的”张爱玲 307
第八章 “十七年”的农村题材小说:“颂父”的激情与尴尬 313
1.“颂歌”时代的“潜文本”与内在裂隙 313
2.“颂父”的经典模式及其困难 317
3.农村题材小说中代际冲突的形式转换 322
4.“史诗”或“非史诗”:《创业史》与《锻炼锻炼》的不同命运 335
第九章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思想史的戏剧性“误会” 350
1.林震的“震惊”体验与王蒙的“风云”遭际 351
2.“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354
3.“道是无情却有情”:历史的戏剧性错位 362
4.“来的都是青年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在医院中》 368
第十章 暧昧的“现代”想象: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 374
1.“城/乡”对立的历史演变与价值变迁 375
2.《霓虹灯下的哨兵》:斗争的城市,暧昧的现代 386
3.当代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主义” 395
第十一章 伤痕、反思与改革文学:在“现代”的转折点上 404
1.新时期的“家”中图景 404
2.《伤痕》:共谋与冲突 406
3.《蝴蝶》:代际冲突及其想象性化解 412
4.《乔厂长上任记》:关于“理想父亲”的现代性文本 427
第十二章 后顾与前瞻:寻根文学中的代际关系 438
1.“寻根文学”的动机、策略以及内在分裂 439
2.《小鲍庄》:“文字”与“言语”的抗争 453
3.叙述的迷局:“小鲍庄”里的“罗生门” 461
4.《红高梁》:“种”的退化与“种”的神话 469
第十三章 存在与虚无:先锋派小说中的代际冲突 483
1.“无父”时代的“弑父”浪潮 484
2.先锋派的“意识形态”意义 493
3.无处可逃的“逃亡”:宿命与自指的“家族”故事 498
4.《鲜血梅花》:意义空缺的“寻父”寓言 514
后记 525
主要参考文献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