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技术 1
1.1 验室常用器皿、仪器简介 1
1.1.1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1
1.1.2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要求 5
1.2 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 6
1.2.1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6
1.2.2 实验二 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10
1.3 消毒与灭菌 11
1.3.1 基本概念 11
1.3.2 实验三 灭菌及消毒方法 12
1.3.3 实验四 干热灭菌技术 14
1.3.4 实验五 高压蒸气灭菌 15
1.3.5 实验六 紫外线灭菌 18
1.3.6 实验七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19
1.4 培养基的配制 20
1.4.1 实验八 培养基的常规配制程序 20
1.4.2 实验九 细菌、放线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23
1.4.3 实验十 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26
1.4.4 实验十一 几种常用鉴别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28
1.5 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30
1.5.1 实验十二 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30
第2章 微生物染色与形态观察 34
2.1 微生物染色概述 34
2.2 实验十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6
2.3 实验十四 革兰氏染色法 37
2.4 实验十五 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39
第3章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41
3.1 实验十六 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 41
3.2 实验十七 厌氧菌的分离与培养 43
第4章 微生物的代谢 45
4.1 实验十八 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 45
4.2 实验十九 微生物对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利用 47
4.3 实验二十 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 50
第5章 微生物的生长 54
5.1 实验二十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54
5.2 实验二十二 平板菌落计数法 56
5.3 实验二十三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58
5.4 实验二十四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60
第6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63
6.1 实验二十五 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的诱变效应 63
6.2 实验二十六 电场诱导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 65
6.3 实验二十七 抗药性突变菌株的分离 67
第7章 菌种的保藏 70
7.1 实验二十八 常用简易保藏法 70
7.2 实验二十九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73
第8章 综合性、设计性微生物实验 76
8.1 综合性微生物实验 76
8.1.1 实验三十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76
8.1.2 食品中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80
8.1.2.1 实验三十一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80
8.1.2.2 实验三十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82
8.1.3 实验三十三 沼气发酵 85
8.1.4 有机废水的BOD和COD的测定 87
8.1.4.1 实验三十四 微生物传感器测定BOD 87
8.1.4.2 实验三十五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88
8.1.5 实验三十六 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90
8.1.6 实验三十七 抗生素效价的生物测定(管碟法) 91
8.1.7 实验三十八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快速提取 94
8.1.8 实验三十九 试管凝集反应 95
8.1.9 实验四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97
8.1.10 实验四十一 酿酒酵母细胞固定化与酒精发酵 99
8.2 设计性实验 103
8.2.1 实验四十二 中温α-淀粉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103
8.2.2 实验四十三 高产油脂酵母的筛选 104
8.2.3 实验四十四 平菇的紫外线诱变育种 105
8.2.4 实验四十五 富铁酵母的选育 105
8.2.5 实验四十六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污水 106
附录Ⅰ 染色液的配制 108
附录Ⅱ 培养基的配制 110
附录Ⅲ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118
参考文献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