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1
1.1.1 通信的定义 1
1.1.2 通信的方式 1
1.1.3 通信发展史 5
1.2 通信系统的概念 7
1.2.1 通信信号及分类 7
1.2.2 通信系统构成 8
1.2.3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0
1.3 通信频段划分 12
1.4 通信的发展方向 14
1.4.1 光纤通信 14
1.4.2 移动通信 15
1.4.3 卫星通信 15
1.4.4 IP通信 16
习题一 17
第2章 现代通信系统基础 20
2.1 信息的度量 20
2.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21
2.2.1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1
2.2.2 连续信源的熵 25
2.2.3 离散信道的熵速率与信道容量 25
2.2.4 连续信道的熵速率与信道容量 29
2.2.5 香农公式 31
2.3 通信信道 32
2.3.1 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 32
2.3.2 信道数学模型 33
2.3.3 恒参信道 34
2.3.4 随参信道 39
2.4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42
2.4.1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43
2.4.2 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与功率谱密度 44
2.4.3 线性时不变系统对随机输入信号的响应 49
2.5 通信系统的噪声 51
2.5.1 噪声来源及其分类 51
2.5.2 加性噪声及其特性 53
2.5.3 噪声的数学模型 53
2.6 常用信号处理器件 55
2.6.1 滤波器 55
2.6.2 乘法器 56
习题二 57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62
3.1 调制的功能及其分类 62
3.1.1 调制的功能 62
3.1.2 调制方式分类 63
3.2 线性调制系统 64
3.2.1 双边带调制与解调 64
3.2.2 单边带调制与解调 70
3.2.3 残留边带调制与解调 71
3.3 非线性调制与解调 72
3.3.1 非线性调制一般概念 72
3.3.2 频率调制系统 74
3.3.3 相位调制系统 79
3.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0
3.4.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与比较 81
3.4.2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与比较 82
3.4.3 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比较 83
3.5 复合调制与多级调制 85
习题三 85
第4章 数字基带调制与传输 92
4.1 数字基带信号 92
4.1.1 基带信号的概念及特点 92
4.1.2 常用数字基带信号码型 92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96
4.3 基带传输与码间干扰 99
4.3.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 99
4.3.2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100
4.3.3 部分响应系统 103
4.3.4 眼图 106
4.4 均衡技术 107
4.4.1 线性横向均衡滤波器 109
4.4.2 峰值失真准则 110
4.4.3 均方误差(MSE)准则 111
4.4.4 基带和带通线性均衡器 111
习题四 112
第5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117
5.1 脉冲幅度调制(PAM) 117
5.1.1 抽样与抽样定理 117
5.1.2 脉冲幅度调制PAM 120
5.2 脉冲编码调制(PCM) 122
5.2.1 抽样信号的量化 123
5.2.2 编码 128
5.2.3 PCM系统的噪声 133
5.3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134
5.3.1 DPCM原理 134
5.3.2 DPCM系统的噪声 136
5.4 增量调制△M 136
5.4.1 增量调制原理 136
5.4.2 增量调制系统的噪声 138
5.5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138
5.5.1 PCM时分多路复用信号帧结构 138
5.5.2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及其定时与同步 140
5.5.3 数字复接技术 141
习题五 147
第6章 数字频带调制 153
6.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系统 153
6.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系统 155
6.2.1 一般频移键控2FSK的调制与解调 155
6.2.2 相位连续的频移键控2CPFSK 157
6.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系统 161
6.3.1 绝对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与解调 161
6.3.2 相对相移键控2DPSK的调制与解调 163
6.4 多进制调制 166
6.4.1 多进制数字调幅(MASK) 166
6.4.2 多进制数字调频(MFSK) 167
6.4.3 多进制数字调相(MPSK) 168
6.5 正交频分复用(OFDM) 174
6.5.1 OFDM概述及其特点 174
6.5.2 OFDM的实现方法 177
6.5.3 OFDM的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179
习题六 180
第7章 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 188
7.1 多用户通信系统 188
7.2 频分复用(FDM) 189
7.3 时分复用(TDM) 190
7.4 多址技术 192
7.4.1 频分多址(FDMA) 193
7.4.2 时分多址(TDMA) 195
7.4.3 码分多址(CDMA) 197
7.4.4 空分多址及混合多址 202
习题七 204
第8章 最佳接收机 207
8.1 最佳接收准则 207
8.1.1 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 207
8.1.2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211
8.1.3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212
8.2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214
8.3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 216
8.4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217
8.5 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218
习题八 220
第9章 同步原理 224
9.1 载波同步 224
9.1.1 直接载波同步法 224
9.1.2 插入导频载波同步法 231
9.1.3 载波同步的性能 234
9.2 位同步 236
9.2.1 外同步法 236
9.2.2 直接位同步法 238
9.2.3 位同步的性能 243
9.3 群同步 244
9.3.1 连贯插入群同步法 245
9.3.2 间隔式插入群同步法 247
9.3.3 群同步的性能与保护 249
9.4 网同步 251
9.4.1 网同步原理 251
习题九 260
第10章 编码技术 266
10.1 信源编码 266
10.1.1 信源编码基本原理 266
10.1.2 最佳信源编码 267
10.2 信道编码 270
10.2.1 信道编码原理 270
10.2.2 几种简单差错控制码 274
10.3 常见线性码 277
10.3.1 线性分组码 277
10.3.2 循环码 282
10.4 卷积码 287
10.4.1 卷积码概念与原理 287
10.4.2 卷积码的编码 289
10.4.3 卷积码的译码 290
10.5 编码交织 292
10.5.1 编码交织原理 292
10.5.2 交织方式改进与应用 293
小结 296
习题十 296
第11章 通信协议 301
11.1 通信网概述 301
11.1.1 通信网的种类及拓扑结构 301
11.1.2 通信网的组成和信令 303
11.2 协议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305
11.2.1 通信协议的产生及必要性 305
11.2.2 通信协议 306
11.3 OSI协议 307
11.3.1 OSI标准协议体系结构与概念 307
11.3.2 OSI的数据传输过程 311
11.4 TCP/IP协议 313
11.4.1 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与概念 313
11.4.2 TCP/IP的数据传输过程 314
11.4.3 TCP/IP协议族 315
11.5 网络交换协议 316
11.5.1 网络交换技术 316
11.5.2 X.25协议 318
11.5.3 帧中继协议 320
11.5.4 ATM协议 321
11.6 无线传输协议WAP 324
11.6.1 WAP的产生 324
11.6.2 WAP协议体系 325
11.6.3 WAP发展趋势 327
习题十一 328
习题答案 333
附录A 贝塞尔函数数值表 355
参考文献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