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
第二节 族谱、地方志对两湖移民研究的文献价值 4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法 9
第二章 移民过程 14
第一节 迁入过程 14
第二节 迁出过程 21
第三节 小结 30
第三章 移民的地理特征 34
第一节 分布:迁入两湖 35
第二节 分布:两湖内部移动 45
第三节 分布:两湖向外移民 48
第四节 迁出地:江西 62
第五节 迁出地:两湖 67
第六节 小结 74
第四章 移民的动因、类型 83
第一节 动因 83
第二节 类型 102
第五章 移民的迁徙路线和信息传递 118
第一节 迁徙路线 118
第二节 信息传递 124
第六章 移民与人口 134
第一节 人口发展趋势 134
第二节 人口分布的变化 153
第三节 民族、华侨 160
第七章 移民与经济 165
第一节 两湖开发简述 165
第二节 “湖广熟,天下足” 188
第三节 商业移民的活动 200
第八章 移民与环境 214
第一节 森林资源的减少 215
第二节 河湖状况的改变 217
第三节 抗灾能力的下降 220
第九章 余论:对中国移民史的再认识 237
第一节 中国移民史的阶段划分 23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移民的几个特点 252
附表 6
表1-1 族谱版本统计 6
表2-1 湖北家族迁移时间 15
表2-2 湖北家族迁移时间(宋) 15
表2-3 湖北家族迁移时间(元) 15
表2-4 湖北家族迁移时间(明) 15
表2-5 湖北家族迁移时间(清) 15
表2-6 广济、黄安、通山、松滋四县家族迁移时间 19
表2-7 湖南家族迁移时间 19
表2-8 明清时间新化等县游氏家族向外省移民统计 22
表2-9 两湖移民四川的过程 23
表2-10 清代两湖籍移民入川统计 26
表2-11 清代广东等省移民入川统计 26
表2-12 湖北移民家族各时期的数量、百分比 30
表3-1 四川会馆统计 58
表3-2 移民迁出地 63
表3-3 迁出地的省区构成 64
表3-4 两湖会馆的省区构成 65
表3-5 江西迁出地 66
表3-6 两湖迁出地 68
表4-1 两湖民众避难洞崖 88
表6-1 明代两湖部分州县户口变动 136
表6-2 成化、正德、万历湖广户口变动 150
表6-3 天宝年间两湖九府、州户口 154
表6-4 崇宁年间两湖十四府、州户数 155
表6-5 明清两湖各大区户口变化 157
表6-6 万历、嘉庆两湖各大区人口密度 159
表7-1 两湖外省籍移民始迁祖迁移年龄统计 169
表7-2 湘南、湘中、鄂东南水利工程统计 179
表7-3 明清两湖田地变动(亩) 183
表7-4 明清两湖田赋(隆庆、乾隆) 185
表7-5 明清两湖各府州田亩百分比(隆庆、乾隆) 186
表7-6 明清两湖各府州田赋百分比(隆庆、乾隆) 187
表7-7 清代湖南常平仓谷数 192
表7-8 清代湖北常平仓额谷数 196
表7-9 湖南各区常平仓谷数 199
表7-10 湖北各区常平仓额谷数 199
表8-1 江汉-洞庭平原水灾基本情况 222
表8-2 江汉-洞庭平原水灾结构 226
表8-3 江汉-洞庭平原水灾周期(年) 226
表8-4 清代江汉-洞庭平原赈恤基本情况 228
表8-5 江汉平原水灾与赈恤对照 230
表8-6 洞庭平原水灾与赈恤对照 231
附录 257
附录一 移民档案 257
附录二 湖北会馆统计 287
附录三 湖南会馆统计 292
附图 296
图1-1 两湖分区示意图 296
图1-2 四川分区示意图 297
图3-1 两湖内部区际间移民示意图 298
图3-2 两湖向外移民示意图 299
图3-3 江西等省移民两湖示意图 300
图3-4 江西迁出地分布示意图 301
图3-5 两湖迁出地分布示意图 302
图5-1 迁入两湖路线示意图 303
图5-2 迁出两湖路线示意图 304
图7-1 两湖粮食外运区域示意图 305
图7-2 两湖主要产粮区分布示意图 306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