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等教育史 现代卷 L》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增人,王焕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2067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青岛的高等教育,肇始于1898年,经过百余年的沿革变迁,已经积淀下足够丰富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兴亡存废的历史启示录。及时、认真地从梳理有关史料入手,经过深入的思考与鉴别,编纂一部科学求实、系统完备的高等教育史,为现实的文化教育事业提供发展的借鉴所不可缺失的关键。

前言 1

第一章 青岛高等教育体制的奠基: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时期(1905—1924年) 1

第一节 清朝末期和德国侵占初期的青岛教育 3

一、县学、书院、卫学、学塾为一体的传统封建教育体制 4

二、教会学校的创办 6

三、新式学堂初创 7

四、职业教育兴起 9

五、同盟会在青岛的办学活动 10

第二节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创办 12

一、殖民地经济与社会形态 13

二、“独立的文化政策”的出台 15

三、建立“华人学校的计划” 19

四、中德合办“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谈判 23

五、商定《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章程》 25

第三节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办学模式 26

一、校址与校产 27

二、科系与级次 29

三、生源与师资 33

第四节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教育理念及其影响 41

第五节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闭校后的青岛教育 46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国人、民间办学模式:私立青岛大学时期(1924—1929年) 52

第一节 青岛收回前后的社会环境 52

第二节 社会各界筹备私立青岛大学 54

第三节 中国人在青岛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开学 56

第四节 私立青岛大学的曲折发展 60

第五节 私立青岛大学被迫停办 67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名校名师模式的创办:国立青岛大学时期(1930—1932年) 70

第一节 国立青岛大学的创建 71

一、选址青岛筹措办学 71

二、功勋校长——杨振声 75

第二节 院系行政设置与场馆建设 80

一、院系设置 80

二、行政设置与经费来源 81

三、图书馆和体育场建设 84

第三节 各院系课程建设 90

第四节 魅力青岛名师荟萃 101

一、闻一多、梁实秋与沈从文 103

二、黄际遇、汤腾汉与傅鹰 108

第五节 学生录取与《学则》的颁布 114

一、学生来源与录取 114

二、《学则》的颁布 117

第六节 教学独具特色科研稳步提高 127

一、教学特色鲜明 128

二、科研稳步提高 130

第七节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132

一、校园内的学术活动 132

二、校园内外的文体活动 134

第八节 两年三次罢课斗争 136

一、初次罢课学运序曲 137

二、南京请愿要求抗日 137

三、反对学则驱逐教授 140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名校名师模式的延续:国立山东大学时期(1932一1937年) 143

第一节 两任校长 144

一、赵太侔校长 144

二、林济青校长 147

第二节 院系行政机构调整与场馆建设 147

一、院系调整 147

二、行政机构调整与经费来源 148

三、场馆、设备建设 150

第三节 院系发展与课程设置 155

一、文理学院 155

二、工学院 165

第四节 教师队伍的充实和完善 169

一、学者、作家相得益彰 170

二、成就杰出的理工科专家 174

第五节 招生与学业完成情况 177

一、招生情况 177

二、学业完成与就业情况 179

第六节 教学与科研成绩斐然 185

一、教学内容充实,方法灵活 185

二、潜心治学,成果卓著 189

第七节 活跃的校园社团及各类活动 193

一、学术演讲与学术社团的活动 193

二、文艺社团的成立与文体活动的开展 196

第八节 抗日救亡运动 199

一、抗日救国据理力争 199

二、成立民先队部开展救亡活动 201

第五章 沦陷期青岛高等教育的断裂(1937—1945年) 203

第一节 强寇入侵,山东大学在“迁校”中沦亡 206

第二节 “东亚医科学院”的依稀状貌 209

第六章 抗战胜利后青岛高等教育名校传统的复兴(1946—1949年) 216

第一节 国立山东大学胜利复校 217

一、高起点组建师资队伍 217

二、据理力争收复校舍 219

三、院系设置与人事安排 223

四、严格标准全国招生 225

五、撙节开支艰苦创业 227

六、半年筹备按期开学 228

第二节 教学科研及体育工作 230

一、学制与课程 230

二、科学研究 231

三、体育工作 232

第三节 系科特色与新系建设 234

一、中国文学系 234

二、物理学系 240

三、水产学系 243

四、农艺系 244

五、园艺系 245

六、地质矿物学系 246

七、医学院及附设医院 247

第四节 蓬勃开展的进步社团活动 250

第五节 作出历史贡献的爱国学生运动 254

一、三次反美怒潮 256

二、“六·二”运动 258

三、反“特刑庭”斗争 262

四、反对南迁,坚决护校 263

五、学生入学及毕业人数统计 266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68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