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居城市概述 1
1.1城市环境意识 1
1.1.1城市环境 1
1.1.2城市环境意识 2
1.1.3城市环境改造 3
1.1.4环境改善三大措施 7
1.2宜居城市的概念和标准 12
1.2.1背景资料 12
1.2.2宜居概念和标准 15
1.2.3宜居要素 31
1.3营建理论、方法和课题 35
1.3.1理论构架 35
1.3.2营建理论和方法 39
1.3.3研究课题 43
2人性化理念 45
2.1满足人的需求 45
2.1.1关于“人性化” 45
2.1.2人的需求问题 47
2.2环境的人性化 50
2.2.1交通出行环境——人性化城市建设的重点 50
2.2.2人性化城市方策 55
2.3细节与舒适性 60
2.3.1道路交通设施 61
2.3.2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 63
2.3.3公共空间方面 71
2.3.4规划和功能布局 74
2.3.5城市管理方面 75
2.3.6步行环境方面 76
2.3.7停车方面 79
2.4行为与建筑环境 81
2.4.1建筑环境与人流分布 83
2.4.2建筑环境与行为特征 84
2.4.3广场活力影响要素 90
3营建的系统观 101
3.1内涵与意义 101
3.2空间和时间 105
3.3步道空间的系统化 106
3.3.1步行者权益 106
3.3.2步道空间的分类 111
3.3.3步道空间系统的营建 129
3.4绿化和公共空间系统 136
3.4.1项链式 136
3.4.2“鱼骨状”结构 141
3.4.3网络式 143
3.5“动”“静”空间的系统化 145
3.6环境细部的系统化 147
3.7小规模地段的系统化设计 152
4永续发展观 160
4.1关于永续发展观 160
4.2城市的永续发展课题 162
4.3永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165
4.4永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70
4.4.1城市选址与布局 170
4.4.2生态优先与植被绿化 171
4.4.3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172
4.4.4高渗透性铺装材料 174
4.4.5节能和永续能源利用 174
4.4.6“绿色”生态建筑技术 178
4.4.7屋顶及立体绿化 179
4.4.8交通方式 180
4.4.9自然和人文环境 181
4.4.10场地要求方面 182
5城市景观与特色 183
5.1关于景观与特色 183
5.2城市特色的塑造 187
5.2.1因地制宜 187
5.2.2传承传统 188
5.2.3城市标志 189
5.2.4城市轮廓线 190
5.2.5建筑环境品质 191
5.2.6城市雕塑 194
5.2.7色彩基调 195
5.3城市景观体系 195
5.3.1体系的内容 195
5.3.2体系的规划 199
5.4规划设计实例 203
5.4.1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 203
5.4.2包头稀土工业园区 207
5.4.3杭州华达商业综合体 209
5.4.4武汉长江紫都 211
5.4.5宜昌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 215
6立体化营建 223
6.1需求与资源——立体化的必然性 223
6.2综合立体开发 226
6.2.1大型化和多功能化 227
6.2.2与公共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229
6.2.3人工地坪与立体交通系统 231
6.3多层面道路及公交系统 233
6.3.1地铁系统 234
6.3.2其他大容量轨道交通 236
6.3.3地下公交车专用道 237
6.4竖向便捷度与立体步道体系 238
6.4.1关于竖向便捷度 238
6.4.2立体步道体系 239
6.4.3高架步道分类和体系营建 241
6.5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244
6.5.1发展历史和分类 244
6.5.2地下街与地下城 244
6.5.3课题与发展趋势 247
6.6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 251
6.6.1利用高低差进行人车分流 251
6.6.2营建立体公共空间 252
6.6.3城市环境美化 254
6.7实例分析 255
6.7.1东京 255
6.7.2明尼阿波利斯 264
6.7.3那不勒斯 267
6.7.4西雅图中心区 268
6.7.5北京CBD核心区和西苑商业区 275
6.7.6大阪江坂公园 282
6.7.7幕张新都心 282
7公共空间的多元化 286
7.1公共空间的本质 286
7.2完善既有空间环境特征 290
7.3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 298
7.3.1环境改善内容 298
7.3.2街道环境改善 299
7.4室内公共空间 303
7.4.1共享大厅 304
7.4.2室内街道 308
8公众参与和规划立法 312
8.1公众参与和决策程序 312
8.1.1现状与课题 312
8.1.2规划和决策程序 313
8.1.3主动和积极参与 317
8.1.4程序的建立 319
8.2公众参与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320
8.2.1公众参与的内容 320
8.2.2公众参与的形式 320
8.2.3公众参与的特点 321
8.3规划立法的意义和内容 323
8.3.1国外规划立法情况 324
8.3.2规划立法主要内容 326
8.4规划立法的主观性 333
主要参考文献 335
结语与谢词 338
图表目录 4
图1-1多功能综合商业再开发 4
图1-2老城中心区的环境整治和改建 5
图1-3城市副都心建设 6
图1-4新城建设 6
图1-5美国波特兰的控制性城市建设 9
图1-6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建设 11
图1-7日本城市的公共空间改善 12
图1-8美国2004年度宜居城市 20
图1-9加拿大宜居城市温哥华 22
图1-10日本的各类宜居城市 25
图1-11德国宜居城市 26
图1-12高层住宅底层架空构想,提供儿童玩耍、老人聚会、聊天、娱乐的场所 32
图2-1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反思 48
图2-2城市——汽车天下 51
图2-3北京东单过街天桥 55
图2-4道路陷阱 61
图2-5北京东单地铁车站和地下过街通道入口,尽管这两个出入口的距离只有10多米,但它们在地下却是不相通的 62
图2-6室外广场的磨光地面——你敢走吗? 63
图2-7具有个性和生活情趣的街道 64
图2-8公交站设计 65
图2-9公共卫生间设计 66
图2-10街灯设计 67
图2-11电话亭设计 67
图2-12饮水台、饮料自售机 68
图2-13休息设施 68
图2-14其他街道便利设施 70
图2-15广场尽管铺装漂亮,但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什么灌木,光秃秃的,人们自然不愿意停留和利用,只有匆匆而过 72
图2-16西雅图Two Union Square大厦前广场 72
图2-17北京某街角小广场,设计有漂亮的雕塑,但连个可以坐下来歇一歇的设施或是花草植物也没有,非常不实用,难怪平时很少见到市民使用这个空间 73
图2-18北京某小区广场假山石旁的变电箱,影响景观之外,也严重影响广场使用,还是安全隐患 74
图2-19市政设施的固定钢缆装置设计不当,行人稍不小心就会撞到钢缆,非常危险,同时占据了近一半的人行道 77
图2-20树池设计缺乏考虑,日久毁坏严重,给行人造成不便 77
图2-21行道树缺乏修剪,严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 77
图2-22通往城铁车站的步行岔道上没有任何指示标志,应走哪条对,很多行人走到这里很是困惑 77
图2-23公交站盲道铺设的位置与护栏位置根本对不上茬儿,盲人如果按照盲道的指引乘车,要么会撞上护栏,要么就离公交车停靠位置远 78
图2-24绿化停车场 80
图2-25宅间停车库可停放摩托车、自行车,也可作为库房,上部可作为活动场地 80
图2-26东京银座商业街人流分布 82
图2-27商业街与普通街道全天人流量分布特点 85
图2-28商业街道与普通街道步行速度差异 86
图2-29步行速度与人流密度呈反比 88
图2-30东京银座调研的三个商店的环境特征 89
图2-31西雅图Westlake广场 91
图2-32阳光与广场使用 92
图2-33广场可坐设施 93
图2-34广场中的植物 94
图2-35广场中的水 95
图2-36日本横滨开港广场 97
图2-37东京艺术剧场广场 99
图3-1舒适的城市环境 104
图3-2美国旧金山 108
图3-3步行街区向社会活动中心和社交场所方向发展 110
图3-4全步行街 113
图3-5交通管制的半步行街 115
图3-6公交步行街 115
图3-7大型步行街区 116
图3-8连廊式步行街 117
图3-9全天候步行街 119
图3-10立体化步行系统 120
图3-11周末步行者天堂 121
图3-12东京新宿四季之道 123
图3-13东京足立区五反野林荫道 124
图3-14东京世田谷区用贺散步道 125
图3-15观光旅游街 128
图3-16日本筑波科学城步道空间系统 130
图3-17波特兰中心区*134~ 136
图3-18西雅图公共空间规划——天蓝环带构想 137
图3-19“鱼骨状”规划结构——天津卫国道地区绿化和公共空间系统 142
图3-20“网络式”绿化和公共空间系统连云港海棠北路地区 144
图3-21动静空间规划——京汉通辽新城 146
图3-22日本横滨城市环境设计 148
图3-23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前区增建和环境设计 153
图3-24日本轻井泽地区公园的环境设计 158
图4-1可持续性三要素 161
图4-230年建筑寿命的各项费用比例 164
图4-3雨水的回收利用(根据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盐城住宅区规划插图整理) 173
图4-4水循环系统示意 173
图4-5MBR等污水处理流程 173
图4-6渗透性地面铺装 175
图4-7节能和永续能源利用 175
图4-8太阳能利用 176
图4-9地热利用图示 177
图4-10“绿色”生态建筑技术 178
图4-11立体绿化 179
图4-12大阪难波城 181
图5-1因地制宜的城市建设实例 188
图5-2传承传统 189
图5-3城市标志物 190
图5-4城市轮廓线 191
图5-5街灯设计 192
图5-6树池的细部处理、灌木池装饰图案 193
图5-7座凳艺术造型 193
图5-8城市雕塑 194
图5-9城市雕塑体系 197
图5-10声光雕塑 198
图5-11亮化景观 199
图5-12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 204
图5-13包头稀土工业园区 208
图5-14杭州华达商业综合体 211
图5-15武汉长江紫都 213
图5-16宜昌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 216
图6-1过街天桥下横穿街道的行人 225
图6-2建筑设施在高架步道层面设主人口,将人气延伸至二层 225
图6-3大型化和多功能化 227
图6-4与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开发 230
图6-5人工地坪与立体交通系统 231
图6-6美国纽约Park Avenue 232
图6-7纽约中央公园 233
图6-8地铁——大都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 235
图6-9近来地铁车站设计注重自然光、绿化和自然通风 235
图6-10最近研制并投入运营的高架式单轨电车在减少噪声污染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 236
图6-11海牙和鹿特丹间Beatrixiaan轻轨线 236
图6-12西雅图地下公交车专用道 238
图6-13高架廊道系统 240
图6-14高架廊道空间形式 241
图6-15设在新宿站前高架步道上的自动步梯,方便使用,提高步行舒适性 242
图6-16空中廊道网络与建筑 242
图6-17高架步道的设计优化 243
图6-18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 245
图6-19法国巴黎的莱斯-可莱斯地下街 246
图6-20美国的地下商业街 247
图6-21韩国首尔KoreaWorldTradeCenter下沉式广场 248
图6-22日本东京三井大厦下沉式广场 249
图6-23日本筑波市中心广场 249
图6-24地下空间环境设计 250
图6-25利用街两侧高低差修建的过街天桥 252
图6-26利用地形地貌的公共空间营建 252
图6-27利用地形的城市环境美化 254
图6-28东京的地下空间开发 256
图6-29东京的高架步道系统 258
图6-30东京临海副都心立体化开发 261
图6-31多摩新城南大泽 263
图6-32明尼阿波利斯 265
图6-33意大利那不勒斯新都心区立体化城市环境设计 267
图6-34西雅图中心区 269
图6-35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 272
图6-36北京CBD核心区规划设计 275
图6-37北京西苑地区规划设计 279
图6-38大阪江坂公园 283
图6-39日本千叶县幕张新都心城市环境设计 284
图7-1意大利米兰Ga1leria 287
图7-2巴塞罗那对原有建筑、广场和街道的环境整建 289
图7-3德国EmscherLandscape Park 290
图7-4上海新天地 291
图7-5连云港龙河广场中心区 293
图7-6日本横滨市伊势佐木町——马车道环境改善设计 300
图7-7城市环境改善实例 302
图7-8室内共享大厅 304
图7-9美国芝加哥State ofIllinoisCenter 306
图7-10室内街道 308
图8-1西雅图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 316
图8-2经过厦门人不懈的努力抗争,PX特大污染项目终于迁建了,在迁建的2007年12月23日当天,戴着白口罩的厦门网友自发到工地聚会庆祝 321
图8-3纽约的规划立法与公共空间建设与改善 324
图8-4日本规划立法与公共空间建设与改善 326
图8-5新宿爱岛大厦广场 328
图8-6东京品川区天王洲Seafort广场 329
图8-7日本规划设计细则规定 332
表6-1日本综合商业再开发一览表 228
表6-2竖向便捷度等级分类 239
表8-1日本公共空间定义分类及有效系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