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绘画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克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416173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清代初期的绘画:集成与拓展 1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绘画:繁荣与发展 2

第三节 清代后期的绘画: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3

第二章 清初苏、松地区的绘画 7

第一节 “四王”及其后学 7

(一)“四王”的成就 7

(二)“四王”与清初政治 37

(三)“四王”之后学 38

1.王原祁与娄东派四大弟子 38

2.王翚与虞山派 41

3.“小四王”与“后四王” 43

4.四王后学的流弊 50

第二节 清“六家”中的吴历与恽寿平 52

(一)吴历简介 52

(二)恽寿平的艺术成就 55

1.生平简介 55

2.画学渊源 62

3.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65

(1)秀雅清新,生趣盎然 65

(2)善采古人之长处,进而自出新意 65

(3)力排浓丽、雍容,追求清高淡泊 66

(三)恽寿平与常州花鸟画派 66

(四)恽寿平与王武 68

第三节 方以智的绘画及其意义 71

第三章 清初徽州地区的绘画 79

第一节 从天都派到新安派 79

(一)天都派与天都十家 83

(二)新安四大家 87

1.画宗倪黄,属苍劲澹雅一路 91

2.主张创新 92

3.注重实践 92

(三)渐江与新安画派 92

(四)新安派与黄山派 99

第二节 四大画僧 101

(一)四僧画派的提出 101

(二)八大山人的绘画成就与特色 102

1.绘画成就 102

2.绘画的特色 104

(1)造型的人格化 104

(2)构图的简约与动感 112

(3)笔墨特色 121

(三)石涛的绘画及画论 121

1.一画之体与用 136

2.法与化的四境界 139

(1)法立于一画 139

(2)“有法必有化” 140

(3)我之为我 141

(4)不似之似 141

(四)髡残诸家 142

(五)梅清诸家 150

第四章 清初金陵地区的绘画 155

第一节 金陵八家 155

(一)金陵八家的提出 155

(二)金陵八家的人员构成 155

(三)金陵八家的共同画风 167

第二节 龚贤的绘画成就与主张 170

(一)龚贤的绘画成就 171

(二)龚贤论画之“道” 175

(三)龚贤论创作四要 177

(四)“三品”、“二派”的品评标准 179

第三节 龚贤与“金陵三逸” 180

第五章 清初绘画其他流派和名家 185

第一节 罗牧与江西画派 185

(一)罗牧画风的演变及艺术成就 185

(二)“东湖书画会”与“江西派” 189

第二节 指头画派及遗民画家 190

(一)高其佩与指头画派 190

(二)明末清初几位不入流派的遗民画家 194

1.崔子忠(?—1644年) 194

2.陈洪绶(1599-1652年) 194

3.张风(?—1662年) 202

4.普荷、项圣谟和傅山 203

(1)普荷(1593—1683年) 203

(2)项圣谟(1597—1658年) 205

(3)傅山(1606—1684年) 205

第六章 清代宫廷绘画:画院与院画 207

第一节 清代画院的构成 207

(一)清代画院的建制 207

1.珐琅处 207

2.如意馆 208

3.画院处及其与如意馆的关系 208

(二)画画人 209

(三)南书房与词臣供奉 212

(四)供奉内廷的兼职画家 213

第二节 清代院画的流派 214

(一)院画概况 214

(二)正统文人画派 215

1.清初诸帝与宫廷文人画 215

2.南宗山水画派 218

(1)康、雍、乾三朝南宗山水的演进 218

(2)“四王”画风与院体山水画 222

(3)南宗山水的特色 226

(4)南宗山水的代表作品 228

3.花鸟画“写生正派” 231

(1)蒋廷锡的逸气写生 231

(2)邹一桂及其“活脱”说 234

4.宫廷人物写真 235

(1)顺治朝宫廷人物画家黄应谌等 235

(2)康熙朝宫廷白描写真画家禹之鼎与顾铭 238

(3)乾隆朝的宫廷人物与肖像画家丁观鹏、金廷标、徐扬等 243

5.折算无亏的二袁界画 248

(三)“参用西法”画派 258

1.中西合璧的画风 258

2.焦秉贞、冷枚等“参用西法”的绘画成就 260

3.张氏画画人家族 262

4.内廷“线法画” 264

(四)“海西”画派 265

1.欧洲传教士画家的东来 265

2.欧洲传教士画家在宫廷中的绘画活动 267

(1)首先是重大事件的纪实画创作 267

(2)其次是为皇帝、后妃以及文武功臣和有关人员绘制肖像 267

(3)再次是向中国画家传授欧洲的技法及画种 267

3.郎世宁及其新体绘画的产生 270

4.郎世宁新体绘画的特色 271

5.关于郎世宁新体画的评价 275

(五)满族名画家阿尔稗与他的《饮虎图》 276

第七章 清中前期院外人物肖像画 279

第一节 院外人物画名家 279

(一)高其佩与上官周 279

(二)“波臣派”传人及写真 281

(三)“本西洋写真法”画家 287

第二节 清代闺阁仕女画家 288

第三节 传统人物肖像画的理论总结 291

第八章 清代中期的扬州画派与“扬州八怪”第一节 扬州画派的特点 297

(一)扬州画派 297

(二)扬州画派的思想与人生 297

(三)扬州画派的审美追求 298

(四)扬州画派的题材选择 298

第二节 “扬州八怪” 299

(一)“八怪”十五家等 300

1.华喦(1682—1756年) 300

2.高凤翰(1683—1748年) 305

3.边寿民(1684—1752年) 307

4.汪士慎(1686—约1759年) 308

5.李?(1686—1762年) 312

6.陈撰(1686—1758年) 317

7.金农(1687—1764年) 318

8.黄慎(1687—1772年) 325

9.高翔(1688—1753年) 326

10.郑燮(1693—1765年) 328

11.李方膺(1895—1755年) 342

12.罗聘(1733—1799年) 344

(1)题材广泛,画境开阔 356

(2)造形重神似 356

(3)诗、书、画、印四全其美 357

13.闵贞(1730—?) 358

14.李葂 360

15.杨法 360

(二)“八怪”之“怪” 360

1.狂怪的人品与气质 361

2.异于道统的行为 363

3.消极冷僻的画品 364

4.自由脱略的画风 364

第三节 “扬州八怪”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365

(一)艺术成就 365

1.对花鸟画题材的开拓 365

2.人物题材的世俗化与生活化 367

3.神、形、笔、意的一致性探索 368

4.诗书画印的高度融合 369

(1)诗(题)与画 369

(2)金石书法入画 370

(二)“八怪”对传统的失误 373

(三)“八怪”的师承渊源 375

(四)郑板桥论画 376

1.定则与化机 377

2.师意不师迹与学一半、撇一半 378

第九章 清后期的山水画与仕女画 379

第一节 “京江画派”与清代后期的山水画 379

(一)“京江画派”的产生 379

(二)张崟与“京江画派” 381

(三)清晚期山水画家 388

第二节 嘉、道时期的仕女画 393

(一)嘉、道时期的社会风气与仕女画 393

(二)嘉、道仕女画的题材 394

(三)嘉、道仕女画的造型特点 395

(四)改琦与费丹旭的仕女人物画 396

第十章 “海派”绘画的兴起及成就 405

第一节 “海派”绘画的兴起 405

(一)从“八怪”之衰到“海派”之兴 405

(二)“沪上三熊”及同时期的画家 406

1.朱熊与朱偁 406

2.张熊与鸳湖派 407

3.任熊 409

4.“三熊”与王礼 413

(三)任颐的艺术成就 415

1.“海上三任”与上海画派 415

2.任颐的艺术师承和创作道路 422

3.任颐的花鸟画 428

4.任颐的人物画 432

第二节 “海派”三大画师 435

(一)“扬州画派”的终结与转变:虚谷 435

1.生平与志趣 435

2.虚谷在苏州 436

3.虚谷与任颐 438

4.虚谷绘画的艺术个性 439

(1)“比兴”之真 441

(2)“静气”之善 442

(3)“变形”之美 444

(二)“海派”的先驱者之一:赵之谦 446

(三)金石书画的综合与集成:吴昌硕 453

1.生平与求索 455

2.艺术道路 458

3.画学渊源 461

4.艺术特点 467

5.吴昌硕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75

第三节 海派的结社活动 477

(一)平远山房书画集会 478

(二)吾园书画集会 478

(三)小蓬莱书画集会 479

(四)萍花社 479

(五)飞丹阁 480

(六)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 481

(七)文明书画雅集 482

(八)豫园书画善会 482

(九)宛米山房书画会 484

(十)上海书画研究会 484

(十一)青漪馆书画会 485

第十一章 清代民间的卷轴画与壁画 489

第一节 民间卷轴画 489

(一)民间肖像画 489

(二)道、佛行画像 490

(三)扬州髹漆名匠卢栋的绘画 491

(四)清代广东地方名画家黎二樵 492

第二节 壁画 494

(一)庙堂壁画 495

(二)喇嘛教寺院壁画 497

(三)太平天国壁画 499

第十二章 清代民间年画 503

第一节 清代年画的形成与内容 503

(一)清代年画的产生与发展 503

(二)清代木版年画的工艺及变化 508

(三)木版年画的体裁样式 509

(四)年画的题材与内容 510

1.神祃 510

2.戏文故事 510

3.儿童嬉戏和寓意吉庆 511

4.风景、花卉和耕织图 513

5.门画 514

(1)武门神 514

(2)文门官 514

(3)门童 515

6.时事 516

第二节 清代主要年画产地及特点 518

(一)天津杨柳青年画 519

1.杨柳青年画的特征 519

2.杨柳青年画的变迁 520

3.杨柳青画师:高桐轩与钱慧安 521

(1)高桐轩与杨柳青年画 521

(2)钱慧安与杨柳青年画 524

(二)苏州桃花坞年画 527

(三)河南朱仙镇年画 528

(四)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 530

(五)福建漳州年画 532

1.构图特点 533

(1)综合 533

(2)饱满 533

(3)对称 533

(4)连环 533

2.造型特点 533

3.工艺特点 534

(六)四川绵竹年画与《与迎春图》 534

1.表现形式及内客 535

2.画稿作者 536

(七)湖北民间年画 539

1.湖北民间年画的分布和发展: 539

2.湖北民间年画的品种和内容: 541

3.年画的材料与印刷: 541

(八)重庆梁平木版年画 542

第十三章 清代版画 545

第一节 清代版画的源流与徽派版画 545

(一)清代版画的源流 545

(二)明末清初的徽派版画与黄氏家族刻工 547

第二节 清代版画插图与石印版画 548

(一)清代戏曲小说的版画插图 548

(二)石印版画与晚清时事画报 549

第十四章 清代的中外绘画交流 558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与“西画东渐” 558

(一)清宫四洋画家及其创作 558

(二)清初画坛对西洋画的认知偏态 560

(三)清代宫廷绘画对西方传教士画家创作的约束 561

第二节 广州的东西方绘画交流与“外销画” 562

(一)广州与东西方绘画交流 562

(二)清代在广州活动过的西方画家 563

(三)广州的“外销画”及画家 565

第三节 清代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569

(一)明清之际黄檗宗僧人东渡与日本绘画 569

(二)沈铨及其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572

第十五章 清代绘画的鉴藏、述学与品评 577

第一节 清代绘画的鉴藏与著录 577

(一)清代鉴藏与绘画的发展 577

(二)明清之际书画鉴藏活动中心的北移 578

1.书画鉴藏中心的北移 578

2.北方藏画的共同特征 580

(三)清代宫廷书画鉴藏与著录 581

1.清代内府鉴藏活动 581

2.清代内府的绘画著录工作 582

(四)清代书画的私家鉴藏与著录 583

1.清代著名私人鉴藏家及其活动 583

(1)嘉兴项氏 583

(2)王铎与清初鉴藏 585

(3)宋权与宋荦 585

(4)梁清标 587

(5)孙承泽(号北海、退谷)是与王铎有联系的著名的鉴藏家之一 587

(6)安歧(1683—?) 588

(7)高士奇(1645—1704年) 588

(8)袁枢 588

(9)戴明说 588

2.清代私家鉴藏的著录 589

第二节 清代绘画的述学 591

(一)清代画传与画史 591

(二)清代画论著述 594

1.关于“画理”、“画法”和“画趣”的问题 595

2.关于“形似”和“神似”的问题 596

3.关于内容和形式问题 596

4.关于气韵问题 596

(三)清代的画跋 599

1.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题跋 600

(1)王时敏《西庐画跋》 600

(2)王鉴《染香庵跋画》 600

(3)王翚《清晖画跋》 601

(4)王原祁《麓台题画稿》 601

2.恽寿平、石涛、郑燮题跋 602

(1)恽寿平《南田画跋》 602

(2)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 603

(3)郑燮《板桥题画》、《补遗·题画》 604

第三节 清代画品与画评 606

(一)清人的绘画批评与“气韵”观 606

1.笔、墨与“气韵生动” 607

2.笔与“气韵生动” 608

3.墨与气韵生动 612

(二)清人论“品”与绘画批评 613

(三)清人论“法”与绘画批评 620

(四)清人论“病”与绘画批评 622

(五)清代绘画的审美走向 625

(六)清代绘画批评的进步与局限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