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背景 1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 1
(二)技术的空前发展 3
(三)企业行为的深刻变革 4
(四)社会人才规格的改变 5
(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7
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 9
(一)高职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9
(二)高职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析 15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回顾(1984~2008年) 20
一、课程改革的初期阶段(1984~1994年) 20
二、课程改革的中期阶段(1995~1999年) 21
三、新世纪的课程体系改革阶段(2000~2004年) 22
(一)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背景 22
(二)新世纪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5
(三)新世纪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主要过程 25
(四)新世纪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及效应 27
四、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阶段(2005~2008年) 34
(一)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背景和内涵 34
(二)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现状 36
(三)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和课程开发的主要策略 38
(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主要方式 39
(五)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进一步思考 41
第三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44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44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特征 44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实意义 46
(三)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46
(四)工学结合模式与运行机制 47
(五)工学结合的动力建设 49
(六)适应工学结合的课改要点 50
二、国内外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论 51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论 51
(二)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 52
(三)国内高职教育课程论创新 55
第四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 58
一、课程的内涵特征 58
(一)关于课程的概念 58
(二)关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 59
(三)高职课程及其特征 60
二、课程的类型结构 63
(一)高职课程的类型 63
(二)课程结构 65
(三)高职课程体系特征 65
三、课程开发的途径 69
(一)高职课程开发的本质 69
(二)高职课程开发的模式 69
(三)高职课程的开发方法 71
四、课程的保障体系 74
(一)师资的社会化建设 74
(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75
(三)课程的教学环境建设 76
(四)课程的实施标准建设 77
(五)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77
五、课程体系的开发应用 78
(一)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 79
(二)方案构建遵循的原则 79
(三)方案构建的工作内容 81
(四)几类课程的教改要点 88
(五)课时与学分设置要求 90
(六)课程方案的内容构成 91
(七)2008级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95
(八)2008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100
(九)2008级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改革方案 101
(十)学生“日日练”体育锻炼项目实施方案 102
六、课程体系改革的绩效总结 104
(一)项目任务与完成情况 104
(二)项目的分项建设成效 105
(三)项目的创新点与特色 109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111
200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工艺流程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111
2008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模具产品目标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151
2008级软件技术专业基于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82
2008级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于工程设计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 243
2008级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基于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276
2008级物流管理专业基于业务流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315
2008级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基于工程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 359
2008级酒店管理专业基于服务流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405
2008级应用泰国语专业基于工作情境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453
2008级服装设计专业基于工艺流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