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2000年特大旱灾概述 1
第一节 旱情 1
第二节 灾情 4
第二章 旱灾成因、特征及干旱程度分析 15
第一节 2000年旱灾成因及特征 15
一、旱灾成因 15
二、旱灾特征 18
第二节 干旱程度分析 36
一、以降水量为指标评定干旱程度 37
二、以河川径流量为指标评定干旱程度 39
三、以农作物减产率和农田受旱面积率为指标评定干旱程度 40
四、2000年干旱程度综合分析 41
第三章 抗旱救灾 45
第一节 抗旱救灾行动情况 45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抗旱救灾工作的关怀和支持 45
二、省委、省政府精心组织抗旱救灾工作 47
三、省直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抗旱救灾有关工作 53
四、主要旱区地方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抗旱救灾 68
第二节 水利工程抗旱情况 71
一、省属水库调度运用与决策 71
二、城市供水 85
三、水田、旱田抗旱 88
第三节 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 92
一、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 92
二、水库抗旱调度效益 93
第四章 灾后反思 103
第一节 防旱、抗旱的基本经验 103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抗旱减灾的战略措施 103
二、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是抗旱减灾的重要途径 104
三、河系间联合调度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106
四、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是提高灌溉保证率的重要措施 106
五、充分利用库、塘、沟、渠拦截河道径流和桃花水是抗旱减灾的突破口 107
六、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08
七、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是增加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109
第二节 防旱、抗旱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09
一、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09
二、城市水源建设滞后,供水保证率低 110
三、水污染严重,加剧了城市供水紧张局面 112
四、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解决城市缺水的措施难以落实 112
五、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旱灾能力低 113
六、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水量损失严重 113
七、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缓慢,标准低 114
八、抗旱服务组织不健全,抗旱设备不足 114
第三节 省属七大水库调度的长远抗旱对策 115
一、削减水田面积,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 115
二、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的研究 115
三、尽早实现供水的统一管理 116
四、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调度管理水平 116
附录一 2000年抗旱救灾大事记 118
附录二 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部署 125
一、国务院领导的讲话 125
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125
温家宝副总理在我省考察抗旱救灾工作时的讲话要点 129
二、国务院,部、委、办抗旱救灾工作文件 130
关于做好抗春旱工作的通知 130
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 132
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通知 133
关于做好2000年抗旱工作总结的通知 137
关于初步进行2000年旱灾核实工作的通知 138
三、省委、省政府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部署 139
杨新华副省长在全省抗旱救灾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139
杨新华副省长在全省抗旱救灾紧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4
附录三 其他有关文件、材料 157
关于我省遭受严重旱灾的报告 157
关于请拨辽宁省灾区群众生活救济费的请示 160
省长办公会议纪要(第47期) 162
关于辽宁省遭受特大旱灾情况的紧急报告 164
关于成立辽宁省农村抗旱救灾资金协调小组的通知 167
关于辽宁省遭受特大旱灾情况的报告 168
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 174
关于辽宁省旱灾情况的调查报告 180
关于做好节约用水工作的紧急通知 189
省长办公会议纪要(第74期) 191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辽政传[2000]11号文件精神的紧急通知 193
省水利厅厅长仲刚接受辽宁有线电视台记者采访材料 197
关于我省近期干旱情况的报告 200
关于辽西地区干旱情况的报告 203
辽宁省娠灾捐赠公告(第一号) 206
关于在全省农村建设基本饮水井的请示 208
关于印发侯喜丰副厅长在全省水田抗旱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15
附录四 抗旱救灾有关新闻报道 224
张国光赴辽西查看灾情 224
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力打好抗旱救灾保收攻坚战 226
当前工作重点:抗旱救灾 228
省委书记闻世震到阜新了解灾情 229
我省全力以赴降“旱魔” 230
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千方百计缓解严重旱情 233
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234
国务院灾情调查组来我省考察灾情 237
国务院工作组听取我省灾情汇报 238
举全省之力抗旱救灾 240
辽宁的水能浇多少地 242
抗旱:不但要“开源”,“更要”节流 247
“天”逼着农结构调整加速 251
没有“营养”的土地不耐旱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