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和绘画——从一个侧面探讨唐代诗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启兴 1
渔樵:隐逸文学的一个象征性符号&王春庭 21
唐宋绝句中议论化之衍变&张学忠 35
论唐代湖湘诗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周寅宾 46
试论两组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谪贬题写诗——“端州驿题壁”与“玄都观题壁”&[台湾]严纪华 54
歌咏丰收的诗:从《喜雨》诗到《喜雪》诗&[日本]矢嶋美都子 79
从词的嬗变看初期文人词的地位&房开江 95
唐代律赋与律&[香港]邝健行 104
论唐代小说的创作方法&程国赋 121
压迫、压抑与压制——论《步飞烟》、《霍小玉传》和《莺莺传》&[香港]刘燕萍 136
溯源探流·论隋唐燕乐乐部&[台湾]沈冬 154
敦煌变文的说唱者和听众&[日本]中钵雅量 182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杜晓勤 186
论陈子昂“兴寄”说&张明非 202
说哥舒翰《破阵乐》&黄进德 215
论王维诗的情感心态&张毅 223
王维诗中的绘画因素&[日本]高辉阳 233
千古沉冤应予昭雪——王维安史之乱“受伪职”考评&毕宝魁 249
李白屡遭挫折与备受赞誉之两面观&周勋初 259
李白“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是在东都洛阳&葛景春 275
漫议李白诗的辑佚与辨伪&郁贤皓 尹楚彬 290
论李白书风&佟培基 305
略论杜诗的细节描写&房日晰 309
简论杜甫陇右诗&张忠纲 321
论杜甫不卒于风疾&傅光 333
从杜诗唐书碑文探索郑虔先世&郑瑛中 348
论岑参边塞诗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戴伟华 357
戎昱籍贯考辨&杨军 370
刘方平《月夜》探析&[香港]陈炳良 377
论佛学对皎然诗学的深刻影响&姜光斗 382
梁肃行年、系文补证&胡大浚 392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蒋寅 408
中唐窦叔向家族贯望新证&李浩 421
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阎琦 436
奇崛瑰怪、闳中肆外的韩文风格&张清华 452
“韩愈以文为赋”论题之辨析&[台湾]王基伦 463
韩柳论“文”&寇养厚 473
白居易的历史使命感与家族责任感&严杰 487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台湾]萧丽华 500
居易宦海沉浮及其山水之吟&刘维治 521
“不见玉颜空死处”新诂&[香港]陈永明 531
刘禹锡的理性思维&[澳大利亚]洪天赐 538
论刘禹锡的民风民俗诗&刘欢 548
刘禹锡的散文成就&[马来西亚]林水檺 558
柳宗元的愚者形象&[台湾]方介 569
柳宗元诗禅机理趣事探讨&[台湾]朱国能 586
论柳宗元山水诗的个性特征&李芳民 594
柳宗元刘禹锡两被贬迁三度经行路途考&尚永亮 608
柳宗元诗文注释中有关柳州地理的一些问题&谢汉强 613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音律读法&[香港]黄耀堃 623
贾岛诗之艺术世界&[香港]吴淑钿 636
以冷艳之色,造瑰奇之境——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陶文鹏 648
李德裕及《会昌一品集》研索&傅璇琮 周建国 664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表现——兼谈李诗研究的方法问题&余恕诚 678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刘学锴 691
“情文”——论李商隐的七律诗用典意义&[美国]刘婉 706
论李商隐与柳仲郢&毛水清 718
宋人论李商隐及其诗之研究&[香港]郑滋斌 736
明季清初李商隐诗笺注知见录&黄世中 754
晚唐诗人的仕隐矛盾与许浑隐逸诗&罗时进 765
鱼玄机考略&梁超然 777
罗隐与崔改远之诗比较(存目)&[韩国]柳晟俊 789
论全唐诗的辑佚补遗问题&吴企明 789
《全唐文补编》前言(存目)&陈尚君 799
新出土墓碑志在唐代文史研究方面的学术价值&韩理洲 799
《全唐诗·牟融集》证伪&陶敏 刘再华 808
《唐代诏勒目录》求疵&郗政民 814
金石校勘考据贵在精确谨严——对《跋龙门地区新发现的三件唐代石刻》(其一)录文的商榷&马天祥 822
关于留存于日本的唐诗资料《唐人送别诗》&[日本]斋藤茂 836
唐代诗论抉原:孔颖达诗学&[澳门]邓国光 848
《唐诗纪事》中计有功本人的说明与评论&杨明 863
试论李攀龙之选唐诗及“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说的意义及其影响&[香港]陈国球 873
编后记&《唐代文学研究》编委会 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