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理 最新教学理论与策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咏吟著
  • 出 版 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以个别化教学为主的理论与策略 1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之区别 2

第二节 教学理论是学习理论的推衍 4

第三节 本书整理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架构 6

第2章 布鲁纳古典派的认知教学理论 9

第一节 认知历程与认知发展 10

第二节 对学校学习的主张 11

第三节 教学理论的模式架构 13

第四节 结语 19

第3章 欧斯伯认知的意义学习与前阶组织 21

第一节 学习的基本历程一意义学习 22

第二节 意义学习的类型 23

第三节 教学的主要原则和前阶组织 26

第四节 个别化教学策略 31

第五节 结语 32

第4章 埃金森认知的数学化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43

第一节 教学理论的要素 44

第二节 认知结构--记忆的组织及操作历程 45

第三节 数学化的学习理论 51

第四节 适性教学的模式 53

第五节 结语 55

第5章 盖聂学习层次说与教学设计 59

第一节 学习与教学的本质 60

第二节 学习层次(Learning Hierarchies)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61

第三节 教学设计与工作分析 66

第四节 记忆结构和学习结果 73

第五节 结语 74

第6章 葛雷塞折衷派的个别化教学设计模式 77

第一节 教育环境的不同模式 81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本质和步骤 82

第三节 发展适性教材的程序 87

第四节 结语 91

第7章 教学的系统化分析理论 95

第一节 教学系统化分析的基础—学习系统 96

第二节 教学系统化分析的基本模式 97

第三节 可供教师应用的系统化敝学设计之程序 102

第四节 可供专业人员应用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之程序 105

第五节 应用教学系统化分析模式的益处及问题 110

第六节 结语 111

第8章 教育工学 115

第一节 教育工学的定义和范围 116

第二节 教育工学理论的发展基础 118

第三节 教育工学的应用要项 123

第四节 结语 128

第9章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类别与实施 133

第一节 个别化教学设计的前题 134

第二节 个别化教学的定义及特色 135

第三节 个别化教学的模式类别 137

第四节 个别化教学设计的程序 139

第五节 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143

第六节 结语 144

第10章 班级分组教学技术 147

第一节 班级分组教学的理论基础 148

第二节 分组教学技术的模式类别 149

第三节 分组教学的实验发现摘要 152

第四节 教室分组教学活动设计例子 154

第五节 结语 156

第11章 个别学习单元的教学策略 159

第一节 个别学习单元的特色 160

第二节 个别学习单元的编排型式 166

第三节 实施个别学习单元的困难 169

第四节 结语 169

第12章 电脑教学 183

第一节 电脑教学的基本呈现型式 184

第二节 电脑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92

第三节 设计电脑教学的主要策略变数 194

第四节 电脑教学的教材呈现与程式设计 199

第五节 结语 206

第二篇 以教师教学为主的理论与策略 209

第13章 教学计划画模式 211

第一节 准备课业计划 212

第二节 课业计划的型式 212

第三节 课业计划的细节说明 213

第四节 动机 214

第五节 维持学习成果 215

第六节 时间的问题 216

第七节 每日或一日以上的课业计划 217

第八节 使用计划表格 218

第九节 依照计划教学 222

第十节 结语 223

第14章 教学目标的拟定 227

第一节 最具体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 227

第二节 行为目标的形式 228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层次 231

第四节 订定教学目标的若干问题 240

第15章 如何引起学习的动机 243

第一节 动机在学习上的功能 243

第二节 马士洛的动机理论 245

第三节 行为—联结论之动机概念 252

第四节 赫兹伯的动机理论 254

第五节 结语 255

第16章 教师教学技术之探讨 259

第一节 教学法的理论与类别 260

第二节 教学技术的分析模式 265

第三节 训练教学的技术方法 281

第四节 结语 282

第17章 启发式教学法 285

第一节 询问式教学法 286

第二节 应用争论的教学 294

第三节 角色扮演及模拟 295

第四节 社区活动的介入 298

第五节 结语 300

第18章 教室气氛、师生关系与教室管理 30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03

第二节 预防性的教室管理策略 305

第三节 教室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307

第四节 增进教室气氛的实际方案 319

第五节 结语 329

第19章 师生互动行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31

第一节 预生变项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32

第二节 历程变项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34

第三节 条件变项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45

第四节 预先变项、历程变项或条件变项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48

第五节 结语 349

第20章 学习辅导:行为改变技术的运用 353

第一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由来及意义 354

第二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主要策略 355

第三节 增强物的类别及选择 357

第四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设计程序 358

第五节 以家为基础的学校行为增强方案 360

第六节 结语 366

第21章 学习辅导:谘商理论技术的应用 375

第一节 完形教学过程 377

第二节 现实教学方法 380

第三节 学习者中心教学法 383

第四节 结语 385

第22章 行为困扰学生的教学策略 389

第一节 问题行为的界定 389

第二节 行为问题的分类 390

第三节 一般教室内常发生的问题行为 392

第四节 问题行为的表象、内外在原因及处理策略 393

第五节 以药物控制行为问题的利弊 400

第六节 大部分的问题行为都发生在男孩身上 400

第七节 改进学生问题行为及增进心理健康之道 402

第八节 结语 403

第23章 教学评鉴 405

第一节 正确的学习评鉴观念 406

第二节 关键性的教学目标 408

第三节 命题确切之重要性 410

第四节 命题的计划 411

第五节 测验的参照型式 414

第六节 学习评鉴以效标参照为法 416

第七节 成绩报告 423

第八节 结语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