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 2 隐公元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逸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3377015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所作的是一种解剖跳蚤式的工作,试图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记载中抽出一年,来作全景式的分析,梳理历代学者对这一段被神圣化的文本的种种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解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无穷无尽的辩难,并展示这些定义、信仰、解读与辩难是如何影响着不同时代中的政治理念与社会思潮的。

自序 1

第一卷 隐公元年春 1

第一章 《春秋》第一义 3

一 始隐问题 5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 5

2.《公羊传》的朴素解释与《论衡》的简单算术 8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 11

4.“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13

5.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 15

6.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 17

7.效法天数: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许才是正解 19

8.另外的一种可能:从“二王并立”时代说起 25

9.经典的读法 26

二 元年:字浅义深 27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 27

2.元年大义 30

3.三种正确:事实、义理与政治 35

4.“元”之解:求义理,先求训诂——何休的大义与苏洵的诡辩 37

5.何休的反对派——纪年的金文证据 41

第二章 春王正月 45

一 孔子特笔与公羊大义 46

1.王者孰谓 46

2.断句疑题:“春,王,正月”与“春,王正月” 50

3.行夏之时:假天时以立义 57

二 公羊三统论 62

1.大一统:并非“大统一” 62

2.夏之忠,殷之质,周之文:天人合一的历史循环论 66

3.通三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71

4.春秋大义之名,何休大义之实:三科九旨 76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 76

(2)三科九旨之二: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79

(3)三科九旨之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95

5.存三统 99

6.三统和三正的义理与史实 105

(1)从五德终始到三统循环 105

(2)对《春秋》历法的考订 109

三 “公即位”的缺书 115

1.公羊经解 115

(1)《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115

(2)有关继承法的春秋大义: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118

(3)光武诏书:对公羊经术的一次实际应用 121

(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制度渊源与学术质疑 123

2.穀梁经解 127

(1)《穀梁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127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 130

3.左氏经解 133

(1)无经之传,先经以始事 133

(2)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 135

(3)释“元妃” 142

(4)继室与媵妾:媵妾婚的风俗与制度考辨 144

4.嫡长子继承制 163

(1)一继一及,非鲁之常 163

(2)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对“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实际应用 164

(3)从亲亲到尊尊,从小社会到大社会 167

5.释“声子” 171

(1)谥法歧说 171

(2)谥法与禁忌 181

(3)谥号的合礼与非礼 183

6.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186

7.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193

8.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200

(1)何休与郑玄的论战 200

(2)周公摄政与称王之辩 203

(3)达例与特笔 210

9.五等爵 212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 212

(2)王爵与周班:是爵位等级还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 218

第三章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228

一 附庸解 228

二 邾与邾娄 230

三 盟于蔑,地点书写上的微言大义 233

四 会、及、暨 238

五 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 242

1.文字传抄的讹误 242

2.名与字 244

六 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 255

七 《穀梁》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257

1.称谓之辨 257

2.日期之辨 259

八 《左传》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261

1.名、字之辨 261

2.释“未王命,故不书爵” 263

九 会盟·歃血·信誉 265

1.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 265

2.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 275

3.对盟约有效性的保障 280

4.利他和利己 284

5.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 288

第四章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291

一 《春秋》之“不书” 291

二 费与费有别 293

三 费伯·费?父 296

第二卷 隐公元年夏 299

第一章 《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 301

一 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 306

二 “寤生”旧解 333

三 制地·政治命题之恃德与恃险 343

四 京邑 350

五 锚定效应 353

六 京城太叔·对两首《叔于田》的辨析 356

七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72

1.礼制之下的城垣标准 372

2.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375

3.耦国源流 380

4.宗法制度与私产制度 385

八 克段事件的时间跨度与阴谋理论 397

九 《左传》的“书曰”和“君子曰” 400

第二章 《公羊》克段解 404

第三章 《穀梁》克段解 409

第四章 “克”字诸家解 414

一 训诂之争与义理之争 414

二 诛心之论与原心定罪·赵盾弑君 420

三 志同则书同·矫枉过正 425

四 经与权之一例·许穆夫人 428

五 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 432

六 诛杀亲族的礼仪 434

七 郑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437

第五章 克段的事件疑点与褒贬分歧 439

一 救时之弊,革礼之薄·啖助、陆淳、赵匡的学术革命 440

二 宋学管窥 446

1.孙复 446

2.刘敞 448

3.王安石 452

4.苏轼与苏辙 456

5.胡安国 458

6.真德秀 460

(1)淮南王刘长案例 460

(2)周公榜样 463

(3)大舜榜样 464

7.吕祖谦《东莱博议》:科举范文 468

8.赵鹏飞《春秋经筌》·为叔段辩护 473

9.经学理学化,孔子朱子化 476

三 宋、元之际:不仕二朝与华夷之辨 480

四 明代:靖难之变与克段新解 486

五 清代克段解三例 499

1.严启隆 503

2.毛奇龄,万斯大 505

3.李塨 507

六 结语 509

1.李贽问题 509

5.修昔底德的虚构与瑞格瑞格的故事 510

后记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