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释放动力学 3
第1章 扩散动力学 3
1.1 Fick第一定律 4
1.2 Fick第二定律 5
1.3 Fick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间的关联性 6
1.4 Fick定律的拓展 7
第2章 溶出动力学 11
2.1扩散层模型 12
2.2同质性与异质性 23
2.3溶出曲线的比较 24
第3章 缓控释制剂释药机制与释药动力学 26
3.1概述 27
3.2扩散控释的动力学模型 27
3.3溶胀控释的动力学模型 32
3.4溶蚀控释的动力学模型 38
3.5渗透控释的动力学模型 47
参考文献 49
第4章 缓控释放制剂的质量控制 51
4.1释放度测定条件的选择 52
4.2释放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56
4.3释放度质量标准的建立 57
第二篇 吸收动力学 63
第5章 药物吸收的生物药剂学基础 63
5.1药物的跨膜转运 64
5.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69
参考文献 79
第6章 药物吸收的动力学模型 80
6.1伪平衡模型 81
6.2质量平衡方法 85
6.3动力学模型 88
6.4不同模型的比较 91
6.5最大吸收剂量的估计 92
第7章 药物肠道吸收的实验模型 96
7.1引言 97
7.2模拟胃肠道药物吸收的理论模型 99
7.3原位模型 108
7.4体内模型 116
7.5细胞模型 121
7.6讨论 124
参考文献 129
第8章 缓控释制剂药物吸收动力学 133
8.1 Wagner Nelson法评价吸收动力学 134
8.2剂量分割法评价缓控释制剂吸收动力学 138
8.3释放分割法评价缓控释制剂吸收动力学 139
8.4缓控释制剂吸收动力学评价中常见问题 140
参考文献 144
第三篇 血药动力学 147
第9章 概念与理念 147
9.1基本概念 148
9.2经典药动学评价缓释、控释制剂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150
9.3建立缓释、控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理论的意义 151
第10章 缓控释制剂药动学的经典理论基础 153
10.1隔室模型分析 154
10.2速率过程 154
10.3药物的ADME过程 154
10.4剂型的释放过程 155
10.5 Dost剂量相应面积定律 156
第11章 典型释放的血药动力学 157
11.1血管外给药一级释放血药动力学 158
11.2血管外给药零级释放血药动力学 162
第12章 缓控释制剂血药动力学基础方法 166
12.1剂量分割法 167
12.2释放分割法 170
12.3数学分离法 177
第13章 常见非经典释放的药物动力学 180
13.1 Higuchi释放 181
13.2双指数释放 183
13.3其他非经典释放 184
第14章 缓控释制剂多剂量给药血药动力学 185
14.1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内给药零级释放多剂量给药 186
14.2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内给药零级释放多剂量给药 188
14.3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内给药一级释放多剂量给药 190
14.4缓控释制剂多剂量给药血药动力学 192
第15章 单室模型药物一级释放制剂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计算 194
15.1方法准确性研究 195
15.2准确性影响因素研究 196
参考文献 197
第四篇 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 201
第16章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201
16.1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概述 202
16.2中药缓控释制剂信息分析 202
16.3中药缓控释制剂制备技术 205
16.4中药缓控释制剂药动学研究 206
参考文献 211
第17章 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原理 214
17.1中药物质组的含义 215
17.2中药物质组基本属性 218
17.3物质组量化的基本原理 219
17.4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 219
17.5物质组释放同步性 229
参考文献 234
第18章 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应用研究 236
18.1银翘解毒丸释放动力学 237
18.2银翘解毒片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研究 245
18.3银翘解毒片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稳定性研究 256
18.4银翘解毒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的可视化评价 262
18.5可视化评价银翘解毒片物质组释放特征及其同步性 266
18.6银翘解毒片物质组释放特征稳定性的可视化评价 271
参考文献 275
第19章 多组分中药释放特征的体内外相关性理论初探 276
19.1中药制剂的分类 277
19.2中药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的数学模式 278
19.3多组分中药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280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