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1
第1章 概况 1
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
2 自治州的成立及其变迁 1
3 历史沿革和屯垦简史 1
4 人口及民族分布 2
5 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 3
5.1 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 4
5.2 交通运输 5
5.3 乡镇企业 5
6 农业生产 5
6.1 水利建设 5
6.2 农业机械化 6
6.3 农业 7
6.4 林业 8
6.5 畜牧业 9
第2章 土壤形成条件 10
1 地质及地貌概况 10
1.1 地质概况 10
1.2 地貌概况 11
2 成土母质 15
2.1 残积物、坡积物 15
2.2 洪积物 15
2.3 冲积物 16
2.4 黄土和黄土状物质 16
2.5 农业灌溉淤积物 16
2.6 湖积物 17
2.7 风积物 17
2.8 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17
3 气候特点 17
3.1 气候区 18
3.2 热量资源 18
3.3 水资源 21
3.4 日照 23
3.5 风 24
4 植被与土壤的形成 25
4.1 高山寒漠带 26
4.2 高山、亚高山草甸、草甸草原带 26
4.3 中山森林草原带 26
4.4 前山半干旱草原带 26
4.5 低山丘陵干旱草原带 26
4.6 荒漠草原带 27
4.7 沙质荒漠草原带 27
4.8 盐碱草地 27
4.9 沼泽草地 27
5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7
6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1
第3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32
1 土壤的形成过程 32
1.1 原始成土过程 32
1.2 土壤有机质积累过程 32
1.3 土壤盐化过程 33
1.4 土壤碱化过程 33
1.5 土壤钙化过程 33
1.6 土壤粘化过程 34
1.7 土壤潴育化过程 34
1.8 土壤潜育化过程 34
1.9 土壤熟化过程 35
2 土壤分类 35
2.1 土壤分类的原则 35
2.2 土壤分类的依据 36
2.3 土壤命名及编号说明 38
2.4 土壤分类系统 39
3 土壤分布规律 39
3.1 土壤水平分布 39
3.2 土壤垂直地带分布 39
3.3 土壤区域性分布 47
3.4 绿洲土壤分布 48
第二篇 土壤的类型和性状 51
第4章 高山土纲和半淋溶土纲 51
1 高山漠土 51
2 高山草甸土 51
3 亚高山草甸土 52
4 亚高山草甸草原土 53
5 灰色森林土 53
6 灰褐土 54
6.1 土壤的主要特征 55
6.2 土壤的理化性状 55
6.3 灰褐土的保护与利用 57
第5章 钙层土纲和干旱土纲 60
1 黑钙土 60
1.1 黑钙土 60
1.2 旱作黑钙土 61
2 栗钙土 62
2.1 栗钙土 62
2.2 淡栗钙土 63
2.3 灌耕栗钙土 64
3 棕钙土 69
3.1 棕钙土 70
3.2 淡棕钙土 70
3.3 盐化棕钙土 71
3.4 碱化棕钙土 74
3.5 灌耕棕钙土 77
第6章 漠土土纲和初育土纲 77
1 灰漠土 82
1.1 灰漠土 82
1.2 草甸灰漠土 84
1.3 盐化灰漠土 85
1.4 碱化灰漠土 89
1.5 灌耕灰漠土 92
1.6 盐化碱化灰漠土 98
2 灰棕漠土 100
2.1 灰棕漠土 100
2.2 石膏灰棕漠土 101
2.3 盐化灰棕漠土 101
2.4 石膏盐磐灰棕漠土 103
3 风沙土 105
3.1 流动风沙土 105
3.2 半固定风沙土 105
3.3 灌耕风沙土 107
第7章 半水成土纲和水成土纲 111
1 草甸土 111
1.1 草甸土 111
1.2 盐化草甸土 112
1.3 灌耕草甸土 115
2 林灌草甸土 117
3 潮土 118
3.1 黄潮土 120
3.2 灰潮土 125
3.3 青潮土 132
3.4 盐化潮土 133
4 沼泽土 139
4.1 盐化沼泽土 139
4.2 灌耕沼泽土 141
第8章 盐碱土纲和人为土纲 144
1 盐土 144
1.1 典型盐土 144
1.2 草甸盐土 145
2 漠境盐土 147
3 碱土 150
4 水稻土 152
4.1 渗育水稻土 157
4.2 潴育水稻土 159
4.3 潜育水稻土 160
4.4 盐化水稻土 162
5 灌淤土 164
5.1 灌淤土的形成 164
5.2 灌淤土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状 164
5.3 灌淤土的分类 164
5.4 灌淤土的生产性能和培肥措施 168
6 灌耕土 168
6.1 灌耕土的形成 168
6.2 灌耕土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状 168
6.3 灌耕土的分类 169
6.4 灌耕土的培肥方向和措施 172
第三篇 耕种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173
第9章 耕种土壤的肥力状况 173
1 土壤物理性状 173
1.1 土壤质地 173
1.2 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 173
2 耕种土壤养分状况 175
2.1 土壤有机质 175
2.2 土壤氮素 177
2.3 土壤磷素 180
2.4 土壤钾素 183
2.5 微量元素 184
3 耕种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88
第10章 耕种土壤的障碍因素及其改土培肥 190
1 耕种土壤的障碍因素 190
1.1 板结 190
1.2 瘠薄 191
1.3 盐碱 191
2 土壤污染 192
3 培肥改土的实践 194
3.1 耕作与灌溉 194
3.2 轮作倒茬 195
3.3 增施有机肥料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197
3.4 无机培肥 199
4 高产土壤的培肥 201
4.1 高产土壤的现状和分布 201
4.2 高产土壤的主要性状及主要特征 202
4.3 高产土壤的培肥措施 202
第11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204
1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204
1.1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204
1.2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依据 204
1.3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命名 204
2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概述 205
2.1 南部山地森林、草原改良利用区 205
2.2 中部平原农林综合改良利用区 207
2.3 北部沙漠林牧防风固沙改良利用区 211
2.4 北塔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改良利用区 211
第四篇 耕种土壤的土种志 213
昌吉耕种土壤土种志的编写说明 213
(一)土种划分的原则 213
(二)土种划分的依据 213
(三)土种划分的主要指标 213
(四)土种的命名与编号代号 215
(五)土种的归属系统 215
第12章 黑钙土、栗钙土与棕钙土 220
1 黑钙土 220
1.1 黑土 220
2 栗钙土 221
2.1 栗土 221
2.2 栗黄土 222
2.3 灌耕栗土 223
2.4 灌耕栗黄土 223
2.5 灌耕中层栗黄土 224
3 棕钙土 224
3.1 轻盐化棕黄土 224
3.2 轻盐化棕灰土 225
3.3 中盐化棕黄土 226
3.4 中盐化棕红土 227
3.5 棕灰土 228
3.6 棕黄土 229
3.7 薄层棕黄土 229
3.8 中层棕黄土 230
3.9 砾质棕黄土 230
第13章 灰漠土与风沙土 231
1 灰漠土 231
1.1 轻盐化黄土 231
1.2 轻盐化红土 232
1.3 中盐化黄土 233
1.4 中盐化红土 234
1.5 重盐化红土 234
1.6 硫酸盐一氯化物型轻盐化黄土 235
1.7 硫酸盐一氯化物型中盐化黄土 236
1.8 黄土 238
1.9 薄层黄土 239
1.10 中层黄土 239
1.11 砾质黄土 240
1.12 白板土 241
1.13 薄层白板土 242
1.14 中层白板土 243
1.15 灰土 244
1.16 灰黄土 245
1.17 红土 245
1.18 沙性红土 246
1.19 红板土 247
1.20 薄层红土 248
1.21 中层红土 249
1.22 冲积黄土 250
1.23 冲积红土 251
2 风沙土 251
2.1 红沙土 252
2.2 黄沙土 252
2.3 锈沙板土 253
2.4 轻盐化风沙土 254
第14章 潮土、草甸土与沼泽土 256
1 潮土 256
1.1 退潮黄土 256
1.2 退潮红土 257
1.3 下潮黄土 258
1.4 下潮灰黄土 259
1.5 下潮红土 260
1.6 退潮灰土 260
1.7 退潮黑土 261
1.8 下潮灰土 262
1.9 下潮灰板土 263
1.10 下潮黑土 264
1.11 下潮青土 265
1.12 下潮青板土 266
1.13 下潮青沙土 267
1.14 退潮轻盐化红土 268
1.15 退潮轻盐化黄土 269
1.16 退潮轻盐化灰土 270
1.17 退潮轻盐化黑土 270
1.18 退潮中盐化红土 271
1.19 退潮中盐化黄土 272
1.20 退潮重盐化红土 274
1.21 下潮轻盐化红土 276
1.22 下潮轻盐化黄土 277
1.23 下潮轻盐化灰土 278
1.24 下潮轻盐化黑土 279
1.25 下潮中盐化红土 280
1.26 下潮中盐化黄土 280
1.27 下潮中盐化灰土 281
1.28 下潮中盐化黑土 283
1.29 下潮重盐化红土 284
1.30 下潮重盐化黄土 285
1.31 下潮重盐化灰土 286
1.32 下潮重盐化黑土 287
2 草甸土 287
2.1 轻盐化灰土 288
2.2 中盐化灰土 288
2.3 重盐化黄土 289
2.4 草甸黄土 290
2.5 草甸灰土 292
3 沼泽土 293
3.1 白僵土 293
第15章 灌淤土、灌耕土与水稻土 294
1 灌淤土 294
1.1 灰淤土 294
1.2 红淤土 295
2 灌耕土 295
2.1 灌耕灰黄土 295
2.2 灌耕灰土 296
2.3 灌耕灰板土 297
2.4 灌耕黑土 298
2.5 灌耕红土 299
3 水稻土 300
3.1 黄泥水稻土 300
3.2 灰黄泥水稻土 301
3.3 灰泥水稻土 302
3.4 青灰泥水稻土 302
3.5 青泥水稻土 303
3.6 灰青泥水稻土 304
3.7 黑泥水稻土 305
3.8 垡子泥水稻土 306
3.9 轻盐化黄泥水稻土 307
3.10 轻盐化黑泥水稻土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