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军强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国际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889899493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述 2

第一节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

一、“互联网”的诞生 2

二、网络社会的形成 4

二、人类交往方式的重构 5

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 6

第二节 网络社会问题的产生 7

一、网络社会问题的由米 7

二、网络社会问题的认定 8

二、网络社会问题的类型 12

四、网络社会的沉溺问题 17

第二节 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 20

一、存在性质的客观性 20

二、存在范围的全球性 21

二、形成机制的技术性 22

四、主观认定的差异性 23

第二章 网络政治 27

第一节 “网络政治”的提出 27

一、网络政治的概念 27

二、网络政治的特点 29

二、网络社区的秩序特征 30

四、网络政治的属性特征 31

第二节 网络政治的优势 32

一、网络政治在国家形象中的优势 33

二、打造政党政治平台的优势 35

三、营造和发展公共空间中的优势 37

四、在社会教化和整合方面的优势 39

第二节 网络政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40

一、发展空间的广阔性 41

二、作用效果愈益显著 43

二、效应上鲜明的“双刃性” 45

四、形式与实质的不一致性 47

第四节 网络政治建设的思考 49

一、积极推行“电子政府”建设 49

二、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51

三、保证网络健康发展 52

四、建立网络法治秩序 53

第三章 网络经济 56

第一节 网络经济概述 56

一、认识网络经济 57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58

三、网络经济的增值性 63

四、网络经济的可持续性 64

第二节 网络经济促进虚拟性经济发展 65

一、竞争与合作并存 65

二、相互依存性加强 65

三、属于创新型经济 66

四、网络经济的三大规律 67

第三节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 68

一、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68

二、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的影响 70

三、对规模经济理论的影响 71

四、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的母体 72

第四节 网络“黑色经济”的影响 73

一、黑客年收入上百万 73

二、黑色产业链出现了明显的分工 75

三、网络黑色经济产生的社会原因 76

四、治理网络黑色经济的措施 78

第五节 网络经济风险 80

一、网络经济风险的类型 81

二、网络经济风险的特征 84

三、网络经济风险的防范 86

第四章 网络文化 89

第一节 网络文化概述 89

一、网络文化的产生 90

二、网络文化概念 91

二、网络文化的界定 92

四、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念 94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特色 97

一、网络文化的功能 97

二、网络文化的性质 98

二、网络文化的内容 99

四、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 101

第二节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03

一、网络文化的社会交往 103

二、网络文化的社会参与 104

二、网络文化中的“客”文化 104

四、网络文化形态的影响 105

第四节 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06

一、网络文化改变人们观念 106

二、网络文化增大社会风险 108

三、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 109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111

第五章 网络伦理 116

第一节 网络伦理概述 116

一、网络伦理研究的问题 116

二、网络伦理的界定 127

二、网络对人的“异化” 128

四、网络犯罪的伦理问题 130

第二节网络伦理问题分析 124

一、网络伦理问题的技术根源 124

二、网络伦理问题的主体根源 116

二、网络主体的自由性 117

四、网络伦理问题的外部根源 118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建设 131

一、网络伦理技术建设 131

二、网络道德主体伦理建设 133

三、网络道德主体的义务与权力 134

四、网络伦理法规建设 136

第六章 网络道德 140

第一节 网络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140

一、网络道德的概念 140

二、网络道德的自主性 141

二、网络道德的开放性 145

四、网络道德的多元性 147

第二节 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149

一、网络资源的使用矛盾 149

二、网络开放性与安全的矛盾 152

三、网络道德评价的双重标准 154

四、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的冲突 158

第三节 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路 163

一、统一网络道德认识 164

二、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 165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166

四、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171

第四节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175

一、完善网络法规 176

二、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179

三、健全网络执法队伍 180

四、构建和谐网络社会 182

第七章 网络语言 184

第一节 “网络语言”社会现象 184

一、“网络语言”流行原因 184

二、特殊用法的汉字词 186

三、网络非汉字词 187

四、“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名 190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特征 191

一、对现实语言的继承和移置 191

二、对现实语言的发展和渗透 192

二、语言结构的简约和精炼 192

四、语言风格的幽默和调侃 193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社会心态 194

一、批判现实的心态 194

二、解构权威的心态 195

二、追求差异的心态 196

四、反抗叛逆的心态 197

第四节 “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 197

一、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 198

二、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199

三、网络语言非规范性讨论 202

四、“网络语言”发展方向 204

第五节 常用网络语言释义 206

一、数字网络语言 206

二、字母网络语言 206

二、文字网络语言 208

第八章 网络传播 213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兴起 213

一、网络传播的概念 214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 215

二、网络传播的影响 217

四、网络传播的原则 220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 222

一、有利于营造开放的社会环境 222

二、有利于公众参与社会监督 226

三、开启了网络传播的新时代 228

四、增加了社会教育与就业机会 232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239

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239

二、对维护国家稳定的影响 240

二、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40

四、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242

第四节 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 243

一、网络安全技术控制 244

二、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245

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 247

四、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249

第九章 网络游戏 250

第一节 网络游戏概述 250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 250

二、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 251

三、网络游戏的特征 252

四、正确认识网络游戏 258

第二节 网络游戏产业 258

一、经济利益的拉动 259

二、产业政策的支持 261

三、监督机制薄弱 262

四、网络游戏消费主体 264

第二节 网络游戏受欢迎的原因 268

一、青少年的社会需求 268

二、青少年对学校教育的逆反 271

三、文化环境的宽松 275

四、生活压力的加大 276

第四节 网络游戏的管理 278

一、技术上的调控 278

二、建立准入机制 279

三、加强对游戏产业的指引 280

四、普及网络教育 281

第十章 网络依赖 283

第一节 网络依赖行为 283

一、网络依赖特征 283

二、网络依赖研究情况 284

二、网络依赖的心理原因 286

第二节 网络依赖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 287

一、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288

二、不良信息损害身心健康 289

二、民族认同感不断弱化 289

第三节 网络游戏成瘾 290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概念 290

二、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现状 293

二、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 294

第四节 网络游戏成瘾的社会原 295

一、理性对待游戏成瘾青少年 296

二、网络游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300

二、重建网络游戏者自信和自尊意识 305

第五节 解决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对策 307

一、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308

二、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 309

二、树立健康和谐的理念 311

第十一章 网络犯罪 314

第一节 网络犯罪概述 314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315

二、网络犯罪的衍变 317

二、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 318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特点 320

一、网络犯罪行为的虚拟性 320

二、网络犯罪无国界 320

三、网络犯罪的非中心化 321

四、网络犯罪成本低传播快 321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 321

一、网络色情犯罪 322

二、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 322

二、网络赌博 223

四、网络欺诈 224

五、网络盗版 226

六、侵犯个人隐私和国家、商业秘密罪 327

七、教唆、煽动各种犯罪及传授犯罪方法 327

第四节 网络犯罪的管辖权 328

一、对传统管辖权理论的冲击 328

二、造成刑事管辖权相互冲突 330

二、对属人管辖原则的冲击 331

四、对保护管辖原则的冲击 332

第五节 网络犯罪的防控 333

一、制度上的防控 333

二、规范技术标准 334

三、规范电子认证标准 335

四、制定网络安全检测标准 336

五、社会层面的防控 337

第十二章 数字鸿沟 341

第一节 数字鸿沟概述 341

一、数字鸿沟的概念 342

二、数字鸿沟现状分析 343

二、国际数字鸿沟比较 344

四、国内数字鸿沟比较 345

第二节 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影响 346

一、国际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 346

二、国内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 348

二、同一社会群体不同影响 350

四、网民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351

第三节 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 353

一、加剧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 354

二、城乡与地区之间的收入分化加剧 354

三、数字鸿沟的挤压效应 356

四、数字鸿沟的加速效应 358

第四节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的对策 359

一、政府政策支持 359

二、推行普遍服务政策 360

三、均衡配备信息基础设施 360

四、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 361

第十三章 网络安全 363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述 363

一、网络安全概念 363

二、网络安全现状 364

二、网络安全发展中的原则 367

四、网络安全基本工作 369

第二节 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制建设 371

一、网络不安全的因素 371

二、网络的法制管理 373

二、网络法制建设 374

四、网络安全技术 376

第三节 国外保护网络安全的做法 377

一、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377

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378

二、确保网络秩序 379

四、防止有害信息 380

第四节我国保护网络安全的做法 381

一、我国网络法制的现状 381

二、我国网络法制中的问题 382

二、我国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384

四、网络安全的对策 386

参考文献 390

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