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稻瘟病 1
第一节 病害发生与危害 1
第二节 病害症状 2
一、苗瘟 2
二、叶瘟 2
三、节瘟 4
四、穗颈瘟 4
五、谷粒瘟 4
第三节 病原学 5
一、病原菌的命名及分类地位 5
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6
三、寄主范围 6
第四节 稻瘟菌的生理分化 7
一、稻瘟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 7
二、国外稻瘟菌生理小种研究 9
三、我国稻瘟菌生理小种研究 12
四、影响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因素 18
第五节 稻瘟菌致病毒素 21
一、稻瘟菌毒素类型 21
二、毒素的作用机理 23
三、毒素活性测定方法 24
第六节 稻瘟菌的分子遗传学 25
一、稻瘟菌致病性的变异频率 25
二、稻瘟菌的遗传结构 26
三、稻瘟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29
第七节 水稻抗瘟性的诱导、遗传与育种 31
一、水稻抗瘟性的概念 31
二、水稻抗瘟性的机制 32
三、水稻抗瘟性鉴定方法 35
四、水稻抗瘟性的诱导 38
五、水稻抗瘟性的遗传 39
六、水稻抗瘟性基因分析 42
七、水稻抗瘟性育种的新战略与新技术 45
第八节 稻瘟病发生流行、预测预报与防治 48
一、侵染循环 48
二、发病及流行因素 48
三、我国主要稻区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 50
四、稻瘟病的预测预报 51
五、稻瘟病综防对策 53
第二章 水稻纹枯病 54
第一节 病害发生与危害 54
第二节 病害症状 56
第三节 病原学 58
一、病原菌命名沿革 58
二、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 59
三、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和种内群的生态学 63
第四节 病害流行学 79
一、病害循环 80
二、水稻纹枯病病型模式 81
三、菌源因素与病害关系 87
四、栽培管理与病害关系 91
五、品种与病害关系 93
第五节 病害预测和管理模型 97
一、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 98
二、纹枯病最优管理系统 99
三、纹枯病阈值管理模型 101
第六节 病害防治 103
一、农业防治 103
二、利用抗(耐)病品种 105
三、化学防治 107
第三章 水稻白叶枯病 111
第一节 病害发生与危害 111
第二节 病害症状 112
一、叶枯型 112
二、凋萎型 112
三、黄叶型 113
第三节 病原学 113
一、分类地位 113
二、形态学及生理学特性 114
三、分离和培养 115
四、病菌的致病性 118
第四节 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121
一、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122
二、抗病品种资源 122
三、抗病遗传 124
四、抗病机理 124
第五节 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 127
一、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基因 127
二、抗病基因 129
第六节 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 131
一、侵染循环 131
二、品种与发病的关系 133
三、发病的环境条件 134
第七节 病害防治 135
一、推广抗病品种 135
二、杜绝菌源 137
三、培育无病壮秧 139
四、合理肥水管理 140
五、加强预测预报,严密监控病情,及时喷药防治 141
第四章 水稻病毒病 144
第一节 发生与危害 144
第二节 病毒病的主要种类 151
一、水稻黑条矮缩病 151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 156
三、水稻普通矮缩病 159
四、水稻黄矮病 163
五、水稻齿叶矮缩病 168
六、水稻簇矮病 170
七、水稻橙叶病 172
八、水稻东格鲁病 174
九、水稻瘤矮病 176
十、水稻黄萎病 178
十一、水稻草状矮化病 181
十二、水稻白叶病 182
十三、水稻坏死花叶病 183
十四、水稻黄斑驳病 185
十五、水稻褪绿线条病 186
十六、水稻黄化病 186
第三节 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187
一、农业防治 187
二、治虫防病 190
第五章 水稻抗病化学 194
第一节 抗病性概论 194
一、抗病性定义 194
二、抗病性类型 195
第二节 水稻植保素 196
一、植保素的定义及研究经过 196
二、水稻植保素的化学结构 199
三、水稻植保素的抗菌活性及作用点 203
四、水稻植保素的生物合成 205
五、水稻植保素的诱导生成 208
六、水稻植保素在病害防御中的作用 213
七、水稻对稻瘟菌的动态防御机制 214
第六章 水稻杀菌剂及其应用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第二节 杀菌剂的分类 219
一、按杀菌作用方式分类 219
二、按使用方式分类 219
三、按防治对象分类 220
四、按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分类 220
第三节 水稻杀菌剂品种介绍 221
一、无机类杀菌剂 221
二、有机类杀菌剂 222
第四节 安全知识 249
一、安全使用与禁忌 249
二、中毒与急救治疗 249
第七章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58
第一节 国际上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发展趋势 258
第二节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现状 259
一、病(虫)害防治在20世纪80年代的进展 259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益 262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263
第三节 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目标和依据 263
一、目标和技术水平 263
二、综合治理的理论依据 265
第四节 水稻病害的综合防治 268
一、因地制宜,选用丰产抗病良种 269
二、狠抓秧田管理,培育无病壮秧 270
三、加强本田肥水管理,控制蔓延危害 271
四、大田喷药保护,减轻危害损失 271
附录1 水稻病害与杀菌剂对照表 273
附录2 水稻杀菌剂安全使用与禁忌 274
附录3 我国已登记进口的水稻病害防治药剂 275
附录4 我国已登记进口水稻病毒病传媒介体防治药剂 276
附录5 植物病理学相关术语 277
参考文献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