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 1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界定 2
(一)国内学者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几种划分 2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范围的界定 4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现状、特点 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现状 7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基本特点 14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功能定位、原则及目标 16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功能定位 1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 21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目标 22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重点及空间布局 25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空间发展战略 25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重点及空间布局 29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思路及对策 39
(一)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必须实现四个层面的良性互动 40
(二)建立多层面协调机制,推进五方之间全面合作 40
(三)加快项目前期研究,共同制订或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规划 41
(四)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增强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42
(五)加快产业的市场化整合,优化要素的空间配置,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42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3
六、长江上游经济带政策建议 45
专题研究一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基本现状 49
一、自然地理和资源概况 50
(一)自然地理概况 50
(二)资源分布概况 51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3
(一)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53
(二)三次产业发展概况 55
三、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现状 57
(一)内河航运基本情况 58
(二)公路运输发展情况 60
(三)铁路运输情况 61
(四)航空运输发展情况 62
四、城市化发展基本现状 63
(一)城镇分布概况 63
(二)主要城市群发展现状 63
(三)主要城市发展现状及功能定位 65
五、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71
(一)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71
(二)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72
(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77
六、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80
(一)科技事业发展现状 80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81
(三)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82
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 82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水土流失治理与退耕还林情况 82
(二)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 84
(三)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85
(四)生态环境评价 85
专题研究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 8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设施建设现状 89
(一)水运航道的建设现状 89
(二)铁路路网的建设现状 92
(三)公路路网的建设现状 93
(四)航空机场及线路状况 95
(五)管道线路状况 9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运输现状 96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运输装备现状 9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运量现状 99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度分析 105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近几年交通线路增长与运量增长比较 105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近几年交通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关系 106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 107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的问题与难点 109
(一)区域交通水平整体发展较落后 109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约经济的发展 111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缺少综合大交通体系,制约内外要素流动和交流 112
(四)在交通建设上缺乏有力的组织协调 112
(五)交通建设布局的难点 113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的依据、原则及目标 114
(一)依据 114
(二)原则 115
(三)目标 116
六、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的重点 117
(一)水路建设与布局 120
(二)铁路建设与布局 125
(三)公路建设及布局 128
(四)航空体系的建设、布局 130
(五)地下管网的建设、布局 130
七、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31
(一)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发展协同、管理协调和运输过程协作的交通体系 131
(二)积极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探索和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多种投融资形式 132
(三)推进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改革 134
专题研究三 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13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现状 138
(一)资源状况 138
(二)产业状况 140
(三)工业化所处阶段判断 143
(四)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 145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47
(一)产业总体层次不高 147
(二)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148
(三)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148
(四)生态环境脆弱 149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49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目标 150
(一)指导思想 150
(二)基本原则 150
(三)发展目标 151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方向 152
(一)产业遴选的原则与依据 152
(二)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156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的空间布局 165
(一)产业布局的思路 165
(二)布局的重点与方向 166
六、推进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调整的对策思路 168
(一)塑造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布局协调的新机制 168
(二)加大产业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170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72
七、请求中央解决的政策 174
(一)加大对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 174
(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175
(三)支持国防军事工业发展,促进其深度参与长江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75
(四)实行税费优惠政策 176
(五)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的措施 176
(六)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扶持力度 176
(七)给予特殊的军工政策倾斜 177
专题研究四 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 179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建设现状 180
(一)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180
(二)规模等级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181
(三)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各个级别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加强 182
(四)城镇空间呈网络状布局 184
(五)两大中心产业功能互补 186
(六)在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18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189
(一)城市数量少,城市首位度高 189
(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有明显的断层 189
(三)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弱 190
(四)城镇空间布局不平衡 190
(五)城市化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别大 190
(六)三峡库区城市功能破坏严重 191
(七)城镇间经济联合与合作关系较弱 192
(八)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比较相对水平较低 192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建设及布局的基本思路 195
(一)遵循点轴理论,重点发展交通干线城市,特别发展有若干条交通要道聚合、复合而成的交通干线城市 195
(二)全面发展与倍数原则相结合 195
(三)重点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以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为依据,强化城市特色 196
(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高城市化质量,走内涵式的城市发展道路 196
(五)加快三峡库区城镇功能恢复进程,保证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196
(六)以国家安全保护为己任,因地制宜,组织城镇建设 196
(七)以主中心和区域中心为网络节点,采取非均衡模式构筑区域城镇体系 196
四、“二九七群”城镇体系建设重点 197
(一)加强成都、重庆两个一级中心城市建设与合作,提高长江上游经济区的竞争能力 197
(二)加强九个增长极城镇功能建设 198
(三)加强区域分工,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建设 202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204
(一)努力将长江上游经济带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长江上游区域规划》 204
(二)加大国家规划资金投入水平,提高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对库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库区管理的有关政策 204
(三)推进城市功能建设的系统化 205
(四)建立长江上游经济协作区组织,加强区域协调 206
专题研究五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研究 20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208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210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地位 210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210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213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功能分区 216
(一)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 21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的建立 217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法 218
(四)生态功能分区结果 220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220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布局 220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224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政策建议 244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经济手段 244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管理机制 249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 252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 257
专题研究六 长江上游经济带2004—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261
一、发展条件分析 262
(一)有利条件 262
(二)不利条件 263
二、发展预测 264
三、预测模型及参数 277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82
插图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