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比较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
第二节 什么是经济体制? 4
第三节 什么是经济发展? 6
第四节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9
第五节 比较经济学的地位和意义 22
第二章 比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8
第一节 原苏联比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9
第二节 西方比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9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 50
第四节 比较制度分析 52
第五节 中国开展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58
第三章 比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63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 63
第二节 产权理论 75
第三节 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理论 84
第四节 博弈理论 108
第五节 委托—代理理论 120
第四章 经济社会系统的比较 128
第一节 一般系统理论 128
第二节 社会经济系统 131
第三节 经济系统的组织和结构 135
第四节 经济系统的运行 136
第五节 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矛盾 140
第六节 经济系统的比较 145
第七节 两种极端经济系统的变种 150
第八节 复杂系统的进化发生在混沌和秩序的边缘 153
第五章 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 159
第一节 布鲁斯的经济模式 160
第二节 锡克的经济模式 165
第三节 “工人自治模式”或“伊里利亚模式” 172
第四节 科尔奈的非均衡模式 177
第五节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81
第六节 比较的启示 190
第六章 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过渡——俄国的实例 193
第一节 俄国改革的历史前提 193
第二节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改革 195
第三节 没有疗效的“休克疗法” 198
第四节 俄罗斯的私有化错在哪里? 203
第五节 俄罗斯改革的教训 206
第七章 东亚经济发展的实例:日本和韩国 214
第一节 日本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前提 214
第二节 政府在发展重化工业中的作用 217
第三节 日本和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体制 225
第四节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显示出来的日本和韩国的经济体制的弊病 229
第五节 在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233
第八章 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的体制改革 238
第一节 从科尔奈的反思说起 238
第二节 对《比较经济学》的反思 240
第三节 归纳法和个体研究方法的意义 243
第四节 个体研究方法的若干实例 246
第五节 以上实例的归纳 255
第九章 从荣氏家族史看中国的制度变迁 257
第一节 历史发展是多元的 257
第二节 中国的氏族制度和传统文化 258
第三节 氏族制度和文官制度 260
第四节 氏族制度和民本主义 262
第五节 社会革命和社会进化 264
第六节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借鉴 267
第十章 从压力型体制到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 270
第一节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71
第二节 从集中的动员体制到分权的压力型体制 275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的运行 280
第四节 改变压力型体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293
第五节 如何建立民主的合作型体制 297
第十一章 无锡土地制度变迁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306
第一节 无锡市解放前土地概况 307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对土地所有权的一场争论:私有、村有、国有 310
第三节 解放后无锡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316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无锡土地所有权变化 320
第五节 从无锡土地所有权的变化看村到乡镇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 325
第十二章 从中国广东核电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333
第一节 如何看待国内的核电市场 334
第二节 如何明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的产权,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保证其独立法人地位 338
第三节 如何协调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 342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