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辉美,张忠良,朱有志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10314297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6

一、当今的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任务 1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2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6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2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8

第二节 物质的存在形式 33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3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7

第三节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39

一、意识的起源 39

二、意识的本质 42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46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 5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50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0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52

三、联系与中介 53

四、联系与系统 5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 58

一、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 58

二、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59

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63

一、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63

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科学体系 65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68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68

一、辩证矛盾及其属性 68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4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9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86

一、质、量、度 86

二、量变和质变 90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96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2

一、辩证的否定 102

二、否定之否定 108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0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 116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16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16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 117

三、原因和结果的方法论功能 119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19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11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方法论功能 122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23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123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方法论功能 125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26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126

二、内容和形式的方法论功能 128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129

一、本质和现象及其辩证关系 129

二、本质与现象的方法论功能 132

第六章 认识和实践 134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34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134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39

三、主体自身条件对认识的影响 14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46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4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48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50

一、由实践到认识 150

二、由认识到实践 153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54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55

一、归纳和演绎 156

二、分析和综合 156

三、抽象和具体 157

第七章 真理 159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59

一、真理的客观性 159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64

第二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 168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8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170

第三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71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171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1

第八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74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历史观 174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4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 175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79

一、人类社会形成的客观基础 179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 182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83

一、自然环境 183

二、人口因索 185

三、生产方式 187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188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88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89

第九章 社会基本矛盾 195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95

一、生产力 195

二、生产关系 197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99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0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02

一、经济基础 202

二、上层建筑 203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05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08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209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 209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1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213

第十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21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15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15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219

三、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221

第二节 国家 225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25

二、国家的职能、类型和形式 228

三、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的趋势 231

第三节 社会革命 235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235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238

第十一章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 24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241

一、科学技术的一般特征 241

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243

三、现代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体系 24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46

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46

二、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 247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249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9

第三节 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 252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252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性质与特点 255

三、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 257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 259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259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59

二、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 261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262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关系 264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264

二、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 269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71

一、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 271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73

第十三章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7

第一节 人的本质 277

一、人是社会存在物 277

二、个人与社会 279

第二节 人生价值及实现 280

一、人生价值的内容 280

二、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286

第三节 人的历史作用 290

一、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9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93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5

四、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98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远景 300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00

一、社会进步的趋势与根据 300

二、社会进步的方式和途径 303

三、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 305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07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307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10

三、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313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