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背景和趋势 1
一、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形势和政策 1
(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
(二)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政策演变及趋向 5
二、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态势和前景 8
(一)北京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8
(二)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政策导向 13
(三)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前景展望 15
第二章 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国际经验 17
一、国外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类型及特点 17
(一)院校主导型 17
(二)科研机构主导型 19
(三)科研院校重要组成型 21
(四)科研院校间接参与型 27
二、国外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内容 32
(一)技术示范推广 32
(二)人才培养和培训 34
(三)信息咨询服务 36
三、国外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基本经验 37
(一)科研、教育与推广服务相结合 37
(二)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38
(三)有效的法律保障 39
(四)充足的资金支持 40
第三章 我国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历史回顾 41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 41
(一)农业技术推广:从启蒙到建制化 41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做法和成效 45
(三)乡村建设运动:知识分子下乡之先河 5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 57
(一)改革开放前:体制约束与角色定位 57
(二)改革开放以来:新探索与新进展 61
第四章 我国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实践 67
一、我国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内容 67
(一)科技成果推广 67
(二)技术支撑服务 70
(三)信息咨询服务 72
(四)科技培训 74
二、我国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形式 76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 76
(二)院(校)地科技合作 79
(三)科技入户 81
(四)科技下乡 84
三、我国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典型模式 86
(一)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87
(二)农村技术承包制 90
(三)科技特派员制度 93
(四)其他创新服务模式 98
四、我国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基本经验 100
(一)推动体制创新 101
(二)加强机制创新 102
(三)强化模式创新 103
(四)营造政策环境 104
第五章 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探索 106
一、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内容 106
(一)成果推广 106
(二)技术服务 110
(三)科技培训 115
(四)信息服务 120
二、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形式 121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 121
(二)院(校)地科技合作 124
(三)科技入户 126
(四)远程教育培训 129
(五)农民田间学校 130
(六)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 131
三、北京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创新 131
(一)创新服务观念 132
(二)创新服务模式 132
(三)创新服务机制 133
(四)创新服务手段 133
(五)创新政策扶持 134
第六章 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创新及绩效分析 135
一、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启动建设 135
(一)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的提出 135
(二)政府部门的推动措施 136
(三)相关院校的实施举措 137
二、农业科技推广教授领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试点 142
(一)试点工作的总体设计 142
(二)房山霞云岭乡试点进展 144
(三)房山琉璃河镇试点进展 145
(四)延庆张山营镇试点进展 146
三、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创新成效和意义 147
(一)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建设成效 147
(二)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149
(三)农业科技推广教授制度的创新意义 150
第七章 政府推动方式的典型创新 153
一、农村科技服务港:整合科研院校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 153
(一)开展农村科技需求调研 155
(二)凝聚和整合科研院校资源 158
(三)推动科研院校成果推广 161
(四)组织科技成果推介 163
(五)农村科技服务港的创新意义 166
二、农村科技协调员:拓展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渠道 166
(一)提高科研院校对农村基层服务需求反馈速度 169
(二)推动科研院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169
(三)拓展科研院校推广服务范围和深度 170
(四)农村科技协调员的创新意义 172
三、爱农信息驿站:改善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的手段 173
(一)探索农村信息服务的市场化机制 174
(二)打造“综合服务三农”的新体系 177
(三)助力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 179
(四)爱农信息驿站的创新意义 180
参考文献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