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炳全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0837970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论述和介绍了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内容涵盖各分支学科的核心内容及前沿领域的最新发展,在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概括。本书适合从事海洋开发、海洋环境和海洋地质学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

第一章 绪论 1

1.1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1.2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3

1.3 21世纪是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纪 6

1.4我国海洋研究和开发前瞻 8

第二章 海水的基本性质及其起源 11

2.1海水的状态和颜色 11

海水的状态 11

海水的颜色 12

2.2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 12

海水的盐度 12

海水的温度 16

大洋暖池 20

海水的密度 27

2.3海水的起源 29

水的聚集事件 29

原始水的形成和存在状态 30

太阳系中水的再分配 31

水圈的形成和补充 32

第三章 海水的运动及其能源 34

3.1波浪及其能源 34

波浪要素与分类 34

深水波 36

浅水波 37

涌的传播 39

中国海的波浪 39

波浪的折射、绕射和反射 39

波浪能源的开发、利用 40

3.2潮汐及其能源 42

潮汐的定义与要素 42

潮汐分类和它的不等现象 42

引潮力 43

潮汐椭球与潮汐规律 44

中国近海潮汐 45

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 45

3.3海(洋)流及其能源 47

海流及其分类 47

风海流 48

全球主要表层环流系统 49

深海洋流系统 52

海流能源的开发利用 53

第四章 海洋沉积生物 55

4.1海洋生物生产力 55

海洋初级生产力 56

海洋动物生产力 56

海洋生物生产力的分布 57

4.2海洋食物链 57

海洋食物链的定义和特征 57

海洋食物链的类别 58

食物网 59

4.3海洋沉积生物 59

大型个体海洋沉积生物 59

钙质微体生物 60

硅质沉积生物 62

4.4深海生态 64

深海生态的基本特点 64

海底热泉生物群落 65

4.5海底深部细菌的沉积作用 65

第五章 大洋地壳的构造与岩石组成 68

5.1大洋地壳的结构 69

大洋地壳的分层 69

大洋中脊与深海盆地地壳的不同 70

5.2大洋中脊及其岩石组成 71

大西洋中脊 72

印度洋中脊 74

东太平洋隆起 75

无震洋脊 77

5.3大洋盆地的岩石组成 78

印度洋的洋盆 78

大西洋的洋盆 78

太平洋的洋盆 78

5.4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79

大陆漂移 79

海底扩张说 80

板块构造 81

5.5板块运动 84

地幔对流是板块运动驱动力 84

板块的俯冲运动 85

俯冲带的岩石组合类型 87

与岛孤—海沟系有关的火山岩系 89

5.6板块活动与造山运动 89

碰撞造山带 90

俯冲造山带 90

仰冲造山带 90

转换挤压造山带 91

5.7大洋中的残留陆块 92

洛德豪残留陆块 93

福克兰残留陆块 93

塞舌尔残留陆块 93

罗考尔残留陆块 94

扬马延残留陆块 94

残留陆块形成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95

第六章 全球变化与海面变化 97

6.1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目标 97

6.2全球变化的现象 99

全球气候变暖 99

大气臭氧层的损耗 99

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 100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00

土地利用格局与环境质量的改变 101

6.3海洋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101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101

调节气候的作用 102

海面升降 104

6.4海面变化的基本特征 105

海面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关系 105

海面变化对滨岸的影响 106

海面变化与沉积作用 106

6.5第四纪的海面变化 107

早—中更新世的海面变化 107

晚更新世的海面变化 107

全新世的海面变化 108

全球海面变化的分区 110

6.6近百年来海面变化 111

6.7海面变化的原因 112

海洋水体积的变化 112

洋盆容积的变化 113

海水物理性质的变化 113

海水盐度的变化 113

天文因素效应 113

地球物理因素的变化 114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114

第七章 海岸带 115

7.1海岸带的定义 116

7.2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117

波浪、潮汐和海流 117

河流与冰的作用 117

地壳运动 118

生物作用 118

7.3海岸的分类 118

7.4垂直岸线的泥沙运动 121

中立线的概念 121

影响中立线的因素 121

均衡剖面的塑造 122

7.5平行岸线的泥沙运动 122

冲积物流三要素 123

冲积物流形成的堆积体 123

7.6滨岸沉积相 125

滨岸平原相 126

海滩、潮坪沉积 126

水下岸坡相 127

7.7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海岸带资源 128

海岸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128

地下热矿水和资源 128

饮料矿水和疗矿水 128

海岸矿产资源 129

海岸带旅游事业 130

第八章 海洋地球化学 132

8.1海洋中的CO2系统 132

总二氧化碳及其分布 132

海水中的CaCO3与CO2系统 133

海洋生物与CO2系统的关系 133

海水的酸碱性与CO2系统 134

8.2海水中溶解的气体 135

海水中溶解氧的来源及作用 135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分布 136

8.3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136

含量和逗留时间 137

影响微量元素分布的因素 139

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 140

8.4海水中的有机物 140

溶解有机物 140

颗粒有机物 141

挥发性有机物 141

8.5海洋中放射性核素 141

海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 142

海洋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143

第九章 三角洲 145

9.1三角洲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45

9.2三角洲的发育与类型 145

河口沙坝与汊道河床 146

三角洲的类型 146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147

9.3控制三角洲发育的因素 148

气候 148

径流量与输沙量 148

河口水流的特征 149

潮汐作用 149

波浪作用 149

海流作用 150

9.4河控三角洲 150

黄河三角洲 150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152

9.5浪控三角洲 153

韩江三角洲 153

滦河三角洲 155

塞内加尔河三角洲 156

9.6潮控三角洲 156

长江三角洲 156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 157

第十章 大陆边缘 159

10.1大陆边缘的概念 159

10.2大陆架 161

大陆架的概述 162

大陆架的地形特征 163

全球陆架分布与特征 168

陆架沉积特征 174

大陆架的分类 175

陆架的成因 180

10.3大陆坡 181

大陆坡的概念 181

陆坡地形和构造特征 181

大陆坡的分类 184

陆坡沉积特征 186

陆坡的成因 186

10.4大陆隆 187

大陆隆的基本特征 187

亚马逊海底扇 188

孟加拉扇和印度河扇 189

第十一章 现代浅海碳酸盐沉积与珊瑚礁 191

11.1浅海碳酸盐沉积与珊瑚礁的研究 191

11.2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 194

温度 194

盐度与水深 194

区域海流 195

11.3浅海碳酸盐组分 195

矿物成分 195

结构组分 196

11.4滨岸碳酸盐沉积 197

碳酸盐潮坪沉积 198

碳酸盐泻湖沉积 199

碳酸盐海滩沉积 199

11.5碳酸盐沉积陆架 200

无陆源碎屑的碳酸盐沉积陆架区 200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陆架 201

11.6现代珊瑚礁 202

珊瑚礁的定义和分类 202

珊瑚礁发育的环境因素 204

岸礁 209

堤礁和环礁 211

第十二章 大洋沉积作用和沉积物性质 214

12.1大洋沉积物的来源 214

陆源碎屑 214

海洋生物 214

海底风化产物 215

海底火山物质 215

宇宙物质 215

12.2大洋沉积物的组分和分类 215

大洋黏土矿物 215

钙质生物软泥和碎屑 216

硅质软泥 216

12.3大洋沉积作用 216

垂直沉降作用 216

远浊流作用 217

底层流效应 217

等深流与等积岩 217

雾浊层效应 219

深海暴流 219

12.4钙质软泥 221

钙质软泥基本特征 221

影响钙质软泥沉积因素 221

12.5大洋黏土 223

12.6硅质软泥 224

第十三章 陨击事件与生物灭绝 226

13.1事件及其分类 226

13.2陨击事件的DSDP证据 227

13.3陨击事件及其阶段划分 228

13.4陨击事件与生物灭绝 229

13.5陨击坑及其物质组成 230

陨击坑的结构 230

陨击坑的物质组成 231

储聚石油、天然气的陨击坑 231

13.6界面黏土 231

13.7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232

第十四章 海洋缺氧事件 233

14.1氧在水体中的循环 233

水体中氧的供应 233

水体中氧的消耗 233

14.2缺氧水体的概念 234

14.3大型缺氧湖盆 234

坦噶尼喀湖和基伍湖 235

黑海水体缺氧环境 235

湖盆缺氧形成的原因 237

14.4缺氧的开阔海盆 237

印度洋的缺氧海域 238

大西洋的缺氧海域与标志 238

秘鲁-智利岸外的缺氧环境 239

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岸外的少氧环境 239

14.5缺氧环境的剖面与标志 240

缺氧环境的剖面 240

缺氧环境的标志 241

14.6上升流与缺氧环境 242

上升流的概念与类型 242

上升流的性质 242

14.7上升流沉积相与烃源岩的关系 243

第十五章 海洋灾害和污染及其防治 247

15.1海洋灾害及其防御 247

风暴潮 247

海啸 249

灾害性海浪 252

海面上升,海水入侵 253

赤潮 254

海冰 255

海底灾害性地质因素 256

15.2海洋污染与防治 258

海洋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 258

石油污染 259

重金属污染 260

有机物污染 260

放射性污染 261

第十六章 海洋矿产资源 262

16.1多金属结核 262

多金属结核的基本特征 263

多金属结核的分类与成因 265

多金属的结核生长历史与生长速率 268

多金属结核的资源量 268

16.2铁锰结壳 268

铁锰结壳的特征 269

铁锰结壳的生长历史与生长速率 270

铁锰结壳的资源量 272

16.3海底热液矿床 272

海底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 273

海底热液的循环系统 274

16.4海洋砂矿 277

滨海砂矿 277

浅海砂矿 279

海洋砂矿的成矿控制因素 281

16.5近海油气资源与海底煤矿 281

海底石油与天然气 281

天然气水合物 283

海底煤矿 286

16.6滨海地下卤水 287

滨海相地下卤水的化学特征 287

滨海相地下卤水的成因 288

主要参考文献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