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理论与实务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秀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949073
  • 页数:4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南开大学李秀芳教授主编的保险精算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寿险精算理论与实务,包括寿险定价、寿险准备竞评估、寿险保单现金价值、寿险公司的费用分析与控制、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和中国寿险业精算实践标准及示例;下篇为非寿险精算理论与实务,包括非寿险产品的定价、非寿险准备金评估、风险模型、再保险定价、巨灾风险管理和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等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寿险和非寿险的精算理论与实务,既有理论模型的分析,更有实务操作的介绍,特别是介绍了相关领域中外的发展情况及其对比,对于完善我国的精算理论及实务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上篇 寿险精算理论与实务 3

1 寿险定价 3

1.1 定价的基本概念 3

1.1.1 定价原则 3

1.1.2 定价过程 4

1.2 寿险定价方法 5

1.2.1 净保费加成法 5

1.2.2 资产份额定价法 8

1.2.3 宏观定价法 11

1.3 定价的各种假设 15

1.3.1 影响定价假设的因素 15

1.3.2 定价假设 17

1.4 资产份额定价法 24

1.4.1 资产份额定价的过程 24

1.4.2 资产份额法的基本公式 28

1.4.3 调整保费 38

1.4.4 利润变动 40

2 寿险准备金评估 47

2.1 不同视角下的准备金 47

2.1.1 准备金的来源与定义 47

2.1.2 不同视角下的准备金 48

2.2 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方法 50

2.2.1 均衡净保费法 50

2.2.2 修正净保费评估法 52

2.2.3 保单保费评估法(PPM) 61

2.2.4 累积法 62

2.2.5 加拿大资产负债方法(CALM) 63

2.3 评估基础的选择 65

2.3.1 评估死亡率的选择 65

2.3.2 评估利率的选择 68

2.4 准备金方法在实务中的应用 79

2.4.1 平均准备金与期中准备金 79

2.4.2 准备金调整 83

2.5 利率敏感型寿险的评估 87

2.5.1 可变动保费万能寿险 87

2.5.2 固定保费万能寿险 91

2.5.3 可能的变化 93

2.5.4 充足准备金最小值 94

2.6 年金评估 95

2.6.1 趸交保费延期年金的评估 95

2.6.2 年交保费年金的评估 106

2.6.3 可变动保费年金的准备金 109

2.6.4 即期年金 109

2.7 变额保险的评估 109

2.7.1 年交保费变额寿险 110

2.7.2 趸交保费变额寿险 111

2.7.3 变额年金 112

2.7.4 保证最小死亡给付准备金 112

3 寿险保单现金价值 115

3.1 保单现金价值 115

3.1.1 保单现金价值的含义 115

3.1.2 保单现金价值的计算 117

3.2 保单选择权 124

3.2.1 交清保险 124

3.2.2 展期保险 125

3.2.3 自动垫交保费 127

4 寿险公司的费用分析与控制 128

4.1 寿险公司费用类型 128

4.1.1 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128

4.1.2 现金费用、资产折旧费用和业务费用 128

4.1.3 保单获得费用和保单维持费用 130

4.2 寿险公司费用经验分析 134

4.3 分红保险产品的费用分摊 136

4.4 控制费用的有效途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139

5 寿险公司内含价值 143

5.1 内含价值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历史 143

5.1.1 内含价值概念的提出 143

5.1.2 关于内含价值的发展历程 145

5.2 内含价值的定义 147

5.2.1 内含价值的基本定义 147

5.2.2 内含价值计算方法比较 150

5.2.3 由内含价值到市场价值 155

5.3 内含价值计算方法 159

5.3.1 建立模型 159

5.3.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60

5.3.3 参数设定 164

5.3.4 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现金流并完成贴现 168

5.3.5 净资产调整 169

5.3.6 敏感性分析 170

5.3.7 评估价值 170

5.3.8 小结 170

5.4 内含价值的具体应用及其评价 171

5.4.1 内含价值是评估寿险公司价值的有效工具 171

5.4.2 内含价值在寿险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174

5.4.3 内含价值评估法的缺陷 179

6 寿险偿付能力监管 182

6.1 偿付能力监管概述 182

6.1.1 偿付能力 182

6.1.2 偿付能力额度 182

6.1.3 偿付能力监管 183

6.2 欧盟及北美偿付能力监管实践及进展 183

6.2.1 欧盟偿付能力监管实践及进展 183

6.2.2 北美体系偿付能力监管实践及进展 189

6.3 偿付能力监管中的资产评估 195

6.3.1 资产的概念及其量化 195

6.3.2 欧盟与偿付能力有关的资产评估 196

6.3.3 美国SAP下的资产评估 198

6.4 偿付能力管理 198

6.4.1 资产方面的措施 199

6.4.2 负债方面的措施 203

6.4.3 其他措施 203

6.5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 205

6.5.1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 205

6.5.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 208

6.5.3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11

下篇 非寿险精算理论与实务 211

7 非寿险定价 219

7.1 费率厘定 219

7.1.1 基本术语 219

7.1.2 费率厘定的过程 221

7.1.3 费率厘定方法 222

7.2 免赔额情况下的保险费率厘定 246

7.2.1 保险人应用免赔额的原因 246

7.2.2 免赔额情况下保险费率厘定时应考虑的几个要素 246

7.2.3 免赔额情况下的保险费率厘定实例 247

7.2.4 免赔额较小保单的费率厘定 249

7.3 经验估费法 250

7.3.1 经典信度 251

7.3.2 最小平方信度 257

7.3.3 贝叶斯分析 262

7.3.4 信度理论在经验估费法中的应用 269

7.4 风险分级 274

7.4.1 选择风险分级变量的准则 274

7.4.2 分级系统的例子 277

7.4.3 效率的度量 279

7.4.4 级别相对数的估计 282

8 非寿险准备金评估 293

8.1 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简介 293

8.1.1 基本概念 293

8.1.2 基本会计报表 294

8.2 个案准备金与理赔 295

8.2.1 个案准备金 295

8.2.2 理赔 296

8.3 损失准备金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297

8.3.1 损失准备金的定义 297

8.3.2 损失准备金的计算原则 299

8.4 损失准备金的估计过程 299

8.4.1 数据的可利用性 299

8.4.2 准备金估计方法 302

8.5 结论 350

8.5.1 准备金折现 350

8.5.2 准备金估计范围 351

9 风险模型 353

9.1 聚合风险模型 353

9.1.1 定义 353

9.1.2 一些基本结论 353

9.1.3 复合分布的例子 354

9.1.4 复合分布的计算 356

9.1.5 复合分布的近似计算 360

9.2 个体风险模型 363

9.2.1 定义 363

9.2.2 一些例子 364

9.2.3 De Pril递推法 366

9.2.4 个体风险模型的复合泊松分布近似 367

10 再保险定价 372

10.1 再保险的种类 372

10.1.1 临时再保险、合约再保险和预约再保险 372

10.1.2 比例再保险 373

10.1.3 非比例再保险 374

10.2 再保险定价的基本方法 376

10.2.1 再保险定价与原保险定价的区别 376

10.2.2 再保险定价的基本方法 377

10.2.3 再保险定价的一般步骤 380

10.3 再保险定价基本方法在再保险合同中的实际应用 381

10.3.1 临时分保凭证 381

10.3.2 预约分保合同 387

10.3.3 比例再保险合同 387

10.3.4 非比例再保险合同 393

附录A Pareto分布 402

11 巨灾风险管理 404

11.1 巨灾风险概述 404

11.1.1 巨灾风险的一般描述 404

11.1.2 巨灾风险的危害性 405

11.1.3 巨灾风险的发展性 406

11.1.4 巨灾风险的统计分析 407

11.2 巨灾风险管理 410

11.2.1 传统的巨灾风险管理 410

11.2.2 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法 414

12 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 426

12.1 偿付能力概述 426

12.1.1 有关偿付能力的一些术语 426

12.1.2 偿付能力的评估基础 428

12.1.3 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 430

12.1.4 偿付能力监管的层次 433

12.2 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和监管体系的建立 434

12.2.1 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 434

12.2.2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建立 438

12.3 偿付能力额度的理论模型 441

12.3.1 引言 441

12.3.2 固定比率法 443

12.3.3 风险基础资本法 447

12.3.4 动态财务分析模型 460

12.4 中国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的发展与现状 464

12.4.1 第一阶段:偿付能力监管的萌芽阶段(1980—1998年) 464

12.4.2 第二阶段: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基本确立阶段(1998—2003年) 465

12.4.3 第三阶段:现代偿付能力监管的启动与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 468

参考文献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