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对象 6
第二节 文献回顾 12
一、农民抗议研究 13
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 16
第三节 相关理论 22
一、集体行动理论 23
二、政治过程论 30
三、政治机会结构 34
第四节 研究设计 37
一、研究角度 37
二、研究框架 39
三、研究方法 41
第五节 结构安排 44
第一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概述 47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总体状况 47
一、群体性事件概述 47
二、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状况 50
三、群体性事件的地域分布 54
第二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概况 59
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状况 60
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 63
三、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 69
四、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地点和时间 73
第三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分析 75
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化状况 76
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79
三、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属性 81
第二章 农民生存状态与群体性事件 84
第一节 农民生存状态概述 84
一、农民生存状态的内涵 84
二、农民生存状态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86
第二节 农民的经济生存状态 89
一、“三农”地位的变迁 89
二、农民的收入与支出 92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99
第三节 农民的政治生存状态 100
一、农民权利 101
二、农民中存在的利益冲突 103
三、农民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 107
第四节 农民的心理与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112
一、农民的心理 112
二、农民的反常行为 115
三、农民的行为逻辑 118
第三章 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群体性事件 121
第一节 农民面对的政治机会结构 121
一、政治机会结构的内容 121
二、政治机会结构与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125
第二节 政治体制的开放性 126
一、政府与农民的关系 126
二、农民意见的表达 128
三、政府对农民行为的反应 130
第三节 政府能力 132
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 132
二、社会控制机制 134
三、政府间的一体化与分化 135
第四节 冲突处理机制 137
一、冲突处理模式 137
二、冲突处理制度 140
第五节 社会资源 145
一、社会资源的意义 145
二、社会精英 147
三、非政府组织 148
四、大众传媒 149
第四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个案分析:以S村事件为例 153
第一节 警民冲突事件概述 153
第二节 S村农民生存状态的相对恶化 156
一、受到威胁的生存伦理 156
二、体制内渠道效能不足 159
三、S村农民的不满心态 160
第三节 政治机会与S村农民的集体动员 162
一、政治机会的开启 162
二、直接诱因 163
三、农民领袖的出现 163
四、集体认同的建构 165
五、动员结构 167
第四节 S村农民与政府的持续互动 169
第五节 S村事件的后果 171
一、重归平静 172
二、外部因素在事件发展中的角色 174
三、难以延续的集体行动 175
第六节 小结 176
第五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功能分析 178
第一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分析 178
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学 178
二、竞争性农民群体性事件 183
三、反应性农民群体性事件 185
四、先发性农民群体性事件 187
第二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 189
一、造成负面后果 189
二、影响社会稳定 192
三、影响政府合法性 193
第三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功能 195
一、安全阀功能 195
二、达成政治参与的效果 197
三、增强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 198
四、促进政府的理性反应 199
五、对社会的影响 201
六、一个案例说明 202
第六章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未来走向 205
第一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决定因素 205
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区间 205
二、政府扮演的角色 208
三、对既往政府行为的评估 210
第二节 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走向 212
一、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自然衰退 212
二、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强制衰退 213
三、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常态化 214
四、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 216
五、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恶化 217
六、农民集体行动的持续性 218
第三节 政府的短期应对策略 220
一、对策思路 221
二、正视社会冲突 222
三、建立社会预警体系 223
四、建立危机管理体制 225
五、加强警察队伍建设 226
六、健全事后处理机制 227
第四节 长期的变革方向 228
一、总的原则思路 229
二、“重农”政策 231
三、农民组织化 232
四、加强制度化建设 234
结语 236
参考文献 240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