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高教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啸霆主编;全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科教材编委会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71355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现代科学和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构成,进而阐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思想;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本书主要供师范院校本专科学生教学使用。

绪论 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 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含义 1

一、科学 1

二、技术 3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6

一、科学技术的分类结构 6

二、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 9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1

一、认识功能 11

二、生产力功能 12

三、社会变革功能 13

第一章 古代科学技术 15

第一节 科学技术知识的萌芽 15

一、工具的制造 15

二、火的使用 16

三、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 17

四、制陶技术与原始手工业的兴起 18

五、文明的浮现 18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2

一、背景 22

二、技术 22

三、科学 25

四、自然观 27

五、历史命运 28

第三节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28

一、背景 28

二、技术 29

三、科学 30

四、自然哲学 32

第四节 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33

一、兴起 33

二、主要贡献 34

三、历史命运 35

第二章 近代科学技术 36

第一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36

一、对中世纪窒息科学的反叛 36

二、航海探险与近代科学的登场 38

三、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崛起 39

第二节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40

一、近代科学革命 40

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43

三、第一次技术革命 46

四、经典物理学的成熟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49

第三节 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 53

一、近代数学的发展 53

二、科学化学的建立 56

三、生物学的演进 59

四、近代天文学和地质学的探索 60

五、近代科学中理性要素的增长 63

第三章 现代物理学 67

第一节 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68

一、X射线的发现 68

二、放射性的发现 69

三、电子的发现 69

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70

第二节 相对论物理学 71

一、绝对时空观和以太之谜 71

二、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73

三、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75

第三节 量子力学与物质结构理论 76

一、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76

二、爱因斯坦光量子论 77

三、玻尔模型与物质结构理论 78

四、量子力学的建立 81

五、核反应研究与基本粒子的不断发现 82

第四章 现代化学 86

第一节 现代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86

一、交叉学科大量涌现 86

二、从描述性走向推理性 87

第二节 现代无机化学 89

一、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89

二、现代周期系理论 90

三、现代化学键理论 91

四、无机物生产与研制 92

第三节 现代有机化学 93

一、理论有机化学 93

二、有机合成 95

第四节 现代化学的其它重要分支 97

一、物理化学 97

二、分析化学 99

三、生物化学 101

四、高分子化学 102

五、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 103

第五章 现代生物学 106

第一节 遗传学 106

一、现代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 107

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 110

三、细胞生物学的进展 115

第二节 神经生物学 117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117

二、脑及其功能 121

三、学习和记忆 122

第六章 现代天文学和现代地学 127

第一节 现代天文学 127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27

二、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131

三、恒星和太阳系 134

第二节 现代地学 138

一、行星地球及其构造 138

二、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141

三、大地构造学说 144

第七章 现代数学 149

第一节 现代数学思潮 149

一、现代数学危机 149

二、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 151

三、新的数学观念 153

第二节 现代数学的重大进展 154

一、应用数学的崛起 154

二、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扩张 155

三、纯粹数学的发展 158

第三节 现代数学的新分支 160

一、数理逻辑 160

二、模糊数学 161

三、运筹学 162

第八章 复杂性科学 166

第一节 系统科学 166

一、系统论 167

二、信息论 170

三、控制论 173

第二节 非线性科学 177

一、非线性与自组织 178

二、非线性科学的基础理论 180

第九章 信息技术与激光技术 188

第一节 微电子技术 188

一、微电子技术的出现 188

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190

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191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 194

一、计算机概述 194

二、计算机的应用 196

三、信息高速公路 197

第三节 通信技术 200

一、电气通信 200

二、光纤通信 202

三、卫星通信 204

第四节 激光技术 205

一、激光与激光器 205

二、激光技术的应用 208

第十章 生物技术与医药技术 210

第一节 生物技术 210

一、生物技术的兴起与意义 211

二、生物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 212

三、克隆与科学道德 217

第二节 医药技术 220

一、医学科学 220

二、医药技术 226

第十一章 材料技术与能源技术 232

第一节 新材料及其发展 232

一、新型金属材料 232

二、新型陶瓷 235

三、新型高分子材料 237

四、高性能复合材料 238

五、信息材料 238

六、超导材料 240

第二节 新能源及其开发 241

一、能源技术与能源危机 241

二、新能源特点 242

三、新能源的开发 243

第十二章 空间技术与海洋技术 249

第一节 空间技术 249

一、空间和空间资源 249

二、空间技术的发展 250

三、航天器 252

四、空间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256

第二节 海洋技术 258

一、海洋与海洋资源 258

二、海洋开发技术 260

三、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 264

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67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67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 267

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历程 268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意义 270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272

一、加速发展趋势 272

二、综合化趋势 274

三、社会化趋势 277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279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 279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障碍 280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现方式 283

第十四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87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287

一、人与自然的生成关系 287

二、人与自然的功能关系 289

第二节 全球问题与生态文明 291

一、全球问题的出现 291

二、全球问题的人类协调 296

三、建立生态文明观 399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301

一、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301

二、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303

第十五章 科教兴国 307

第一节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07

一、中国近期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307

二、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原则 310

三、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 312

第二节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315

一、从技术创新到国家创新 315

二、国家创新体系 320

三、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 323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