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债转股 博弈模型及机制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小兵,蒲勇健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6671385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6

(一)研究思路 6

(二)研究内容 7

(三)本书的逻辑结构 11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14

四、本书的创新工作 15

第一章 债转股的起源、实施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一、债转股的起源及其实践 18

(一)债转股的起源 18

(二)国外债转股实践和经验借鉴 20

二、我国债转股的实施背景及动因 25

(一)我国债转股的实施背景 25

(二)我国债转股动因分析 31

三、债转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4

(一)相关概念 34

(二)债转股的国外研究现状 35

(三)债转股的国内研究现状 39

四、关于博弈论的应用现状综述 45

五、本章小结 50

第二章 国企债转股的运作现状、问题及成因 53

一、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现状研究 53

(一)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程序 53

(二)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现状及问题 54

二、我国债转股运作困境的成因研究 58

(一)运作机理:一个简单博弈模型 58

(二)造成我国债转股困境的外部原因 60

(三)债转股政策设计的内在矛盾 64

三、债转股的国企改革努力及其制度性挑战 67

四、本章小结 69

第三章 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70

一、国企债转股总体博弈框架 70

(一)债转股中的利益主体及其行为选择 70

(二)国企债转股总体博弈框架描述 72

二、博弈与均衡:债转股的局部博弈解释 78

(一)债转股相对于破产清算的“优势”分析 79

(二)债转股中的互动博弈行为及趋势预测 80

(三)银企债转股博弈的修正:不完全信息且是动态的 85

三、国企改革政策的修正和延续性:债转股的内在本质 90

四、本章小结 94

第四章 国企债转股运作机制的构建研究 95

一、债转股企业选择机制的构建研究 96

(一)模型的构造与分析 98

(二)债转股企业选择机制设计 102

(三)结论性评价 105

二、债转股企业控制权的配置研究 106

(一)债转股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特征 107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08

(三)结论性评价 113

三、基于非对称信息的银行与债转股企业再贷款风险博弈 114

四、债转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控机制构建 118

(一)委托代理中的信息障碍 122

(二)机制构建博弈 123

(三)信息披露监控机制对债转股政策效应的影响 129

五、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债转股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131

(一)债转股企业委托代理中的相关概念描述 131

(二.)债转股企业委托—代理框架的构造 134

(三)债转股企业治理机制重构 142

(四)政府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与约束 144

(五)结论性评价 145

六、债转股股权退出行为及最优退出方式决策 146

(一)债转股股权退出行为分析 146

(二)债转股股权有效退出方式最优决策 150

(三)关于股权回购: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157

七、本章小结 168

第五章 权益再分配:债转股博弈的一个案例研究 170

一、债转股下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的绩效改进 171

(一)重庆大江车辆总厂概况及债转股方案 171

(二)企业债转股后绩效的改进 175

二、利益博弈:实施债转股后存在的问题 177

三、本章小结 178

第六章 完善我国债转股运作的政策建议 180

一、规范政府在债转股运作中的行为 180

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运作策略 184

三、国有银行的债转股经营对策 185

四、健全我国债转股股权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186

(一)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 187

(二)建立我国债转股股权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188

五、深化债转股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 190

六、完善债转股运作的制度创新体系 192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94

一、结论 194

二、研究展望 199

(一)本书研究工作的局限性 199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200

附录 202

参考文献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