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技术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管会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40251487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适于第一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本教材遵照教育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提出的1+X和2+X系列课程中对第一门课的基本要求,将计算机文化提升为信息文化,既与中学接轨,又体现大学课程的特色,很好地解决了由计算机应用基础向信息技术基础的过渡问题。本教材注重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适当地引入书中,体现了作者们多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的成果。

第1章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1

1.1 信息资源与信息科学 1

1.1.1 信息及其主要特征 2

1.1.2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4

1.2 信息理论的奠基人与ACM图灵奖 5

1.2.1 信息论之父——香农 5

1.2.2 图灵与图灵机 6

1.2.3 冯·诺伊曼与冯氏结构计算机 7

1.2.4 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ACM图灵奖 8

1.3 计算工具的演变和计算机的发展 10

1.3.1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和算盘 10

1.3.2 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11

1.3.3 信息技术及计算工具发展大事记 12

1.3.4 ENIAC的诞生与新一代计算机 15

1.3.5 高性能计算与网格计算 18

1.3.6 信息电器与机器动物 21

1.4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23

1.4.1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初期 23

1.4.2 中国信息技术及软件业的发展 24

1.4.3 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26

1.4.4 当代毕升——王选 28

1.5 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的发展 29

1.5.1 黑客、病毒与信息污染 30

1.5.2 信息产业界的道德准则 34

1.5.3 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建设 35

1.5.4 计算机神话——IT业批判 36

1.5.5 文明的困惑——信息技术与伦理道德的“两难推理” 37

1.5.6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防范 40

1.5.7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 44

1.5.8 防火墙与虚拟专用网 50

1.5.9 审计与监控技术 52

1.5.10 入侵检测与漏洞扫描 53

1.5.11 远程容灾系统 54

1.5.12 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和数字证书 54

1.5.1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6

本章小结 59

思考与练习 59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61

2.1 计算机的分类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61

2.1.1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 61

2.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64

2.1.3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66

2.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结构 68

2.2.1 硬件的概念及基本结构 68

2.2.2 微处理器与并行处理系统 70

2.2.3 存储器与磁盘阵列 71

2.2.4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 75

2.3 计算机操作系统 80

2.3.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80

2.3.2 并行处理与并行系统软件 81

2.3.3 Windows、Linux和UNIX 82

2.4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及转换 84

2.4.1 N进制数的基数与权 85

2.4.2 4种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86

2.4.3 字符的二进制编码 88

2.5 汉字处理技术与中文信息处理 89

2.5.1 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89

2.5.2 汉字的编码技术与字形表示 93

2.5.3 汉字的输入和识别技术与语音合成 97

本章小结 102

思考与练习 102

第3章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 105

3.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105

3.1.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105

3.1.2 信息压缩与信息压缩的国际标准 109

3.1.3 CD-ROM、DVD和EVD 111

3.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13

3.2.1 多媒体技术在Windows中的应用 113

3.2.2 音频与MIDI 114

3.3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7

3.3.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7

3.3.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体系结构 117

3.4 因特网的应用 120

3.4.1 Internet基本工作原理 120

3.4.2 Internet的接入方式与接入技术 122

3.4.3 Internet的应用 125

3.4.4 网络通信基础 129

3.4.5 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134

本章小结 138

思考与练习 138

第4章 文档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140

4.1 电子表格中的计算 140

4.1.1 自定义序列 141

4.1.2 学生成绩表的计算生成与排序 141

4.1.3 考试成绩的自动统计分析 142

4.1.4 “身份证号”中的计算——字符串运算 143

4.2 文字的编辑 144

4.2.1 编辑案例1——《国殇》 145

4.2.2 编辑案例2——《怎能忘》 145

4.2.3 编辑案例3——《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145

4.2.4 编辑案例4——《同胞,天塌下来我们一起来扛》 145

4.2.5 编辑案例5——邮件合并 147

4.3 幻灯片的编辑制作 150

4.3.1 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 150

4.3.2 幻灯片文件的内容 152

本章小结 153

思考与练习 154

第5章 程序设计基础 157

5.1 基本概念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157

5.1.1 程序的基本概念 157

5.1.2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163

5.2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与使用 167

5.2.1 数据及其运算 167

5.2.2 函数与过程 168

5.2.3 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与使用 169

5.2.4 程序运行的控制与环境 170

5.3 算法设计与基本数据结构 170

5.3.1 问题描述与算法的概念 171

5.3.2 算法的表示方法 173

5.3.3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176

5.3.4 基本数据结构 177

5.4 结构化程序设计 180

5.4.1 基本控制结构 181

5.4.2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181

5.5 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编程 183

5.5.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84

5.5.2 可视化编程 187

5.6 软件方法学与软件工程学 188

5.6.1 软件方法学的分类和基本内容 188

5.6.2 软件工程学 190

5.7 数据库管理系统 193

5.7.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193

5.7.2 关系模型 194

5.7.3 数据库设计 195

5.7.4 结构化查询语言 196

本章小结 197

思考与练习 198

第6章 神算小精灵——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199

6.1 Visual Basic概述 199

6.1.1 从Basic到Visual Basic 200

6.1.2 VB的集成开发环境 202

6.2 窗体的界面设计 206

6.2.1 窗体设计及属性设置 206

6.2.2 控件的创建及属性设置 208

6.2.3 菜单的创建与设置 212

6.3 代码窗口与程序设计基础 215

6.3.1 代码窗口的组成与程序代码编写 215

6.3.2 变量声明与符号常量 218

6.3.3 数据类型与赋值语句 219

6.3.4 创建事件过程 221

6.3.5 运算符与表达式 223

6.4 结构化程序设计 225

6.4.1 If分支语句 225

6.4.2 字符串函数 227

6.4.3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227

6.4.4 内部函数 231

6.4.5 循环控制语句 233

6.4.6 Select Case多分支语句 236

6.4.7 计时器及时间函数 237

6.5 多重窗体与图形绘制 239

6.5.1 多重窗体 239

6.5.2 绘制函数曲线 241

6.5.3 “神算小精灵”代码清单 242

本章小结 244

思考与练习 244

第7章 数字化生存 247

7.1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247

7.1.1 信息高速公路与中国“金”系统工程 247

7.1.2 信息技术与现代军事 249

7.1.3 计算机美术与计算机音乐 252

7.1.4 机读身份证——中国信息化之契机 256

7.1.5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邮政 258

7.1.6 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 272

7.1.7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77

7.1.8 地理信息系统与“3S”技术 280

7.2 电子标签技术及其应用 283

7.2.1 电子标签技术概述 283

7.2.2 电子标签的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286

7.3 NFC手机 292

7.3.1 未来手机的功能预测 292

7.3.2 NFC的技术实现与应用推广 294

7.4 校园卡打造数字校园 296

7.4.1 数字校园的组成与校园信息化建设 296

7.4.2 “校园一卡通”工程 298

7.4.3 校园卡史话及校园卡式管理应用背景的演变 301

7.4.4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组成 306

7.5 条码技术及手机二维码的应用 309

7.5.1 一维条码 309

7.5.2 二维条码 313

7.5.3 手机二维码 314

本章小结 315

思考与练习 316

参考文献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