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关于主题 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3
三、基本史料 11
四、论述范围及各章节主要内容 12
第一章 清朝对蒙古的立法及蒙古特别法体系的确立 16
第一节 清代历朝对蒙古的立法及其制度化 17
一、清朝入关前对归附蒙古各部的立法 17
二、清朝入关后对蒙古立法范围的扩大 23
三、《理藩院则例》的制定 27
四、《大清律例》与“蒙古例” 32
五、《大清会典》与“蒙古例” 39
第二节 清朝对蒙古立法的主要内容 42
一、清朝对蒙古的行政管理体制 42
二、蒙古王公上层的封爵、年班制度 47
三、清代蒙古的刑罚制度 49
四、清代蒙古的司法审判制度 50
五、宗教领域的“喇嘛事例” 51
第三节 清朝对蒙古立法的特点 53
一、“因俗而治”的立法原则 53
二、清代蒙古盟旗的特殊地位和待遇 55
三、蒙古王公上层在盟旗内部的特殊权利 58
第二章 清末改制对蒙古法制的冲击和影响 62
第一节 近代以来的国内局势与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 63
一、近代以来的国内局势 63
二、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 66
第二节 理藩部官制改革与蒙古“旧例”的变通 69
一、理藩部官制改革 69
二、《理藩部则例》部分条文的废除 78
第三节 清末法制改革对蒙古传统法制的影响 79
一、《大清现行刑律》的修订 79
二、蒙古刑罚的减轻 81
三、司法制度改革对蒙古司法审判制度的影响 82
第四节 清末“藩属宪政”及其对蒙古的影响 86
一、理藩部筹划“藩属宪政” 86
二、资政院和谘议局的设立及其对蒙古的影响 90
第三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蒙古法制 96
第一节 民国北京政府对蒙古的立法及其统治的确立 97
一、《蒙古待遇条例》的公布 97
二、民国北京政府统治在蒙古的确立 101
第二节 民国北京政府对蒙古的行政管理体制 105
一、蒙藏院对蒙古的行政管理体制 105
二、驻边机构对盟旗的监督体制 110
第三节 蒙古封建制度的延续及其变化 113
一、蒙古王公封爵制度 113
二、蒙古王公上层年班制度 116
三、蒙古的司法审判制度 122
四、其它封建旧制 128
五、修订《蒙藏则例》的尝试 130
第四节 民国北京政府的真假“立宪”及蒙古的政治参与 132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规定及蒙古议员选举 133
二、袁世凯的“制宪”活动与蒙古 135
三、袁世凯死后的“立宪”政治与蒙古 137
第四章 国民政府统治下蒙古法制的演变 141
第一节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对蒙施政方针及统治措施 142
一、国民政府对蒙古的施政方针 142
二、“改省令”的发布与“蒙古会议”的召开 145
三、蒙藏委员会对蒙古的行政管理体制 150
第二节 走向解体的蒙古封建制度 154
一、《蒙古盟部旗组织法》的制定及盟旗制度的改革 154
二、对王公封爵制度的态度及措施 160
三、对王公上层年班制度的改革 162
四、对蒙旗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 165
五、对喇嘛教的整顿和限制 169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蒙古自治问题的有关规定 172
一、内蒙古“高度自治”要求的提出 172
二、《内蒙古自治办法原则》的产生及相关条例的公布 174
三、自治机关的改组及相关规定的变迁 180
四、战后《蒙古盟旗地方自治方案草案》的拟定及其流产 183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及蒙古的政治参与 187
一、《训政时期约法》制定前后 187
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及相关规定 190
三、《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及相关规定 192
第五章 近代蒙古法制演变进程中贯穿的几个问题 194
第一节 对蒙政策的连续性与来自蒙旗的阻力 194
一、“与内地一体化”政策的连续性 194
二、传统和利益的双重阻力 197
第二节 旧法体系的解体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 199
一、旧法体系的解体趋势与盟旗权利的不断衰弱 199
二、新秩序的建立过程及其结局 201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203
附录一:民国北京政府颁布有关蒙古的主要法规条例一览 219
附录二:国民政府时期有关蒙古的主要法规条例一览 223
后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