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Excel统计分析基础 2
第1章 Excel 2007使用基础 2
1.1 认识Exce1 2007工作界面 2
1.1.1 启动Excel 2007 2
1.1.2 Excel 2007工作界面概况 2
1.1.3 Microsoft 0ffice按钮 3
1.1.4 快速访问工具栏 4
1.1.5 标题栏 4
1.1.6 功能区及选项卡 4
1.1.7 编辑栏 5
1.1.8 工作表区 6
1.1.9 状态栏 6
1.1.10 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添加常用工具 7
1.1.11 对功能区的设置 9
1.1.12 关闭Excel 20079
1.2 工作表内容的创建和编辑 9
1.2.1 创建和保存新工作薄 10
1.2.2 选择编辑内容 10
1.2.3 数据的输入 11
1.2.4 设置单元格的格式 12
1.2.5 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13
1.2.6 行或列的插入或删除 13
1.2.7 操作和修饰工作表 14
1.3 基础计算和结果展示功能 15
1.3.1 公式的使用 15
1.3.2 函数的使用 16
1.3.2 图表的创建 19
1.3.4 图表的编辑 21
1.3.5 数据筛选与排序 23
1.4 本章小结 24
第2章 概率论和统计学基础知识 25
2.1 概率论基本知识 25
2.1.1 概率基本理论 25
2.1.2 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 26
2.1.3 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 28
2.2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0
2.2.1 统计的概念及基本任务 30
2.2.2 总体与样本 30
2.2.3 常用统计量及其计算方法 31
2.3 常用的统计分布 33
2.3.1 X2分布(卡方分布) 33
2.3.2 t分布 34
2.3.3 F分布 34
2.4 统计数据 36
2.4.1 数据的来源 36
2.4.2 数据的整理 37
2.4.3 数据的分组 37
2.5 本章小结 38
第3章 Excel中的统计分析功能概述 39
3.1 Excel基础统计函数 39
3.1.1 分析集中和离散趋势的函数 39
3.1.2 处理各种分布的概率函数 40
3.1.3 假设检验的函数 41
3.1.4 相关与回归分析 41
3.1.5 其他函数 42
3.1.6 结合统计知识的函数操作 42
3.2 统计功能延伸—分析数据库概述 43
3.2.1 数据分析模块概况 43
3.2.2 方差分析工具 43
3.2.3 协方差分析工具 44
3.2.4 相关系数分析 44
3.2.5 描述统计分析工具 44
3.2.6 指数平滑分析工具 44
3.2.7 傅立叶分析工具 45
3.2.8 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工具 45
3.2.9 直方图分析工具 45
3.2.10 移动平均分析 45
3.2.11 t-检验分析工具 45
3.2.12 随机数发生器 46
3.2.13 排位与百分比排位分析工具 46
3.2.14 回归分析工具 46
3.2.15 抽样分析工具 47
3.2.16 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工具 47
3.2.17 在Excel中加载数据分析模块 47
3.3本章小结 48
第2篇 Excel数据分析库详细介绍 50
第4章 描述统计 50
4.1 描述统计实现示例 50
4.2 结果详解及扩展 51
4.2.1 平均值 51
4.2.2 标准误差 55
4.2.3 中位数(中值) 56
4.2.4 众数 56
4.2.5 标准偏差和方差 57
4.2.6 峰度 59
4.2.7 偏度 60
4.2.8 最大值和最小值 61
4.2.9 置信区间 63
4.2.10 求第k大或第k小的数及其推广 64
4.2.11 四分位差和箱线图 66
4.3本章小结 68
第5章 数据分组与频数统计 69
5.1 数据分组的概况及方法 69
5.1.1 数据分组的概况 69
5.1.2 分组标志的选择 70
5.1.3 根据分组标志分组 71
5.1.4 统计分组的形式 71
5.2 频数统计 72
5.2.1 频数统计的分组方法 72
5.2.2 计算一个数据系列中某一个值出现的频数 73
5.2.3 计算数据系列中多个数值出现的频数(方法1) 74
5.2.4 计算数据系列中多个数值出现的频数(方法2) 76
5.2.5 计算数据系列中多个数值出现的频数(方法3) 77
5.2.6 组距式分组的频数统计 78
5.2.7 分析工具库进行频数统计 80
5.3 频数统计的结果详解 82
5.3.1 直方图及其编辑 82
5.3.2 累计百分率及图表编辑 83
5.3.3 柏拉图 84
5.4 本章小结 86
第6章 抽样与随机数发生器 87
6.1 抽样及其实现 87
6.1.1 简单随机抽样 87
6.1.2 系统抽样 88
6.1.3 分层抽样 88
6.1.4 整群抽样 89
6.1.5 多阶抽样 89
6.1.6 其他抽样分类 89
6.2 利用Excel实现抽样 89
6.2.1 按周期抽样 89
6.2.2 随机抽样 91
6.3 随机数发生器使用示例 93
6.3.1 均匀分布 93
6.3.2 正态分布 94
6.3.3 伯努利分布 97
6.3.4 二项式分布 98
6.3.5 泊松分布 99
6.3.6 模式分布 100
6.3.7 离散分布 101
6.4 随机数产生的函数实现 103
6.4.1 生成某个区间的随机实数 103
6.4.2 生成某个区间的随机整数 107
6.4.3 生成数值范围在0~1,平均值为0~1的某一指定值的随机数 107
6.5本章小结 109
第7章 假设检验 110
7.1 假设检验的统计理论基础 110
7.1.1 假设检验的概念 110
7.1.2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110
7.1.3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11
7.2 单个样本的假设检验 112
7.2.1 总体方差已知,关于均值的检验 112
7.2.2 总体方差未知,关于均值的检验 114
7.2.3 总体均值已知,关于方差的检验 117
7.2.4 总体均值未知,关于方差的检验 119
7.3 双样本的假设检验 121
7.3.1 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 121
7.3.2 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检验 123
7.3.3 t检验—双样本异方差检验 125
7.3.4 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 127
7.3.5 F检验—双样本方差 130
7.4 单尾检验及其举例 133
7.4.1 样本均值的单尾检验 133
7.4.2 样本方差的单尾检验. 135
7.5 本章小结 136
第8章 方差分析. 137
8.1 方差的基本概念 137
8.1.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37
8.1.2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138
8.1.3 方差分析的种类 138
8.2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138
8.2.1 基础知识 138
8.2.2 Excel分析示例 141
8.2.3 结果详解和结果判读 141
8.3 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142
8.3.1 基础知识 143
8.3.2 Excel分析示例 145
8.3.3 结果详解 146
8.4 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147
8.4.1 基础知识 147
8.4.2 Exce1分析示例 149
8.4.3 结果详解 151
8.5 本章小结 151
第9章 相关分析 152
9.1 相关分析概述 152
9.1.1 相关关系 152
9.1.2 相关分析简介 153
9.1.3 相关分析的内容 154
9.1.4 相关分析的一般方法 154
9.2 相关分析的图示法 154
9.2.1 散点图法 155
9.2.2 簇状柱形图法 156
9.3 相关系数分析 157
9.3.1 基本概念和一般函数求法 157
9.3.2 函数计算相关系数分析示例及结果详解 158
9.3.3 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工具求解 160
9.4 协方差分析 161
9.4.1 基本概念 161
9.4.2 协方差分析示例 162
9.4.3 相关系数与协方差的关系 168
9.5 相关分析的假设检验 168
9.5.1 数值型数据间相关性的验证 169
9.5.2 品质型数据间相关性的验证 171
9.6 本章小结 175
第10章 回归分析 176
10.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76
10.1.1 基础知识 176
10.1.2 逐步计算法回归过程示例 178
10.1.3 散点图法 180
10.1.4 利用回归分析工具求解 181
10.1.5 结果详解 184
10.2 一元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 192
10.2.1 拟合优度检验 192
10.2.2 标准误差检验 192
10.2.3 t检验 193
10.2.4 F检验 194
10.2.5 DW检验 194
10.2.6 有效回归检验 196
10.3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198
10.3.1 常用非线性模型 198
10.3.2 从非线性到线形的转化 199
10.3.3 散点图法回归过程示例 200
10.3.4 利用回归分析工具求解 202
10.3.5 线形结果到非线性结果的转化 203
10.4 特例—逻辑斯蒂模型 204
10.4.1 基础知识 204
10.4.2 从非线性到线形的转化 204
10.4.3 统计过程示例 205
10.4.4 最大值的选取及确定 206
10.4.5 线形结果到非线性结果的转化 208
10.5 多元线性回归 208
10.5.1 基础知识 208
10.5.2 逐步计算法回归过程示例 209
10.5.3 利用回归分析工具求解 212
10.4.4 模型的判读 214
10.5.5 回归系数的t检验 215
10.5.6 模型的重建 215
10.6 本章小结 217
第11章 时间序列分析 218
11.1 时间序列的移动平均 218
11.1.1 简单移动平均法的基本理论 218
11.1.2 趋势移动平均法的基本理论 219
11.1.3 简单移动平均法示例 219
11.1.4 趋势移动平均法 222
11.2 时间序列的滑动平均 226
11.2.1 一次指数平滑法的基本理论 226
11.2.2 二次滑动平均法的基本理论 227
11.2.3 三次滑动平均法 227
11.2.4 加权系数的选择 228
11.2.5 一次指数滑动平均法举例 228
11.2.6 二次指数滑动平均法 231
11.3 时间序列的季节调整分析 233
11.3.1 基本理论 233
11.3.2 季节性调整分析实例 234
11.4 本章小结 238
第3篇 Excel其他统计分析功能 240
第12章 解不确定值 240
12.1 变量模拟运算表 240
12.1.1 单变量模拟运算表 240
12.1.2 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242
12.2 单变量求解 244
12.2.1 基本原理 244
12.2.2 操作示例 244
12.3 方案管理器 245
12.3.1 应用实例 245
12.3.2 方案管理 248
12.4 规划求解 249
12.4.1 基本原理 249
12.4.2 一般流程中的参数设置 249
12.4.3 规划求解中的其他设置 254
12.4.4 规划求解示例 258
12.5 本章小结 261
第13章 数据透视表 262
13.1 创建数据透视表 262
13.1.1 准备源数据 262
13.1.2 创建基本数据透视表 262
13.1.3 修饰数据透视表 264
13.2 在数据透视表内查找数据 269
13.2.1 组合数据透视表字段 269
13.2.2 数据排序 271
13.2.3 数据筛选 275
13.3 在数据透视表内进行计算 279
13.3.1 修改汇总计算 279
13.3.2 计算字段 283
13.3.3 计算项 285
13.3.4 其他功能 287
13.4 创建可视化图表 288
13.4.1 创建数据透视图 288
13.4.2 编辑数据透视图 289
13.4.3 数据透视图的规则 292
13.4.4 其他可视化工具 293
13.5 同时创建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296
13.5.1 激活【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 297
13.5.2 同时创建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297
13.6 本章小结 299
第14章 其他函数及统计功能举例 300
14.1 Excel中自带的回归分析估计参数的函数 300
14.1.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参数估计函数 300
14.1.2 多元线性回归中估计参数的函数 303
14.1.3 多元指数回归模型估计参数的函数 307
14.2 Excel中自带的回归分析中预测型函数 308
14.2.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预测型函数 308
14.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预测型函数 309
14.2.3 指数回归分析的预测型函数 311
14.3 多元统计分析举例—聚类分析 313
14.2.1 聚类分析的依据 313
14.2.2 基本聚类方法简介 315
14.2.3 聚类分析应用举例 316
14.3 多元统计分析举例—判别分析 323
14.3.1 判别分析的基本知识 323
14.3.2 判别分析应用举例 326
14.4 本章小结 330
第4篇 Excel统计分析功能的综合 332
第15章 Excel应用综合示例 332
15.1 利用函数快速处理数据 332
15.1.1 基本计算及排名 332
15.1.2 各种指标计算 335
15.1.3 分数段统计 335
15.1.4 图表分析 338
15.1.5 输出成绩条 338
15.1.6 保存模板 339
15.2 处理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340
15.2.1 利用函数求解 340
15.2.2 利用条件求和工具 342
15.2.3 利用分类汇总工具 344
15.2.4 反复筛选法 346
15.3 拓宽思路 347
15.3.1 利用工F函数试探 348
15.3.2 利用模拟运算表进行求解 349
15.3.3 利用矩阵方法求解 350
15.3.4 利用规划求解方法计算 351
15.4 精益求精地选择求解方法 352
15.4.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52
15.4.2 一元指数回归模型 354
15.4.3 一元对数回归模型 355
15.4.4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356
15.4.5 趋势移动平均法 358
15.4.6 各种模型的比较 360
15.5 用随机数模拟世界 360
15.5.1 简单事件的模拟 360
15.5.2 复杂事件的模拟原理 361
15.6 本章小结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