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阳八四,高洁,杨晓辉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454890X
  • 页数:2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耳部反射区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定位、按摩的基本手法,以及常见疾病的按摩方法。

第一章 望耳诊病 1

一、双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

二、望耳诊病 3

(一)色泽 3

(二)形态 3

(三)病理反应 3

(四)望耳诊病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4

第二章 耳部反射区与反射区按摩保健法 6

一、反射与反射区 6

(一)反应 6

(二)反射 6

(三)反射区 6

(四)反射区疗法 7

二、耳部反射区的概念 7

三、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特点 9

四、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作用原理 11

(一)经络沟通学说 12

(二)阴阳平衡学说 12

(三)神经形态分布学说 12

(四)神经反射学说 13

(五)生物电学说 13

(六)生物全息理论学说 14

(七)内源性生物因子形成学说 14

(八)德尔他反射学说 15

(九)耳郭“全息论”学说 15

(十)其他学说 15

第三章 耳郭的局部解剖 17

一、耳郭结构 17

二、耳郭形态 17

三、耳郭皮肤 19

四、耳郭血管 19

五、耳郭神经 20

六、耳郭淋巴 21

第四章 耳部经络与腧穴 22

一、耳部经络 22

二、耳周腧穴 23

三、常用四肢部腧穴 25

第五章 耳部常用反射区的定位与作用 28

一、耳部反射区的大致分布规律 28

二、耳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作用 28

(一)耳轮部分 28

(二)对耳轮部分 32

(三)耳舟部分 39

(四)三角窝部分 42

(五)耳甲艇部分 44

(六)耳甲腔部分 49

(七)耳屏与对耳屏部分 54

(八)耳垂部分 59

(九)耳背部分 63

三、耳部反射区功能分类归纳 66

(一)调节神经系统类 66

(二)调节内分泌类 67

(三)调节脏腑功能类 67

(四)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类 68

第六章 耳部脏腑反射区的病理变化与主病 70

一、心 70

二、肺 72

三、肝 73

四、脾 75

五、肾 75

六、胃 77

七、大肠 78

八、小肠 79

九、胰胆 79

十、膀胱 80

第七章 耳部常用反应点的定位与作用 82

第八章 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作用与适应证 88

一、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作用 88

(一)汗法 88

(二)泻法 88

(三)和法 88

(四)补法 89

(五)温法 89

(六)清法 89

(七)消法 89

(八)通法 89

二、耳部反射区按摩后的常见反应 90

三、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适应证 91

四、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禁忌证 92

五、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注意事项 93

第九章 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使用方法 95

一、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选区原则 95

(一)对症(位)反射区选取法 95

(二)脏腑辨证选取法 96

(三)经络辨证选取法 98

(四)关联反射区选取法 100

(五)临床经验选取法 102

二、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方法 102

(一)手法按摩特点 102

(二)按摩操作手法 103

三、提高耳部反射区按摩疗效的要素 107

(一)配方好 107

(二)选区准 107

(三)手法佳 108

四、耳部反射区压丸法 109

(一)耳压材料 109

(二)操作方法 109

(三)注意事项 109

第十章 常见病症的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 111

一、急症及传染病症 111

(一)中暑 111

(二)发热 111

(三)昏迷 112

(四)惊厥 113

(五)流行性感冒 114

(六)流行性腮腺炎 115

(七)百日咳 116

(八)细菌性痢疾 117

(九)肺结核 117

(十)病毒性肝炎 118

(十一)疟疾 119

二、呼吸系统病症 120

(一)支气管炎 120

(二)支气管哮喘 121

(三)支气管扩张 122

(四)肺炎 122

(五)喉源性咳嗽 123

(六)胸痛 124

三、心血管系统病症 125

(一)高血压病 125

(二)低血压病 126

(三)冠心病 127

(四)心律失常 128

(五)心绞痛 129

(六)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130

(七)风湿性心脏病 131

(八)雷诺病 131

(九)无脉症 132

(十)脉管炎 133

四、消化系统病症 134

(一)胃炎 134

(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135

(三)食欲不振(厌食症) 136

(四)胃下垂 137

(五)膈肌痉挛(呃逆) 138

(六)慢性结肠炎 139

(七)急性肠炎 139

(八)胆囊炎、胆石症 140

(九)胰腺炎 141

(十)黄疸 142

(十一)脂肪肝 143

(十二)单纯性便秘 143

(十三)痔疮 144

五、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145

(一)尿路感染 145

(二)泌尿系统结石 146

(三)尿潴留、尿失禁 147

(四)慢性肾炎 148

(五)前列腺炎 149

(六)阳痿 149

(七)遗精 150

(八)不育症 151

(九)神经性尿频 152

(十)睾丸炎、附睾炎 152

六、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 153

(一)中风(脑血管意外) 153

(二)失眠 154

(三)偏头痛 155

(四)三叉神经痛 156

(五)面瘫 156

(六)脑动脉硬化症 157

(七)帕金森病 158

(八)格林-巴利综合征 159

(九)重症肌无力 159

(十)癔症 160

(十一)癫痫 161

(十二)假性球麻痹 162

(十三)肋间神经痛 162

(十四)脑震荡后遗症 163

七、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病症 164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64

(二)糖尿病 165

(三)肥巴胖病 165

(四)高脂血症 166

(五)更年期综合征 167

(六)骨质疏松症 168

(七)痛风 168

(八)尿崩症 169

(九)乳腺小叶增生症 170

八、运动系统病症 171

(一)肩周炎 171

(二)颈椎病 171

(三)网球肘 172

(四)慢性脊背痛 173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174

(六)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175

(七)膝关节炎 175

(八)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176

(九)足跟痛 177

(十)骨折疼痛 177

九、妇科病症 178

(一)痛经 178

(二)月经不调 179

(三)闭经 180

(四)崩漏 180

(五)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81

(六)盆腔炎 182

(七)不孕症 183

(八)白带过多 183

(九)子宫肌瘤 184

(十)产后少乳 185

十、儿科病症 185

(一)小儿厌食症 185

(二)小儿多动症 186

(三)小儿遗尿 187

(四)小儿脑瘫 188

(五)小儿弱智 188

(六)佝偻病 189

(七)小儿夜啼、夜惊 190

(八)抽动-秽语综合征 190

十一、五官科病症 191

(一)近视、远视 191

(二)视疲劳 192

(三)白内障 193

(四)麦粒肿 193

(五)电光性眼炎、结膜炎 194

(六)中耳炎 195

(七)耳鸣、耳聋 195

(八)鼻炎、鼻窦炎 196

(九)鼻衄 197

(十)慢性咽炎 197

(十一)牙痛 198

(十二)口腔溃疡 199

(十三)扁桃体炎 199

十二、皮肤科病症 200

(一)痤疮 200

(二)湿疹 201

(三)荨麻疹 201

(四)神经性皮炎 202

(五)牛皮癣 203

(六)扁平疣 203

(七)带状疱疹 204

(八)瘙痒症 205

十三、其他 205

(一)晕车、晕船 205

(二)多汗症 206

(三)疲劳综合征 207

(四)畏寒 207

(五)戒烟、戒酒 208

(六)食后困顿症 209

(七)癌肿疼痛 209

(八)白细胞减少症 210

(九)美容 210

(十)预防输液(血)反应 211

(十一)辅助撤停激素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