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中国传统社会是否存在自足性的政治学体系 1
一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传统政治学的问题 1
二 什么是中国传统政治学 4
三 天道、人道与治道:中国传统政治学的主要理论问题 9
四 礼乐政刑: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与体系结构 15
五 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基本特色 22
第二节 帝制时代的到来与汉初的“道术”重构 28
一 秦亡汉兴与帝制政治理论思考的必然性 29
二 汉初政治理论思考的体系性特征与《新语》政治学研究的特殊意义 31
第三节 研究综述 38
一 与中国传统政治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述评 38
二 秦汉时期政治实践与政治理论研究评述 50
三 陆贾及其《新语》研究述评 57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64
一 “无立场”的方法与现代政治学理论观照 65
二 整体性解读与创造性诠释 66
三 以传统思维模式为路径 68
上篇 《新语》政治学整体性文本诠释 75
第一章 《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总纲:《道基》第一解读 75
第一节 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论“道术”的生成及其基本原理 77
一 天地人相参以成天道、人道、治道: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77
二 礼乐政刑:治道产生的历程及其基本范畴与结构 85
第二节 现实的政治选择:君子(统治者)应持之道术 96
第二章 《新语》政治路线论:《术事》第二、《辅政》第三、《无为》第四解读 102
第一节 “因世而权行”:政治路线选择的基本原则——《术事》第二解读 102
一 治道选择的基本原则和逻辑结论 103
二 治道内涵:诸术综合 109
第二节 君王的“巢”与“杖”:政治路线执行中的长者政治模式——《辅政》第三解读 112
一 “圣人”之“巢”与“杖” 113
二 “杖”的特征:长者政治模式的构建 114
三 “杖”的运用:长者政治中德性的展现 116
第三节 无为而治:政治路线的实践途径——《无为》第四解读 117
一 道莫大于“无为”:“无为”是唯一正确的政治实践途径 118
二 “无为政治”的基础设置 123
第三章 《新语》政治行为论:《辨惑》第五、《慎微》第六、《资质》第七解读 128
第一节 政治行为之正义论:《辨惑》第五解读 128
一 政治行为中言与行的矛盾 129
二 正直君子的言行之辨 129
三 众议之谗、谐之辨 130
四 政治行为的正邪之别 133
第二节 君子政治行为之修养论:《慎微》第六解读 135
一 内圣:政治行为正义的保障 135
二 外王:政治正义秩序保障的行为规范 140
第三节 政治行为中的才行论:《资质》第七解读 144
一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 144
二 识才是用人的基础 147
三 人才与国运 151
第四章 《新语》政治理想论:《至德》第八解读 153
第一节 理想政治实现之前提:帝王之“统理” 153
第二节 至德之世:治道的理想境界 156
第三节 “古成败之国”的“有为”之鉴 161
第五章 《新语》政治本质论:《怀虑》第九、《本行》第十、《明诫》第十一解读 165
第一节 治道贵“一”:大一统的政治理论本质——《怀虑》第九解读 165
一 “一”是统治者政治修养的本质要求 166
二 “一”是天道、人伦之本 168
三 “道术”必须统一于“圣人之道” 170
四 道与物:执“一”与行志关系之辨 174
第二节 人性与治道:义利之辨中的政治本质——《本行》第十解读 176
一 圣人的义利观 176
二 治道中的财、武与道、义 180
三 圣人无为的道德观 183
第三节 天道、人道与治道:政治自然与神圣的本质探源——《明诫》第十一解读 184
一 天道与人事 185
二 天人感应:人道丧则天道罚 187
三 圣人之道在循“天” 188
四 治道与祥瑞、灾异 192
第六章 《新语》政治决策论:《思务》第十二解读 195
第一节 “明道而知守”:政治决策的正确路径 195
一 政治决策中的变、通与利、寿 195
二 政治决策者败亡的历史之鉴 197
三 正确的政治决策素质与过程 198
第二节 “权”是政治决策的灵魂 199
一 圣人之道与政治决策 200
二 天地之道与政治决策 201
三 天道变异与政治决策 201
第三节 言行一致的政策推行机制 203
下篇 《新语》政治学的历史定位 209
第七章 陆贾与《新语》:帝制时代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创始 209
第一节 特殊的时代背景:《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孵化场” 209
一 政治史的巨变:帝国制度的诞生及其对整体性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需求 209
二 秦政之失引发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探讨与汉初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 211
三 陆贾与特殊时代的刘邦统治集团 237
第二节 特殊的人:陆贾“造”《新语》与汉初政治建制 238
一 “优繇”人生,道家学养 240
二 “固见全经”,通识儒学 243
三 因世设道,百家“杂”陈 245
第八章 《新语》政治学的体系构成与理论定位 246
第一节 “万岁”理论:汉初君臣形成共识的实用政治学 246
一 《新语》文本的性质定位 246
二 《新语》的叙述逻辑与政治学理论体系构建 249
三 《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 253
四 从“因世而权行”到“统理”:《新语》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层次与理论深化 257
第二节 《新语》政治学探讨模式与汉初帝国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 270
一 返本开新:言说方式与治道变更的路径 271
二 整体性思维:推崇尧舜、周公之道,开辟对传统“道术”的整体性复兴之路 274
三 体系重构:对诸子的超越与开拓 275
四 整合的架构模式:“因世而权行”的政治理论灵魂 278
五 “被服”之路:从陆贾到董仲舒—中国传统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完成 281
第九章 《新语》与汉初帝国政治实践:《新语》政治学的实践定位 290
第一节 历代学者论《新语》对刘邦的影响 290
一 汉代学者的评述 291
二 宋元明清学者的推崇 294
第二节 “因世而权行”:汉初政治指导思想新论 298
一 汉初帝国政治实体的多层级性:“因世而权行”政治指导思想的现实基础 298
二 黄老无为思想不是汉初政治指导思想 304
三 “因世而权行”政治指导思想的形成 306
第三节 高祖诏令中的《新语》政治学灵魂:“因世而权行”政治指导思想的实践运用 308
一 “因世”而行政: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诏令解读 309
二 逆取而顺守:统治模式的转向 318
第四节 汉初丞相的长者政治与《新语》的圣贤模式 325
一 萧何的政治行为与《新语》政治学的关系 328
二 曹参的“无为而治”与《新语·辅政》中的“杖”之功能 334
三 陈平、周勃与长者政治模式的延续 338
四 小结 339
结论 342
一 《新语》与帝制时代中国传统政治学基本范型 342
(一)体系论与中国传统政治学的理论体系范型建构 343
(二)路线论与中国传统政治学之政权结构模式 344
(三)行为论、决策论与帝国政治学的实践样态 346
二 《新语》对帝制政治学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347
(一)帝制时代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开拓者 347
(二)《新语》“因世而权行”的“道术”选择原则就是汉初所使用的政治指导思想 349
三 中国传统政治学研究的当代境遇与前景展望 350
(一)政治与政治学概念的不确定性: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当代生存语境 350
(二)列奥·施特劳斯的当代政治学理论建构与《新语》的传统回归之路 353
(三)罗尔斯的正义论与《新语》政治学的正义观 355
主要参考文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