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制约 2
二、资源视角的政府角色定位 2
三、资源导向的政府职能定位及模式变迁 3
四、资源型政府的模式塑造 4
五、政府管理服务的主要资源 5
上篇资源型政府:形态变迁的研究视角与模式塑造 12
第1章 资源型政府的研究视角及内容框架 12
1.1问题的提出 12
1.1.1政府与资源关系提供的研究视角 13
1.1.2政府模式是政府与资源关系的表现形式 14
1.1.3塑造资源型的政府模式 1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5
1.2.1政府概念综述 15
1.2.2资源理论简介 19
1.2.3政府职能定位 23
1.2.4政府模式类型 26
1.3主要内容、基本框架和创新意义 29
1.3.1主要内容 29
1.3.2基本框架 32
1.3.3创新意义 34
第2章 政府与资源的关系定位及基础资源 38
2.1政府与资源的关系 39
2.1.1政府与资源的相互依赖 39
2.1.2政府与资源产权制度及交易费用 42
2.1.3政府在资源所有制中的主体地位 45
2.2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定位 48
2.2.1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定位 48
2.2.2政府角色定位 51
2.3政党执政和政府施政的基础资源 56
2.3.1政治资源 56
2.3.2经济资源 58
2.3.3社会资源 60
第3章 新中国政府模式的主流形态及变迁路径 63
3.1政府施政的期间划分及其特征 64
3.1.1管理体制初创期 64
3.1.2经济体制转型期 67
3.1.3和谐社会构建期 69
3.2政府模式的主流形态 70
3.2.1统治型模式 70
3.2.2管制型模式 71
3.2.3管理型模式 72
3.2.4服务型模式 73
3.3政府模式的变迁路径 74
3.3.1统治型向管制型的转变 75
3.3.2管制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76
3.3.3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77
第4章 政府模式变迁与塑造的现实背景 80
4.1不容乐观的资源态势 80
4.1.1自然资源态势 81
4.1.2社会资源态势 87
4.2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资源利用特点 90
4.2.1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91
4.2.2工业化峰期的资源利用特点 93
4.3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资源配置 97
4.3.1基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97
4.3.2面对国际化影响的资源配置 100
第5章 政府的角色定位及目标模式 103
5.1政府对资源的角色定位 103
5.1.1政府是国家资源的拥有者 103
5.1.2政府是公共资源的管理者 106
5.1.3政府是一切资源的保护者 108
5.2政府模式借鉴 111
5.2.1借鉴国外政府模式 111
5.2.2中外政府主导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114
5.3政府体系创新与目标模式 118
5.3.1政府体系创新面临的机遇 118
5.3.2党政关系的创新和规范 120
5.3.3资源型政府的资源定位 123
5.3.4资源型政府的模式转型 125
第6章 政府施政过程中的资源意识 128
6.1政府定位中的资源意识 129
6.1.1政府对资源的主体意识 129
6.1.2政府对资源的主权意识 130
6.1.3政府对资源的产权意识 132
6.1.4政府对资源的民权意识 134
6.2政府运行中的资源意识 136
6.2.1资源节约意识 136
6.2.2资源成本意识 138
6.2.3资源效益意识 139
6.3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资源意识 141
6.3.1资源忧患意识 141
6.3.2资源危机意识 144
6.3.3资源安全意识 146
第7章 政府体系创新中的资源取向 149
7.1政府体系中的互动机制 150
7.1.1政府体系构成 150
7.1.2政府体系的秩序与维持 152
7.2行政区划调整中的资源取向 155
7.2.1行政区划与资源配置 155
7.2.2行政层级设置的现状及问题 156
7.2.3基于资源的行政区划调整 159
7.2.4省辖和直辖体制的改革实践 162
7.3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中的资源取向 164
7.3.1创新资源导向型的政府职能 164
7.3.2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166
7.3.3大部制改革中的资源因素 168
第8章 政府管理手段中的资源政策 171
8.1资源管理中的政策手段 172
8.1.1政府的政策定位 173
8.1.2现行资源政策分析 175
8.1.3对应产权关系的资源政策 177
8.2资源政策的所有制基础 179
8.2.1明晰资源的权属关系 180
8.2.2资财之源的国家所有 182
8.2.3自然资源的“国有民用” 184
8.3宏观资源政策的推进范例 186
8.3.1推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187
8.3.2倡导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89
8.3.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92
下篇资源型政府:利用管理的主要资源与相关问题 198
第9章 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产权界定及价值体现 198
9.1人力资源概述 198
9.1.1人力资源内涵 198
9.1.2人力资源特性 200
9.1.3人力资源的作用及地位 202
9.2人力资源的管理基础 205
9.2.1人力资源的产权构成 207
9.2.2人力资源的权属关系 209
9.2.3人力资源所有制的体现 210
9.3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 212
9.3.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13
9.3.2发挥人力资源作用 215
9.3.3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18
9.3.4强化人力资源保护 221
第10章 财力资源的功能定位、税收理论及利用管理 224
10.1创新公共财政的功能定位 225
10.1.1公共财政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225
10.1.2公共财政与公有资产的关系 226
10.1.3公共财政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228
10.2基于资源所有制的收税理论 229
10.2.1传统税收理论概述 230
10.2.2资源视角的税收起源及其本质 232
10.2.3基于资源权的税收依据 234
10.2.4考虑资源因素的课税对象 236
10.2.5资源导向型的税收体制 238
10.3强化货币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242
10.3.1发挥货币资源的作用 242
10.3.2完善货币资源市场体系 244
10.3.3促进资本资源个人拥有权的实现 246
10.3.4加强外资的利用和管理 248
第11章 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矿产开发及土地改革 251
11.1人造形态的物质资源:基本内涵及优化配置 252
11.1.1人造形态的有形物质资源 253
11.1.2人造形态的无形物质资源 255
11.1.3有形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257
11.1.4无形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259
11.2自然形态的矿产资源:建立安全开发的长效机制 261
11.2.1采矿安全中的政府责任 262
11.2.2规范采矿权是治本之道 263
11.2.3完善保障安全的长效机制 265
11.3复合形态的土地资源:“国有民用”乃治本之道 266
11.3.1土地资源的所有制构成及根本性问题 267
11.3.2土地资源“国有民用”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有效路径 269
11.3.3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和配套机制 271
第12章 信息资源与信息业及信息化 273
12.1信息及信息资源概述 273
12.1.1信息及信息的作用 273
12.1.2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275
12.1.3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层次 277
12.2公共信息资源的特性及管理 279
12.2.1公共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管理特性 279
12.2.2公共信息资源的多视角管理 281
12.3发展信息业及完善信息市场监管 284
12.3.1信息业发展及信息经济 284
12.3.2信息市场及市场信息 286
12.3.3完善信息工程市场监管 288
12.4信息化及其作用与进程 290
12.4.1信息化及其作用 290
12.4.2抓住机遇推进信息化建设 293
12.4.3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 295
第13章 时空资源的概念、配置及管理 298
13.1时空资源概念及其配置 298
13.1.1时空资源概念 298
13.1.2时间资源配置 300
13.1.3空间资源配置 302
13.2时间资源管理 304
13.2.1管理个人时间资源 304
13.2.2管理企业时间资源 306
13.2.3管理政府时间资源 307
13.2.4管理社会时间资源 310
13.3空间资源管理 311
13.3.1管理空间位置资源 311
13.3.2管理空间航道资源 313
13.3.3管理空间频率资源 314
结论 318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