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瑾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07510864
  • 页数:186 页
图书介绍:音乐美学从产生到现在,一路走来伴随着许多疑惑和争论。当今受到新发展的哲学美学思潮的冲击,面临知识系统的更新。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之一,其内容的结构按性质不同分三个部分:绪言,是关于音乐美学学科的知识;第一章,是关于中西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余下各章,是音乐美学学科知识主体。音乐美学学科知识主体部分又分三个模块: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关于音乐自身的美学规律,包括音乐的功能与价值、音乐的感性样式类别、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意义和音乐的存在方式;第七章到第十章,是关于音乐审美的规律,包括音乐审美能力与趣味、音乐审美条件与审美关系、音乐审美规律以及音乐审美标准;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是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即创作、表演、教育中的美学问题。最后一章虽然谈的是音乐教育中的美学问题,由于涉及许多美学理论,是美学的应用,因此其他各章的一些重要内容在这章中都有所“再现”。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前言&杨贵仁 1

导言 1

绪论:学科知识 1

一、学科的建立 1

二、学科的性质 2

三、研究对象 2

四、研究方法 2

五、学科发展问题 3

第一章 中西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 5

第一节 欧洲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 5

一、古希腊、罗马(公元450年前) 6

二、中世纪(450—1450) 7

三、文艺复兴(1450—1600) 7

四、巴洛克(1600—1750) 8

五、古典主义(1750—1820) 9

六、浪漫主义(1820—1910) 10

七、现代(20世纪以来) 11

第二节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概要 15

一、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前8—前6世纪) 15

二、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前5—前3世纪) 17

三、两汉时期(前2—公元2世纪) 18

四、魏晋至隋唐时期(3—10世纪) 19

五、宋元明清时期(10—19世纪) 20

六、现代(20世纪以来) 20

第二章 音乐的功能和价值 22

第一节 音乐的功能 22

一、艺术功能 22

二、实用功能 27

三、混合功能 29

第二节 音乐的价值 30

一、独有价值 31

二、特殊工具的价值 32

三、混合价值 33

第三章 音乐感性样式的类别 36

第一节 美的音乐 37

一、有序 37

二、丰富 38

三、可感 38

第二节 反美的音乐 39

一、解构主义 39

二、多元主义 41

三、广场音乐 42

四、媒体音乐 44

第三节 不美的音乐 46

第四章 音乐的特殊性 50

第一节 音乐与文学的比较 50

一、相同之处 50

二、不同之处 52

第二节 音乐与美术的比较 53

一、相同之处 53

二、不同之处 54

第三节 音乐与文学美术的进一步比较 54

一、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 54

二、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 55

三、实体存在与虚拟存在 55

四、具象性与语义性 57

第五章 音乐的存在方式 61

第一节 物质性存在方式 62

一、乐谱文本 62

二、表演文本 63

三、录制文本 63

第二节 精神性存在方式 64

一、审美理想 64

二、创作构想 65

三、审美感受 65

四、审美记忆 66

第三节 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66

第六章 音乐的意义 69

第一节 外观信息 70

第二节 结构信息 71

一、材料的意义 71

二、组织的意义 76

第三节 内部信息 83

一、蕴含性内容的自然方面 84

二、蕴含性内容的社会方面 86

第四节 联结信息 87

一、指向性内容 87

二、作曲家的用意 89

三、文化意义 91

第七章 音乐审美能力与趣味 94

第一节 音乐审美能力 94

一、审美能力的构成 94

二、审美能力的形成 96

三、审美能力的差异 98

第二节 音乐审美趣味 98

一、审美趣味的含义 98

二、审美趣味的形成 99

三、审美趣味的差异 101

第八章 音乐审美条件与审美关系 104

第一节 音乐审美条件 104

一、审美目的或欲望 104

二、合适的音乐类型 105

三、直接的感性接触 107

第二节 音乐审美关系 108

一、音乐审美对象 108

二、音乐审美方式 108

三、音乐审美状态 109

第九章 音乐审美规律 112

第一节 从深入理解到深刻感觉 112

一、感性与理性的总体关系 112

二、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比较 113

第二节 审美饱和 115

一、初次饱和与再度饱和 115

二、对单一作品的饱和与对同风格作品的饱和 116

三、个体饱和速度的差异 117

四、群体饱和与审美参照 118

五、常见的误区 118

第三节 音乐美的不可比性 120

一、不同审美趣味产生不同选择 120

二、审美偏爱的合理性 121

第四节 审美等价性 122

一、各取所需的音乐审美 122

二、各人审美满足的等价性 123

第十章 音乐审美标准 126

第一节 主观标准 126

一、主观标准的概念 126

二、主观标准的形成与变化 127

三、主观标准的意义 128

第二节 客观标准 129

一、客观标准的概念 129

二、客观标准的建立 130

三、客观标准的意义 133

第三节 音乐审美评判常见问题分析 134

一、听众数量与审美评判 134

二、多元音乐文化与客观标准 138

三、科学性 138

第十一章 音乐创作的美学问题 140

第一节 音乐创作的规律 140

一、音乐创作的美学性质 140

二、制约音乐创作的因素 142

三、音乐创作行为的特点 144

第二节 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 148

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148

二、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149

三、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150

第三节 音乐创作常见的美学问题 151

一、自律他律问题 151

二、个性和民族性问题 151

三、听众和雅俗关系问题 153

第十二章 音乐表演的美学问题 155

第一节 音乐表演的功能与特点 155

一、音乐表演的美学功能 155

二、音乐表演的美学条件 157

三、音乐表演的行为特点 159

第二节 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 164

一、忠实性与创造性结合 164

二、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 166

三、个人体验与集体交流结合 167

第三节 音乐表演常见的美学问题 168

一、音乐表演的质量判断 169

二、音乐表演的教学难点 169

三、表演者的角色定位 171

第十三章 音乐教育中的美学问题 173

第一节 音乐美育存在的问题 173

一、重善轻美的历史与现状 173

二、唯情感论的教育 174

三、具体教学的失误 176

第二节 如何改进音乐审美教育 177

一、制约与顺应的关系处理 177

二、音乐“绿色食品”的选择 178

三、“亲历的知”与“学理的知”的结合 181

参考书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