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 1971-198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信息中心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1009910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一、本编《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包括书目和报刊索引两部分,分别按大体一致的类项编次。所收文献的发表时间,为197工年至1982年。以公开发行的书籍、报刊为主,兼收我们见及的部分内部资料。二、为了考古研究参考的便利,这本《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除收录中国考古学方面的各种论著资料外,酌收若干相关学科的文献,如: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以及古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民族志等。选录的标准,主要视该文献的内容与考古学关系的远近,或引用考古资料的多寡而定。国外有关考古学方面的文献,则除涉及中外关系者外,一般不收。三、书目部分,收中国考古学及有关论著共500余种。著录各书的编著者、出版单位和出版年月,尽可能注明其开本和页数,并附载报刊发表的评介文章篇目,以便检索。书名后加*号的,是重版书。通俗性小册子和散装小图片,选收了一部分。四、报刊索引部分,收文献资料7000余条。篇名后加关的,是考古工作的简讯、报道和一般介绍文字,《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71-1982)(精)》著录时作了选择。凡本编已著录正式发表的考古报告或简报者,则不再收一般性新闻报道。五、本

壹 总类 1

一 考古学通论 1

二 论文集 1

三 历史图谱、博物馆陈列说明和藏品图录 2

四 工具书 3

贰 田野考古资料 4

一 调查发掘报告 4

二 出土文物图录 6

叁 考古学分论 8

一 原始社会 8

二 商周时代 9

三 汉及以后各代 10

肆 考古学专论 11

一 殷墟卜辞 11

二 商周铜器及铭文 12

三 简牍、帛书及写本 13

四 碑刻 16

五 货币 16

六 玺印 17

七 其他 17

伍 美术考古 18

一 通论 18

二 雕塑 18

三石窟寺 19

四 建筑 21

五 陶瓷与窑址 24

六 绘画 25

七 法帖、书法 27

八 工艺美术 29

陆 古代科学技术 30

柒古代文化生活 32

捌 历史地理与名胜古迹 32

壹 总类 39

一 考古学通论 39

二 文物法令及有关资料 40

文物保护工作 41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41

古遗址 41

古墓葬 42

古建筑 42

石窟寺 43

石刻及其他 44

三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家传记 44

四 考古方法与技术 46

(一)调查发掘 46

(二)整理研究 47

(三)测量与绘图 47

(四)传拓与照相 47

(五)保护与修复 47

青铜器 48

铁器 48

漆木器 48

书画 49

石窟与古建筑 50

其他 51

五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 51

(一)放射性碳素断代 51

(二)热释光断代 53

(三)遗迹勘探、文物鉴定 54

(四)其他 54

贰 考古学分论 55

一 综论 55

二 原始社会 55

(一)综论 55

人类起源问题 55

原始社会史 57

(二)旧石器时代 58

综论 58

元谋人 59

北京猿人、山顶洞人 59

蓝田人、大荔人等 60

华北地区其他发现 61

东北地区 62

长江流域 63

华南地区 64

西南地区 64

(三)新石器时代 65

综论 65

黄河中下游 67

裴李岗、磁山文化 67

仰韶文化 68

大汶口文化 69

龙山文化 70

长江流域 71

江汉地区、赣江流域 71

长江下游 72

青莲岗文化 74

几何印纹硬陶问题 74

东南沿海地区 75

福建、台湾 75

广东 75

广西 75

西南地区 76

云南 76

贵州 76

西藏 76

西北地区 77

内蒙古、东北地区 77

内蒙古、辽宁 77

吉林 78

黑龙江 79

三 夏商周时代 79

(一)综论 79

附:夏文化问题 80

(二)商殷 82

(三)先周文化与西周 84

(四)东周 85

楚文化研究 86

曾侯乙墓 88

中山王墓 89

齐、鲁 89

秦 89

吴、越 90

北方民族 90

西南民族 91

四 秦汉时代 92

(一)综论 92

(二)秦 92

(三)汉 93

器物研究 96

马王堆汉墓 98

五 魏晋南北朝 99

六 隋唐五代 101

隋唐墓志 102

五代 103

渤海 103

七宋、辽、金、西夏 103

辽、金 104

西夏 106

八元、明、清 106

九 其他 107

叁 考古学专论 107

一 殷墟卜辞 107

(一)总类 107

(二)小屯西地与南地甲骨 108

(三)流散甲骨 108

(四)甲骨学著作 109

(五)农业 109

(六)阶级斗争 110

(七)祭祀 110

(八)家族及其他 111

(九)释字 111

附一:周原甲骨 113

附二:古文字学等 114

二 商周铜器及铭文 115

(一)总类 115

(二)商殷铜器 116

(三)西周铜器 117

早期 118

中期 119

晚期 121

释字 121

(四)东周铜器 123

吴越 123

江淮诸国 123

楚与巴蜀 124

江汉诸国 124

山东诸国 125

三晋 125

中山与燕 125

秦 126

其他 127

三 简牍、写本 127

侯马盟书 128

楚简 128

云梦秦简 128

青川秦牍 131

临沂汉简 131

马王堆简 132

江陵、定县等地简牍 132

居延汉简 133

马王堆帛书 134

敦煌、吐鲁番文书 136

其他写本 138

四 碑刻 139

(一)总类 139

(二)战国、秦、汉 140

(三)魏、晋、南北朝 141

(四)隋、唐、五代 141

(五)宋、辽、金、元 142

(六)明、清 144

五货币与度量衡 147

(一)货币 147

(二)度量衡 149

六 玺印 150

肆 田野考古资料 153

一 综述 153

二 北京市 154

三 天津市 157

四 河北省 158

五 山西省 163

六 内蒙古自治区 168

七 辽宁省 173

八 吉林省 179

九 黑龙江省 182

一○上海市 186

一一 江苏省 187

一二 浙江省 196

一三 安徽省 199

一四 福建省 201

一五 山东省 204

一六 河南省 208

一七 江西省 224

一八 湖北省 228

一九 湖南省 235

二○广东省 239

二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 243

二二 四川省 246

二三 贵州省 251

二四 云南省 253

二五 西藏自治区 256

二六 陕西省 256

二七 甘肃省 269

二八 青海省 274

二九 宁夏回族自治区 275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76

三一 台湾省 279

伍 美术考古 280

一 通论 280

二 雕塑 280

(一)总论 280

(二)画像石(砖) 281

(三)岩画 283

(四)陵墓雕刻 284

(五)陶俑 284

(六)石造像 285

(七)金铜造像 286

(八)泥塑、木雕 286

(九)其他 287

三 石窟寺(附:摩崖) 287

(一)总论 287

(二)调查与论述 287

江苏省 287

山西省 288

河南省 288

陕西省 289

甘肃省 2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91

宁夏回族自治区 292

内蒙古自治区 292

辽宁省 292

四川省 292

云南省 292

四 建筑 293

(一)总论 293

(二)专题研究 294

(三)调查与论述 295

综述 295

北京市 296

河北省 297

山西省 297

内蒙古自治区 297

辽宁省 298

吉林省、黑龙江省 298

山东省 298

河南省 298

上海市 299

江苏省 299

安徽省 300

浙江省 300

福建省 300

江西省 300

湖北省 300

广东省 301

甘肃省 301

陕西省 301

四川省 301

云南省 301

西藏自治区 301

(四)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302

五 陶瓷与窑址 302

(一)总论 302

青瓷 303

青花瓷 303

外销瓷 304

其他 304

(二)分论 305

汉及汉以前 305

三国——南北朝 305

隋唐五代 305

宋 307

辽、金、西夏 310

元 310

明 311

清 312

其他 313

(三)窑址的调查发掘与论述 313

综述 313

北京市 313

河北省 313

河南省 314

山东省 314

山西省 314

内蒙古自治区 314

黑龙江省 314

陕西省 3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314

江苏省、浙江省 314

江西省 315

湖北省 316

湖南省 316

四川省 316

云南省 316

福建省 316

广东省 317

广西壮族自治区 317

六 绘画 317

(一)总论 317

(二)画家与画派 319

(三)卷轴画 320

(四)帛画 322

(五)壁画 324

殿堂壁画 324

墓葬壁画 325

(六)版画与年画 326

(七)其他 327

七 书法 327

(一)书法 327

(二)法帖 329

八 工艺美术 330

(一)总论 330

(二)染织工艺 330

(三)制漆工艺 332

(四)铜镜工艺 333

(五)金属工艺 334

(六)琢玉工艺 334

(七)玻璃工艺 335

(八) 文化用品 335

(九)家具 336

(一○)其他 336

陆 古代科学技术 337

一 综述 337

二 数学 337

三 物理 338

四 天文 339

五 地理 341

六 化学 343

七 矿冶 343

(一)概述 343

(二)炼铜 344

(三)冶铁 346

(四)其他有色金属 347

(五)煤炭、石油 347

八 纺织 348

(一)概述 348

(二)蚕丝 348

(三)织物及其加工 348

(四)纺织工具 350

九 造纸和印刷术 350

(一)造纸 350

(二)印刷术 351

一○农业 352

(一)概述 352

(二)谷物 353

(三)农具 354

(四)畜牧 356

(五)水利 356

(六)其他 357

一一 医药卫生 358

(一)概述、医书 358

(二)针灸、医疗器具 359

(三)古尸研究 360

一二 交通工具 361

(一)概述 361

(二)车 361

(三)船舶 362

(四)指南针 363

一三 兵器 363

一四 其他 364

(一)气象 364

(二)水文 364

(三)地震 365

(四)其他 365

柒 古代文化生活 366

一音乐 366

二 舞蹈 368

三 戏剧 368

四 体育与杂技 368

捌宗教遗迹与遗物 369

玖 少数民族地区考古 370

一 总论 370

二 东北、内蒙古 370

青铜器时代 370

匈奴 371

鲜卑 371

高句丽、渤海 371

契丹、女真及其他 372

三 西北 372

四 西南 373

铜鼓 375

悬棺葬 376

五 中南、东南 377

附:民族志 378

(一)家庭与社会形态 378

(二)原始崇拜与宗教 379

(三)婚丧礼俗 380

(四)生产状况 381

(五)文字、历法 381

(六)其他 381

壹零 历史地理与名胜古迹 382

一 总类 382

二 北京 382

三陕西 383

四 西北 383

五 东北、内蒙古 383

六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384

七 江苏、浙江、福建 385

八 广东 385

九西南 385

壹壹 中外关系与文化交流 386

一 海上交通 386

二 丝绸之路 387

三 日本、其他 387

壹贰 学术动态 388

一 学术会议 388

二 文物展览 391

附录:评论 392

一 总类 392

二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393

三 批林批孔 394

四 儒法斗争 397

(一)论评秦始皇 397

云梦秦简 399

银雀山汉简 400

马王堆汉墓与帛书 400

凤凰山汉墓及画像石等 401

(二)儒法斗争与科技、文化发展 401

五 农民起义史迹调查 403

六 其他批判文字 404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