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 志愿行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78489
  • 页数:4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基于历史视角,疏理了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的起源与进程;基于社会功能视角,思考了志愿行动与公民社会的建构、志愿行动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志愿行动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经验与前瞻视角,探讨了一些国家或地区志愿行动的经验,正视了中国志愿行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立足于中国实际,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对志愿精神及志愿行动进行了系统概括与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前言 1

第1章 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一个概观 1

一、志愿精神及其行动的源起、沿革与现状 1

(一)志愿精神及其行动的源起 1

(二)志愿精神及其行动的沿革与现状 9

二、志愿精神及其行动的相关概念 21

(一)志愿精神 21

(二)志愿者行动 24

(三)志愿者 26

(四)志愿者组织 28

(五)志愿服务 30

三、全球化背景下新社会运动中的志愿行动 35

(一)新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形成 36

(二)新社会运动产生的原因 37

(三)全球环保志愿运动:倡导绿色世界 39

第2章 中国现代化起飞阶段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的兴起 44

一、中国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的兴起与演进 44

二、时代背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社会转型 48

(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取向和总体趋势 49

(二)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主要特征 52

(三)中国社会心理的嬗变和演进态势 58

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人的需求上升 64

(一)中国社会进入小康阶段人们高层次需要的日渐凸显 64

(二)中国志愿精神兴起展示的社会文化功能 70

四、中国志愿行动的制度化与日常化 71

(一)在全社会努力塑造一种全新的志愿文化 72

(二)加速志愿行动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进程 74

(三)志愿行动的持续发展应扎根于日常化之中 78

第3章 志愿行动与公民社会的建构 79

一、公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理论 79

(一)古典公民社会概念的萌芽 80

(二)近代公民社会理论的形成 81

(三)当代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 88

(四)当代公民社会的内涵 92

二、志愿组织与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96

(一)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与公民社会 96

(二)志愿组织与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102

三、公民社会视野中的志愿组织 107

(一)志愿组织是培育公民精神的载体 108

(二)志愿组织创造社会资本 110

(三)志愿组织是公民参与和意见表达的平台 112

(四)志愿组织是公民社会与国家沟通的中介 114

四、中国的志愿行动与公民社会发展 116

(一)中国志愿行动的大规模兴起 116

(二)中国志愿行动与公民社会 120

第4章 志愿行动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34

一、志愿行动与社会管理 137

(一)关于社会管理 138

(二)志愿行动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141

(三)志愿行动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144

二、志愿行动与公共服务 150

(一)公共服务的若干问题 151

(二)志愿行动与公共服务之关系 154

(三)关于志愿行动与公共服务的新思考 161

三、志愿行动与社会保障 163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163

(二)志愿行动与社会保障 169

四、志愿行动与社会工作 174

(一)社会工作概说 174

(二)志愿行动与社会工作的比较 177

(三)中国社会工作在志愿服务中的运用 179

第5章 志愿行动与社区发展 187

一、国外志愿行动在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88

(一)国外社区志愿行动概况 188

(二)国外志愿行动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191

(三)国外社区志愿服务成功的原因分析 196

二、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到社区制 200

(一)单位制: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201

(二)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 205

(三)社区制: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209

三、中国的志愿行动与未来的社区发展 213

(一)我国志愿行动介入社区建设的历史进程 214

(二)志愿行动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218

(三)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 223

第6章 志愿者组织的规范化运行 235

一、志愿者组织概述 235

(一)志愿者组织的概念 236

(二)志愿者组织的特点 238

(三)志愿者组织的产生 239

(四)志愿者组织的职能 242

二、志愿者组织的架构 246

(一)基本架构的重要性 246

(二)志愿者组织的组织框架 247

(三)志愿者组织的制度框架 251

三、志愿者组织的外部关系 252

(一)与政府的关系 253

(二)与企业的关系 255

(三)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258

(四)与宣传、研究机构的关系 260

四、志愿者组织的绩效评估 262

(一)志愿者组织进行评估的目的 262

(二)志愿服务项目评估 264

(三)志愿者的评估 272

第7章 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与管理 276

一、志愿者的招募 276

(一)招募前的准备 276

(二)招募工作的实施 280

(三)志愿者的选拔 281

二、志愿者的培训 284

(一)培训内容 285

(二)培训方式 287

(三)培训注意事项 290

三、志愿者的日常管理 292

(一)志愿者管理的基本概念 292

(二)志愿者的注册管理 296

(三)志愿者的督导 299

(四)志愿者的风险管理 304

四、志愿者的激励 309

(一)激励志愿者的目的 310

(二)志愿者激励的原则 311

(三)志愿者的激励机制 313

(四)加强志愿者激励的建议 318

第8章 中国志愿行动的支持系统与发展取向 321

一、志愿者法律地位的确定 322

(一)关于志愿者的法律概念 322

(二)关于志愿者的法律地位 324

(三)关于志愿者的法律救济和法律责任 325

(四)现行法律应对志愿服务的鼓励、促进和保护 326

(五)关于确立志愿者法律地位的建议 328

二、志愿服务的资金筹措 331

(一)概况 331

(二)志愿组织筹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332

(三)志愿组织自筹经费的实践 336

(四)志愿组织的资金管理 338

三、志愿服务的计量 342

(一)计量志愿服务的意义 342

(二)计量志愿服务的指标 344

(三)志愿服务的项目评估 348

四、志愿服务的本土化及与国际接轨 351

(一)志愿服务的本土化特色 351

(二)全球化对志愿服务的促进 352

(三)志愿服务对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353

(四)各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355

五、志愿服务的创新 356

(一)志愿服务的主体创新 356

(二)志愿服务的内容创新 357

(三)志愿服务的体制创新 359

(四)志愿服务的模式创新 360

(五)志愿服务的观念创新 363

六、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365

(一)志愿服务团体的独立化 365

(二)志愿服务内容的社会化 367

(三)志愿服务筹资的多元化 368

(四)志愿服务结果的效益化 369

(五)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化 371

(六)志愿服务保障的法制化 372

第9章 志愿行动的经验、比较及其借鉴 373

一、五个国家志愿行动的概况 374

(一)英国 374

(二)美国 380

(三)加拿大 387

(四)韩国 393

(五)新加坡 397

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志愿服务概况 400

(一)香港 401

(二)台湾 407

三、志愿行动的比较、经验及其借鉴 413

(一)不同国家、地区志愿服务发展状况的比较 414

(二)志愿行动的经验 418

(三)志愿行动经验的借鉴 423

参考文献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