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1
激情四溢的批评家 3
柏林童年快照 4
悠哉游哉的哲学系学生 14
康德和新康德主义 18
现象学 20
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还是反对? 24
“1914年8月4日那天你在干什么?” 26
背叛和革命 28
如何逃避兵役 30
与朔勒姆的友谊 32
古希腊悲剧 36
悲苦剧 37
论语言 38
自由经验 41
色彩经验 42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 44
毁灭概念 46
与父母的争执 47
失败的编辑 48
与格奥尔格圈子的恩恩怨怨 50
《亲和力》的故事 52
本雅明的“亲和力” 54
批评家的任务 56
翻译者的任务 58
饱学之士 60
……和媒体人 61
里格尔与沃尔夫林的对决 62
从触觉向视觉的转型 64
崩溃的美学 68
里格尔的结构主义 70
艺术批评家的任务 71
儿童的图书 72
线条还是色彩? 74
技术的光学镜 76
收藏家 77
游民本雅明 78
初识马克思主义 79
中介 82
物化 83
布尔什维克的宣判 84
那不勒斯的多孔性 85
空间和时间的多孔性 86
独裁者的访问 88
初识拱廊街 89
向前看 91
过去、当下和未来 92
莫斯科日记 93
统治暴力 98
资本主义的宗教 100
德国悲苦剧的起源 103
何为“巴洛克” 104
政治神学 106
虚无主义的玩具箱 108
象征、寓言和毁灭 110
大学的丑行 112
学界神话 114
单向街 115
单向街即景:写作 116
还有技术 118
超现实主义者本雅明 119
泰迪和贝尔特 120
法兰克福研究所 121
非相似的相似性 122
“以柔克刚” 124
“过去的现在,当下” 125
蒙太奇艺术 126
黑暗年代开始了 127
大独裁者 128
……看上去像查理·卓别林 129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130
复制时代 132
画家和摄影师 133
大规模复制 134
灵氛的历史 135
灵氛的衰落 137
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138
对本雅明立场的批评 140
卡夫卡和本雅明的神秘主义 142
喀巴拉 144
哪一个本雅明? 145
拱廊计划的起源 146
核心的结构主题 147
马拉松式的计划 148
唯物主义腹语术 149
自行其是的历史学家 150
魔幻走马灯和辩证意象 151
《巴黎,19世纪的都城》 152
来自研究所的麻烦 164
危险中的流亡 165
最后的出口 166
神学和历史学 167
《提纲》中的片段 168
时间到头了 170
漂泊中 172
末日 173
拓展阅读 174
附录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