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关于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的部分论述 1
第一节 加强和改革民兵、预备役工作 1
第二节 民兵、预备役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9
第三节 坚持和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 11
第四节 民兵在现代人民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7
第五节 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 20
第二章 《兵役法》基本知识 24
什么叫《兵役法》 24
兵役制度的种类 24
我国兵役法的形成和发展 24
颁布新《兵役法》的重要意义 25
修改《兵役法》的必要性 26
新《兵役法》对原《兵役法》的主要补充和修改 26
新《兵役法》对我国武装力量组成的规定 27
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28
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必要性 28
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必要性 29
如何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 29
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31
我国对男女公民服兵役的不同要求 31
不得服兵役 31
免服兵役 31
缓征 32
进行兵役登记的目的 32
新《兵役法》增加惩处条款的意义 32
怎样惩处违反《兵役法》的行为 33
民兵的性质和任务 33
《兵役法》与《民兵工作条例》的关系 33
第三章 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 35
第一节 新时期人民武装部门的重要任务 35
党中央的指示 35
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要求 35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要求 36
民兵性质、任务和特点的要求 37
加强民兵自身建设的根本途径 37
人民武装部门的光荣职责 39
第二节 民兵带头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活动的组织实施 40
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 40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40
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41
制订规划与选准突破口 41
两支基本队伍 42
民兵的特点和作用 42
组织民兵积极学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43
组织民兵带头发展商品生产 44
发挥民兵在乡镇企业中的作用 44
组织民兵带头扶贫帮困 45
组织民兵带头兴办公益事业 46
发挥民兵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击作用 47
组织民兵参加重点工程建设 47
组织民兵带头学科学、用科学 48
发动民兵为转变社会风气作贡献 49
敬老服务组 49
义务帮工组 50
后进青年帮教组 50
红白喜事理事会 50
包家庭带邻居 51
一兵带一家、一排带一村 51
以“家”促村 52
人武部门的检查指导 52
第三节 在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好民兵工作 53
树立“参建”与“自建”相结合的观念 53
“参建”与民兵组织建设结合 54
“参建”与民兵思想建设结合 54
“参建”与抓好民兵军事落实结合 55
“参建”与培养民兵的战斗作风结合 56
“参建”与加强民兵的纪律性结合 56
“参建”与民兵“创先”活动结合 57
“参建”与民兵工作改革 58
第四章 民兵的组织建设 60
第一节 组建民兵的范围 60
组建民兵组织的规定 60
参加民兵的年龄 60
民兵的政治和身体条件 60
编入基干民兵的人员 61
未经基本军事训练的基干民兵的吸收 61
吸收基干民兵与训练的关系 61
农村乡、村企业民兵组织的建立 61
城市小单位民兵组织的建立 62
学校、科研单位下属工厂民兵的组建 62
国营企业附属集体单位民兵的组建 62
已建立经济民警的单位民兵的组建 62
农村经济联合体民兵的组建 62
第二节 民兵的编组 63
民兵编组的原则 63
农村民兵的编组 63
城市民兵的编组 63
民兵专业分队的编组 63
民兵防化分队的组建原则 64
民兵通信分队的组建原则 64
女民兵的编组 64
民兵游击队的编组 64
渔民民兵的编组 64
曾获荣誉称号的单位名称的保留 65
第三节 民兵年度整组 65
坚持民兵年度整组的必要性 65
民兵整组的时机 65
年度民兵整组的七件事 66
县、市应抓好四件事 67
区、乡一级应抓好六件事 68
村级单位应做好五件事 68
基干民兵的活动制度 68
普通民兵应坚持哪些活动 68
整组、征兵与确定参训对象三结合 69
民兵整组的检查验收 69
整组中的几个政策性问题 69
第四节 民兵干部的选配 70
配好民兵干部的意义 70
民兵干部的配备原则 70
对民兵干部的要求 71
民兵干部的管理 71
重视女民兵干部的配备 71
民兵营长的选配 71
民兵营长的兼职问题 72
民兵营长的误工补贴 72
民兵营长的培训 72
第五章 民兵政治工作 73
第一节 民兵政治教育 73
民兵政治教育的任务 73
民兵政治教育的规定 73
民兵政治教育的内容 73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74
民兵政治教育的“三性” 74
民兵政治教育的形式 74
民兵政治教育的骨干 75
民兵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75
利用民兵杂志开展刊授教育 76
各区的民兵刊物 76
《中国民兵》 77
《东北民兵》 77
《华北民兵》 78
《西北民兵》 78
《民兵生活》 78
《西南民兵》 79
《东海民兵》 79
《黄河民兵》 79
《科学文化报》 80
民兵政治教育的领导 80
民兵政治教育的“联合抓” 80
第二节 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 81
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81
集中训练时的思想工作 82
征兵中的思想工作 83
民兵整组中的思想工作 83
民兵执勤中的思想工作 84
战时的思想工作 85
民兵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时的思想工作 85
协助做好安置、优抚工作 85
组织民兵学科学、学文化 86
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法 86
民兵的立功 87
执行战斗勤务的立功条件 87
评功办法 89
民兵立功受奖的审批 89
民兵立功批准权限 89
民兵立功的奖励办法 90
对已牺牲民兵的评功 90
预备役部队人员入党该向哪里申请 90
第三节 伤亡民兵的优抚 91
因维护治安而致伤亡的民兵的优抚 91
抗战时期遭敌杀害的民兵能否追认为革命烈士 92
补办评残必须具备的条件 93
参战致残的民兵应享受的待遇 93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伤残民兵的安置 94
参训致残民兵的抚恤标准 95
历史上犯有错误的残废民兵的抚恤 95
参加国防施工因公致残民兵的待遇 97
因公牺牲或病故抚恤标准有哪些提高 97
专职武装干部和民兵评残的部门 97
第四节 民兵工作的光荣传统 98
党管武装的传统 98
实行双重领导的传统 98
依靠群众办民兵的传统 100
部队做民兵工作的传统 101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 102
踊跃参军参战的传统 104
奋勇支前的传统 105
英勇顽强、杀敌立功的传统 106
劳武结合的传统 107
保护群众利益的传统 108
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的传统 110
遵守革命纪律的传统 111
艰苦奋斗的传统 112
英勇保卫海陆边防的传统 113
向解放军学习的传统 115
第六章 民兵和学生军事训练 117
第一节 民兵军事训练 117
民兵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 117
民兵训练的任务和要求 117
训练时机和组训形式 117
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118
训练实施中的工作 119
训练结束时的工作 119
专业技术兵的训练 120
高炮分队的训练 120
民兵防化分队的训练 120
民兵通信分队的训练 120
民兵游击战训练 121
民兵实弹射击的分类 121
实弹射击的目的和要求 121
实弹射击的一般规定 121
实弹射击场的组织指挥 122
射击场的安全规则 123
单位实弹射击成绩评定标准 123
射手基本射击成绩评定表 124
射手应用射击成绩评定表 127
报靶方法 129
“合格民兵”条件 129
贯彻勤俭练兵的原则 130
参训民兵的“三照” 130
民兵训练基地建设 130
民兵训练基地的管理和使用 130
第二节 学生军事训练 132
开展学生军训的目的和意义 132
高等院校学生的军事训练 132
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 132
学生军训的组织实施 133
学生军训的时间和内容 133
学生军训的组织形式 133
对参训学生的要求 133
学生军训的军事教员 134
学生军训的经费和物资保障 134
第三节 军事训练的技术知识 135
1.轻武器射击技术知识 135
理论射速与实际射速 135
什么叫发射 135
减少后座的影响 135
怎样才能正确瞄准 136
表尺分划和瞄准点的选定 136
步枪射击为何常用表尺“3” 137
如何打好冲锋枪点射 137
观察弹着和修正偏差 138
克服风对射击的影响 138
克服阳光对瞄准的影响 138
克服气温对射弹的影响 138
掌握冲锋枪单发和连发的时机 139
2.四○火箭筒射击技术知识 139
怎样实施正确瞄准 139
瞄准的检查 140
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140
风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 141
防止射弹着了靶不爆炸 142
3.六○迫击炮射击技术知识 142
炮手及分工 142
选择与占领阵地 142
准备开始射击诸元 143
炸点观察与修正 143
4.投掷手榴弹的动作要领 144
立姿徒手原地投弹 144
立姿徒手行进间投弹 144
立姿持枪投弹 145
跪姿投弹 145
卧姿投弹 145
投弹时几种毛病的纠正方法 145
5.爆破训练技术知识 146
集团炸药的捆包 146
直列炸药包的捆包 146
导火索点火管的制作 147
点火管的固定与点火 147
导火索传爆法 148
干电池点火法 148
爆破筒的使用方法 148
雷时应注意的事项 149
排雷时应注意的事项 149
误入雷场怎么办 150
第四节 “三打”、“三防”知识 150
1.打飞机 150
识别敌机 150
民兵打飞机的方法 151
民兵打飞机的组织指挥 151
2.打空降 153
空降作战的种类 153
空降作战的特点和弱点 153
民兵打空降的方法 154
民兵打空降的组织指挥 155
打空降兵时须注意的问题 156
3.打坦克 156
坦克的性能和弱点 156
用炸药包打坦克 157
用爆破筒打坦克 158
用地雷炸坦克 158
反坦克战中障碍的设置 159
打坦克的有利时机和要害部位 160
单兵打坦克和小组打坦克 160
4.防原子武器 162
什么是原子武器 162
原子弹爆炸时的防护方法 162
冲击波的防护 163
光辐射的防护 164
贯穿辐射的防护 164
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165
5.防化学武器 167
化学武器的种类 167
毒剂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167
敌人施放毒气的方法 169
防护毒气的方法 169
中毒的急救方法 170
6.防细菌武器 170
什么叫细菌武器 170
细菌武器的种类和施放方法 171
细菌武器的防御方法 171
第五节 民兵传统战法 172
地雷战 172
地道战 175
麻雀战 177
围困战 178
伏击战 179
破击战 180
捕捉战 180
攻心战 181
窑洞战 182
联防战 183
水上游击战 184
坚壁清野 185
第七章 民兵武器装备管理 187
第一节 武器装备管理的规定 187
管好武器装备的意义 187
民兵武器管理的范围 187
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任务 187
民兵武器管理的分工 188
民兵武器装备补充的来源 188
民兵武器装备的配备原则 188
民兵武器装备的配备标准 188
物资的收发原则及要求 189
物资的接收 190
物资的发出 190
民兵训练弹药的拨给 190
修理武器用弹的拨给 190
为外宾表演所需弹药的审批 190
除兽害弹药(190)民兵弹药的储存与使用 191
民兵武器装备的保管方法 191
使用武器装备的规定 191
训练中武器装备的管理 191
民兵通信装备管理原则 192
民兵武器库的设施和安全措施 192
武器仓库保管员职责 192
武器库的日常管理 193
库房的安全管理 193
武器装备保管制度 194
武器擦拭保养制度 194
武器装备使用制度 194
武器装备检查制度 195
武器装备的交接制度 195
武器装备登记统计制度 195
民兵装备实力统计的编报 195
废旧物资回收制度 196
武器装备的报废 196
弹药的报废 196
报废装备的利用 196
武器装备的调动 197
事故报告制度 197
事故的惩处 197
奖励枪支归谁所有 197
封存部分民兵武器的重要意义 198
封存武器数量的确定 198
封存后武器的保管 199
当前民兵武器修械所的主要任务 199
封存武器的安全管理 199
封存武器工作的岗位责任制 200
封存武器工作的完成时间 200
第二节 武器装备保管及保养 200
擦拭枪械注意事项 200
武器擦拭保养的油料 201
擦拭武器的材料 202
枪械各部位的擦拭保养 202
射击后枪膛的擦拭 202
枪械的涂油 203
武器用油的区别 203
不能用变质油擦拭武器 204
枪支涂油要适当 204
枪支在炎热季节和地区的保养 204
枪支在沿海及岛屿地区的保养 205
枪支在低温地区和严寒季节的保养 205
冬天自动武器容易打不连 205
枪支在沙漠地区和风沙季节的保养 206
库存枪械的保养 206
汗水会使武器生锈 207
枪膛锈蚀的肇事者 207
怎样防止武器生锈 208
机械零件的防腐蚀 208
注意保护武器的“外套” 209
武器上的煤油和肥皂水要擦干净 209
枪口不宜用布或纸堵塞 209
擦枪时要戴枪口罩 210
要及时擦拭气体调整器 210
附品筒盖和枪口罩不能当辅助力管使用 210
空击发损坏枪炮 211
避免枪膛炸裂 211
扳机的保护 212
复进簧的保护 212
防止冲锋枪的击针折断 213
防止半自动步枪枪机体断裂 213
机枪在保管场上的保管 213
机枪在阵地上的保管 214
机枪连续射击时要注意降温 214
手枪保管擦拭的4项要求 214
手枪不宜用布包起来保管 215
火炮保管的8项要求 215
火炮各部分的擦拭涂油 215
火炮擦拭涂油注意事项 216
火炮在炎热条件下的保管 217
火炮在严寒条件下的保管 217
火炮在多风沙条件下的保管 218
火炮在坑道内的保养 218
火炮在露天炮场的保养 218
火炮在沿海地区的保养 219
如何保护火炮的漆层 219
枪弹不能涂油和用纸包 219
不能用小刀刮、砂纸擦锈弹 220
不要在厕所或马厩、猪圈内存放弹药 220
弹药不能在阳光下曝晒 221
不要用子弹药治病 221
既节省子弹又校好枪 222
未爆弹的处理 223
保管弹药要防热防潮 223
搬运弹药要注意安全 224
木柄手榴弹的保管 224
炸药火具的保管 225
光学仪器的保管 225
光学仪器的防潮 226
光学仪器的防热 227
光学仪器的防震 228
光学仪器各部分的擦拭涂油 228
通信装备器材的“四防” 229
通信器材的配套保管 229
电缆电线的保管和修养 230
电器元件的保管和维护 230
防毒面具不能用水浸洗 232
防毒面具不能防护一氧化碳 232
第八章 战备执勤 233
民兵的重要任务 233
平时的战备工作 233
平时的执勤任务 234
战时民兵的勤务 234
拟制和落实战备方案 234
民兵担负勤务的批准 234
平时民兵勤务须严加控制 235
民兵担负勤务的形式 235
积极做好人防工作 235
战备资料的掌握与使用 235
重要目标的警卫 236
警卫重要目标的组织领导 236
调用民兵守护铁路 236
民兵守护铁路的领导 237
组织民兵维护社会治安 237
民兵执勤必须遵纪守法 237
民兵执勤致残的优抚 238
执勤民兵的待遇 238
第九章 预备役 233
第一节 预备役的基本知识 239
什么是预备役 239
预备役的起源和发展 239
恢复和健全预备役制度的意义 240
军官预备役 240
士兵预备役 241
预备役人员是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 241
预备役同民兵的联系与区别 242
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的规定 242
预备役人员参加军训的误工补贴 242
预备役军人的义务 242
第二节 预备役部队 243
预备役部队列入军队建制序列 243
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标准 244
预备役部队的干部 245
预备役部队员额和建制的巩固 245
预备役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 246
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 246
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基地建设 246
平时活动和管理的制度化 247
预备役部队的收拢集结 247
第三节 退役军人的预备役登记 248
退役军人服预备役的意义 248
部队在义务兵退伍时的三项工作 248
人武部对退伍军人的登记 249
登记服预备役的条件 249
预备役军官的登记 249
女退伍军人和消防民警等的预备役登记 250
年龄偏大的志愿兵转业后的登记 250
什么是免服预备役 250
刑满释放的退伍军人的预备役登记 250
退伍军人如何办理登记手续 251
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的核对 251
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的注销和消除 252
注销登记与消除登记 252
退伍军人在本县范围内的调动 252
《预备役登记卡片》的保管 252
退伍军人登记统计的经费开支 252
第十章 烈军属优抚和退伍军人安置 253
第一节 义务兵家属的优待 253
优待义务兵家属的意义 253
对义务兵家属的优待办法 253
农村籍义务兵的自留地和承包田地 252
孤儿参军后其责任田的处理 254
农村籍义务兵对家中各种税务和提留的承担 254
义务兵战士提干或转为志愿兵后的优待 254
军人犯罪被判刑后其家属的优待 255
第二节 退伍军人的安置 255
退伍军人的安置原则 255
劳动制度改革后城镇籍退伍军人的安置 256
提前退出现役的条件 256
退伍军人入伍时间的计算 256
患病义务兵退伍后的安置与治疗 257
伤残退伍军人的安置 257
战士退伍后枪伤复发的治疗和补办评残手续 257
志愿兵退出现役的安置 257
退伍义务兵伤残战士的住房 258
伤病退伍义务兵部队与地方的交接手续 258
第三节 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 259
什么是军地两用人才 258
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上、下篇 259
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的意义 259
抓好开发使用两用人才的五件事 259
开发使用两用人才的服务机构 260
两用人才的安置使用渠道 260
各部门的齐抓共管 260
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61
开发使用两用人才的作用 261
人武部门的任务与工作方法 261
第十一章 兵员动员 263
第一节 征兵 263
征兵的意义 263
征兵任务的下达 263
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 264
征集的对象 264
农村女性公民能否征集 265
合同期未满的工人能否应征入伍 265
对应征青年的文化要求 265
兵役登记 266
政审和体检两支队伍的组织训练 266
应征公民的体格检查 267
应征公民的政治审查 268
审定新兵 268
办理入伍手续和发放当月工资 269
交接新兵的办法和工作 269
送兵工作的组织实施 270
新兵集中和启运前的工作 271
新兵运送途中的工作 272
送兵干部职责和注意事项 272
办理交接手续时的工作 273
新兵交接时的工作 273
新兵的运输 274
检疫和退兵 274
征兵经费开支 275
送兵有关经费开支标准 275
征兵工作中的奖惩 276
第二节 招收飞行学员 276
招收飞行学员的意义 276
任务的分配 277
飞行学员的招收条件 277
政审和医务人员的组织与培训 278
招收飞行学员中的宣传教育 278
目测和体检 278
文化复习和测验 279
政治审查 280
审查录取 280
招收飞行学员工作的领导 280
第三节 战时动员 281
战时动员令的发布 281
发布动员令后的4条要求 281
兵员动员的基本原则 281
兵员动员扩编的形式 282
兵员动员的工作程序 282
兵员动员的工作部署 282
兵员的动员集结 283
兵员的输送交接 283
动员工作的组织领导 284
现代战争对兵员动员的要求 284
第十二章 民兵事业费 286
开支使用的原则 286
使用计划的拟定 286
逐级管理 286
开支范围 287
军事训练费的开支范围 287
政治工作费的开支范围 288
武器管理费的开支范围 289
会议费的开支范围 289
省军区、军分区留用的经费 289
第十三章 人民武装工作机构和人武干部 290
第一节 人民武装工作领导系统和机构 290
民兵工作领导系统和机构概况 290
民兵工作的双重领导 291
人民武装委员会 291
军区 291
省军区 292
军分区 292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292
基层人民武装部 292
不设武装部的基层单位 293
民兵组织的基层单位 293
地方党委和政府 293
部队和军事院校 293
第二节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294
人民武装部组织沿革 294
人民武装部的性质和任务 294
人民武装部的等级 295
人民武装部党委的组成 295
人民武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和服装 295
人民武装部的经费来源和管理 295
武器装备等的使用和管理 296
创造先进人民武装部活动 296
“创先”活动的指导思想 296
先进人民武装部的标准 297
“创先”活动的评比方法 298
“创先”活动的组织领导 298
第三节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各科和部分干部工作职责 299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工作职责 299
部长职责 299
政治委员职责 300
军事科职责 301
军事科长职责 302
政工科职责 303
政工科长职责 304
秘书职责 305
后勤科职责 306
后勤科长职责 307
第四节 基层武装部和专职武装干部 308
区乡武装部的任务 308
区乡专职武装干部的配备原则 308
专职武装干部的条件和来源 309
专职武装干部的任免权限和职级待遇 309
厂矿等单位专职武装干部的配备 309
机关和科研等单位不配专职武装干部 310
加强专职武装干部队伍建设 310
如何理解“专职”二字 310
第十四章 人民武装工作和群众武装发展简史 308
人民武装工作和群众武装发展概况 30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0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11
抗日战争时期 314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17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2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23
第十五章 人民武装战线英模谱 326
第一节 民兵英模单位 326
济源县“河防保垒杜八联” 326
民兵对敌斗争模范县 326
顺义县“人民第一堡垒” 327
在平县“英雄村” 327
寿光县“陈毅担架连” 328
渤海一分区“模范担架团” 328
安国县“钢铁担架团” 329
献县“三无模范担架连” 329
晋察冀“钢铁担架连” 329
“战斗红旗单位”衡水地区支前民兵集体 329
“伊斯兰的英雄”望江回民渡江突击队 330
盐山县“英雄担架团” 331
那坡县英雄民兵营 331
河口县支前模范连 332
河口县支前英雄连 332
文山县英雄民兵炮兵连 333
开远县支前模范连 335
马关县钢铁民兵连 335
德保县英雄民兵担架连 336
天等县支前模范民兵连 337
郭庄红旗民兵营 339
留庄英雄民兵营 339
港口英雄民兵连 339
坎门镇英雄基干民兵营 340
首都红旗民兵团 340
角斜红旗民兵团 340
艰苦创业模范民兵班 340
梅林大队模范民兵营 341
湄洲公社先进民兵团 341
其龙先进民兵哨所 341
天池先进民兵哨所 342
马田坪乡模范基干民兵连 342
广南县支援老山战斗“支前模范连” 342
赵建庄村普法教育先进民兵连 343
法卡山下廖行先进民兵哨所 343
陈庄村九姑娘育林班 344
盘锦市民兵救灾爆破队 345
珠江口岸先进民兵哨所 346
第二节 民兵英模 347
全国民兵英雄张志洪 347
全国民兵英雄聂世孝 347
全国民兵英雄陈雄 347
全国民兵英雄折多雄 347
全国民兵英雄樊能修 351
全国民兵英雄田发祥 348
全国民兵英雄武天才 348
全国民兵英雄林志清 348
全国战斗英雄赵守福 348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孙玉敏 349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于化虎 349
全国民兵英雄高运成 350
全国民兵英雄顾国民 350
全国民兵英雄刘虎成 350
全国民兵英雄边海禄 350
全国民兵英雄徐顺孩 351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张柏富 351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赵传运 351
全国民兵英雄孙双保 352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武敬亭 352
全国民兵英雄杨修成 352
全国民兵英雄李殿冰 352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郝庆山 352
全国民兵英雄康福山 352
全国民兵英雄刘九江 353
全国民兵英雄李明 353
模范变工队长张初元 354
民兵爆炸英雄李勇 354
“地雷大王”王来发 355
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 355
民兵英雄李全子 355
民兵英雄翟白小 356
宁死不屈的民兵英雄刘拉锁 356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黄小旦 356
全国民兵英雄李丕发 357
全国民兵英雄左太传 357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曾石有 357
全国民兵英雄盘康 357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金安国 357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娄清新 358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杨明昆 358
全国民兵英雄王美珍 358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苑祥 358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孙义 359
全国民兵英雄王化成 359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赵成金 359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张忠奎 359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尹国良 360
民兵杀敌英雄樊四的 360
特等渡江船只英雄车胜科 360
活捉伪省主席的民兵刘凤歧 361
全国民兵英雄王根生 362
民兵战斗英雄张苞 362
先进民兵庄日才 362
雷锋式的民兵吕桂生 363
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模范民兵李世广 364
勇斗歹徒的基干民兵高源 365
雷锋式的好民兵方庆来 365
绿化祖国突击手孙德龙 365
两个文明建设的标兵田亨万 365
雷锋式民兵王玉兰 367
舍己救人的好民兵吴亚区 367
见义勇为的好民兵刘韶光 367
农村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刘运姣 367
雷锋式的好民兵辛宗山 369
奋勇保护群众的基干民兵张金芳 369
为捕获罪犯而献身的王贵华 370
勇斗盗枪罪犯的民兵邬池俊 371
模范基干民兵向东兰 371
模范基干民兵李灿辉 372
舍己救人的模范民兵方良进 373
勤劳致富标兵尹从金 373
勇斗歹徒的预备役战士徐建利 373
抓获窃枪逃犯的民兵李志勇、韩金庆 373
热情扶贫的民兵叶林甫 374
新长征突击手民兵姚孝友 374
优秀青年、民兵杨反修 375
舍己救人的好民兵金金洲 376
民兵战斗英雄李家能 377
支前民兵英雄沈玉龙 378
民兵战斗英雄陈昌德 378
民兵战斗英雄陈永华 379
支前模范包秀明 380
民兵战斗英雄黄立新 381
民兵战斗英雄林兴平 382
支前模范何国安 383
支前模范许宗崇 383
民兵战斗英雄陆天桂 384
支前模范陈玉英 385
民兵战斗英雄潘振廷 386
一等功臣杨作标 387
一等功臣杨成龙 387
二等功臣黄华波 388
半年连立两功的女民兵马春英 388
二等功臣徐通礼 389
二等功臣韦国斌 390
排雷英雄吕华朝 390
侦察英雄邓有程 391
模范民兵哨长骆科邦 391
二等功臣李红英 392
二等功臣黄华临 392
一等功臣何伟源 393
新婚三天就参战立功的王汉祖 393
前线官兵的贴心人李芸 394
一等功臣杨其波 394
一等功臣黄时欣 394
第三节 人民武装工作英模单位和英模人物 395
扩红模范县瑞金县 395
扩红模范县兴国县 395
扩红模范乡才溪乡 396
奋勇抗震的唐山市人民武装部 396
同心同德保卫边疆的阿巴嘎旗人民武装部 397
党管武装先进单位江门市委 397
围绕四化办民兵的广汉县人民武装部 398
招飞征兵先进单位无锡县人民武装部 398
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的开滦西矿武装部 398
为抗洪救灾作贡献的合川县人民武装部 398
抗洪救灾中公而忘私的城固县人民武装部 399
抗洪救灾成绩显著的阳春县人民武装部 399
抢险救灾中立功的秭归县人民武装部 400
积极组织民兵建设文明村的南县人民武装部 400
英勇排险的溆浦县人武部 401
以劳养武先进区盐城市郊区 401
以劳养武先进单位江阴县第二色织厂 402
模范人民武装干部吴兴春 402
二级人民武装工作者梁建民 403
雷锋式的人民武装干部胡师文 403
模范人民武装干部扎江 404
爱民模范前德门 405
舍己救人的好干部郭俊 405
聚光自动瞄准具创造者宋云山 406
人民武装干部标兵王金莲 406
藏北草原学雷锋标兵曲角 407
雷锋式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苏宗 408
坚持蹲点的专职武装干部陈树忠 408
模范专职武装干部李广义 408
勇斗盗枪逃犯的武装部长欧阳志汤 409
奋勇抢救群众的人民武装干部李国春 410
奋勇抢救群众的专职武装干部崔兆林 410
奋勇抢救国家财产的保管员赵厚建 410
模范专职武装干部郭卫东 410
舍己救人的专职武装干部吴国波 411
奋勇排险的人民武装部政委丁绍禄 412
优秀专职武装干部杨芝兰 413
优秀专职武装干部陈怀亮 416
英雄民兵营长王新安 413
英雄民兵教导员梁乃全 414
模范民兵教导员林世邦 414
积极学习传播科学技术的贾志林 415
舍生忘死斗歹徒的宫喜才 415
渡江英雄郭德胜 415
渡江特等功臣王德金 416
渡江英雄王凤英 416
人民的母亲范大娘 417
模范专职武装干部家属阳厚凤 417
征兵工作先进模范侯士龄 418
第十六章 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 419
夏商的“籍民为兵” 419
西周的“亦兵亦民” 420
春秋时期任意扩军 421
“战国”时期乌合成军 421
秦穆公实行全民皆兵 421
“商鞅变法”实行征兵制 421
秦朝国民的三种服役制度 422
西实行征兵役 422
西汉郡兵兵民合一 423
汉武帝实行募兵制 423
汉代的郡国军 423
三国时的世兵制 424
曹魏政权的州郡兵 425
曹魏政权的民屯、兵屯 425
蜀汉将流动人员补充军队 425
两晋”的世兵制 426
“两晋”征集兵员的手段 426
北魏的部族兵制 427
西魏、北周由中央统辖部曲、私兵 427
南朝兵无定制 427
北朝仍实行世兵制 427
隋文帝实行兵民合一与合治 428
唐朝盛行府兵制 428
宋朝的厢兵 429
宋朝的蕃兵 429
宋朝的民兵制 430
南宋恢复民兵制度 431
辽国的契丹族军队 431
金国的猛安谋克制 431
元朝实行举族皆兵制 432
明朝实行卫所制 432
明朝的民兵组织民壮 432
清朝的八旗兵制 433
清代的民兵“乡勇” 433
清朝末年的三种兵役 434
第十七章 外国民防 435
第一节 民防部队和群众武装组织 435
美国的后备役部队 435
美国的国民警卫队 437
美国的童子军 438
苏联的民防部队 439
全苏支援陆海军志愿协会 440
朝鲜的工农赤卫队 441
南斯拉夫的地方防御部队 441
南斯拉夫的民防队和社会自卫组织 442
罗马尼亚的爱国卫队 443
西班牙的民防军 444
叙利亚的人民军 445
以色列的青年战斗先锋队 446
以色列的青年军 447
以色列的妇女兵团 447
印度的准军事部队 447
印度的二线后备部队 448
越南的大学生预备军官 449
越南边海防脱产民军排 449
荷兰的陆军后备营 450
新加坡的后备军 451
新加坡的后备役军人协会 451
瑞士的民兵飞行员 452
南也门的民兵 452
索马里的准军事部队 452
第二节 民防的领导指挥机构 454
英国 454
美国 454
苏联 455
土耳其 455
挪威 455
越南 456
瑞士 456
比利时 456
瑞典 456
丹麦 457
第三节 预备役制度 457
瑞士 457
挪威 458
瑞典 459
联邦德国 460
荷兰 461
丹麦 461
土耳其 461
法国 462
以色列 462
第四节 战争动员 463
苏联 463
以色列 464
南斯拉夫 465
英国 466
日本 467
第五节 公民的民防训练 467
瑞典 467
苏联 468
法国 469
民主德国 470
美国 470
瑞士 472
朝鲜 472
南斯拉夫 473
叙利亚 473
以色列 473
苏联 474
第六节 公民的国防教育 475
南斯拉夫 475
苏联 476
瑞士 477
罗马尼亚 478
叙利亚 478
第七节 民防的警报通信系统 478
美国 478
苏联 479
联邦德国 479
挪威 480
瑞典 480
比利时 480
英国 481
第八节 临战时居民的疏散和掩蔽 482
瑞典 482
丹麦 484
挪威 484
联邦德国 495
美国 485
瑞士 485
比利时 486
日本 487
英国 488
苏联 489
第十八章 外国军官的退役及安置 491
第一节 军官的退役条件 491
美国 491
日本 492
英国 493
联邦德国 493
法国 494
印度 494
苏联 494
南斯拉夫 495
第二节 军官退役时和退役后的待遇 495
日本 495
美国 496
英国 497
联邦德国 498
法国 499
印度 499
苏联 500
南斯拉夫 501
波兰 501
第三节 军官退役后的安置 502
日本 502
美国 503
英国 504
法国 504
印度 504
苏联 505
波兰 505
朝鲜 507
第四节 军官退役后的就业培训 508
朝鲜 508
日本 508
印度 509
南斯拉夫 509
后记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