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下的农民素质提高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枳鑫,朱言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152564
  • 页数:5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我国农村,特别是河南农民素质提高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绪论 1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

二、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23

三、农村社会稳定情况 35

四、农村当前家庭、伦理、思想状况 44

五、农村的节能环保情况 54

第一章 农民和农民素质 62

第一节 农民的概念与内涵 62

一、农民的概念 62

二、关于“农民”与“农业者” 66

三、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的含义 68

四、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农民”的社会含义 71

五、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阶层的划分 75

六、农民与市民——相互依存的两个概念 77

第二节 农民素质的概念与评价 81

一、素质及农民素质 81

二、现代农民的素质要素 85

三、关于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的探讨 85

四、农民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90

第三节 农民素质的阶段性探索 94

一、萌芽阶段的探索 94

二、成长前期的探索 96

三、成长中期的探索 98

四、成长后期的探索 100

五、成熟阶段的探索 101

第四节 农民素质的相关实践 103

一、农民素质的学术趋势图 103

二、与农民素质相关的实践 104

三、农民素质的未来关注 118

第二章 提高农民素质的战略意义 122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内涵 122

一、和谐社会理论 122

二、当代和谐社会理论内涵 137

三、和谐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2

四、和谐社会与农民 152

第二节 农民素质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155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55

二、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 157

三、农民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158

四、当前农民素质与经济发展 160

第三节 提高农民素质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164

一、农民积极政治参与对中国的政治稳定是具有深远意义 164

二、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表现 165

第四节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前提 168

一、和谐文化 168

二、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171

三、农民素质与和谐文化 172

第三章 农民主要素质现状及宏观分析 176

第一节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 176

一、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现状 176

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缺失的影响 177

第二节 农民的科技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 182

一、农民的科技素质现状 182

二、农民科技素质缺失的影响 183

第三节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 187

一、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187

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影响 189

第四节 农民的身体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 192

一、农民的身体素质现状 192

二、农民营养意识缺失的影响 192

第五节 农民的民主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 194

一、当前农民民主素质现状 194

二、农民民主素质缺失的影响 195

第六节 农民素质现状的个案调查 199

一、永川市农民自身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

二、上海郊区农民素质现状调查 200

三、广西某区农民素质问题的调查 201

四、静海县农民素质调查现状 203

第四章 农民素质的宏观现状及相关研究 205

第一节 农民素质的宏观现状 205

一、农民素质的宏观特征 205

二、农民素质的区域差别 208

三、农民素质在各省(市、区)间、内的非均衡性 210

四、贫困地区农民素质的现状 213

第二节 农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215

一、对农民素质教育关注的趋势图 215

二、农民素质教育有关的实践 216

三、与农民教育相关的未来预测 232

第五章 农民素质的微观分析 233

第一节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状况分析 233

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状及个案 233

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235

三、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影响 245

第二节 农村青年农民素质状况分析 246

一、农村青年基本素质现状 246

二、当前青年农民素质缺失的影响 247

第三节 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状况分析 249

一、“留守妇女”与“386199”部队 249

二、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 254

三、留守妇女维权现状及原因分析 256

第四节 农村进城务工妇女素质状况案例分析 260

一、千名进城务工妇女问卷调查报告 260

二、关于高密市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 266

第六章 河南省淇县提高农民素质的经验与启示 272

第一节 淇县2004年各部门齐抓共管建设农村精神文明 272

一、淇县2004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概况 272

二、2004年组织工作 273

三、2004年宣传工作 274

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274

五、淇县妇女联合会 274

六、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275

七、司法行政 276

八、农业 276

九、职业与成人教育 277

十、科学技术 279

十一、文化 281

十二、乡镇概况 282

第二节 淇县2005年各部门齐抓共管建设农村精神文明 285

一、淇县2005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概况 285

二、2004年组织工作 286

三、党校教育 287

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287

五、共青团淇县委员会 287

六、淇县妇女联合会 288

七、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290

八、淇县财政落实惠农政策 291

九、农业 291

十、教育事业 292

十一、科学技术 295

十二、文化事业 296

十三、乡镇概况 298

第三节 淇县“大学生村官”风采 300

一、朝歌镇三海村“大学生村官”张宾 300

二、北阳镇小屯村“大学生村官”冯安然 301

三、北阳镇新庄村“大学生村官”赵梅均 301

四、北阳镇骑河黄庄村“大学生村官”李胜军 302

五、北阳镇黄堆村“大学生村官”袁玉涛 304

六、西岗乡关庄村“大学生村官”郭富 304

七、西岗乡原庄村“大学生村官”介同彬 307

八、高村镇石河岸村“大学生村官”申利洲 311

九、高村镇石佛寺村“大学生村官”夏保峰 313

十、西岗乡坡李庄村“大学生村官”宋文凯 314

十一、桥盟乡赵庄村“大学生村官”赵振邦 315

第四节 淇县“阳光培训”工程农民致富典型 318

一、北阳村的果业大户高代振 318

二、北阳镇十三里堡村种田能手陈根林 319

三、北阳镇黄堆村食用菌种植大户倪连才 320

四、铁西区小洼村育苗专家王培青 321

五、西岗乡皇王庙村花卉育苗大户刘本金 322

六、西岗乡江屯村村民电脑专家侯明飞 323

七、西岗乡马湾村电焊技工张清华 324

八、桥盟乡张近村蛋鸡养殖大户何安勋 325

九、桥盟乡桥盟摩配修理户陈艳彬 326

十、庙口乡包屯村肉鸡饲养大户郭水堂 327

十一、朝歌镇石桥村种田能手秦保平 328

十二、高村镇三里屯村焊工技能好手栗验国 329

十三、高村镇吕庄村服装厂老板吕新章 330

第五节 淇县科技培训整村致富典型 332

一、科技培训结硕果,荒山荒地能致富——黄洞乡温坡村 330

二、科技培训改村貌——黄洞乡鱼泉村 333

三、探索岭区致富路,发展林果增效益——桥盟乡南四井村 334

四、科技培训换新颜——桥盟乡北四井村 335

五、科技培训走致富路——北阳镇黄堆村 336

六、依托旅游资源,专业培训大力发展——北阳镇卧羊湾村 337

七、科技培训尝甜头——高村镇二郎庙村 338

第七章 国外提高农民素质的经验与启示 340

第一节 国外农民教育的特点 340

一、普遍重视农民教育 340

二、完善的农民教育管理体系 342

三、科学的农民教育理念 344

四、个别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347

五、国内外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 348

第二节 国外农业职业教育状况 361

一、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经验 361

二、国外农村教育发展的新策略 363

三、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状况与启示 365

四、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状况及启示 371

五、法国农业教育状况 376

六、韩国农民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378

七、捷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及农民培训 382

第八章 当前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及一般性措施 385

第一节 农民素质教育状况的宏观分析 385

一、农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状况 385

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388

三、农民素质教育内容和方式 389

四、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390

第二节 农民素质教育状况的微观分析 392

一、辍学原因中的农民素质教育因素 392

二、农村妇女素质现状中的教育因素分析 396

第三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一般措施 398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398

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401

三、大力推广农村远程教育 412

四、农村远程教育典型教育模式 419

第九章 目前我国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 437

第一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针对性措施 437

一、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措施 437

二、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措施 439

三、提高农民民主素质的措施 441

四、提高农民法制素质的措施 444

第二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辅助性措施 444

一、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培养模式 444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445

三、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寓教于乐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446

四、协调各级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447

第三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创新性措施 456

一、以创造自身需求为契机,实现农民素质提高 456

二、创新素质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458

三、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农科教结合 460

四、创新素质教育模式——“三进村”和“四下乡” 468

第十章 我国农民培训的模式及实践 476

第一节 农民培训模式的理论研究 476

一、农民培训模式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476

二、农民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 476

三、农民培训模式的特点 480

四、农民培训主推模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481

第二节 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482

一、现场传导型农民培训模式 482

二、典型示范型农民培训模式 486

三、项目推动型农民培训模式 494

四、能人培育型农民培训模式 499

五、媒体传播型农民培训模式 503

第三节 培育新型农民的研究与实践 507

一、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意义 507

二、培育新型农民的内涵 507

三、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 509

四、关于新型农民的研究与实践 511

参考文献 526

后记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