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研究范式 3
上篇导读:犯罪学研究的研究 3
第一章 什么是一个犯罪学问题 5
第一节 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 6
一、只有一个犯罪 6
二、存在不同视角 8
第二节 犯罪学叙事方法 14
一、实然研究 16
二、量化研究 17
三、经验研究 18
四、关系研究 19
第三节 犯罪学体系 21
一、犯罪学体系批判 21
二、犯罪学逻辑 25
第四节 犯罪学整合 29
一、犯罪学的富有与贫困 29
二、犯罪学理论的类型化分析 32
小结 38
第二章 应然犯罪学 41
第一节 应然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41
第二节 启蒙思想以前的犯罪观 42
第三节 启蒙学者的影响 44
第四节 基本理念 48
第五节 反观实然 56
小结 59
第三章 实然犯罪学 60
第一节 实然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60
第二节 思想背景 61
一、经验主义 62
二、生物进化论 68
三、社会统计学 73
第三节 实证方法 78
一、客观观察 79
二、科学归纳 82
三、定量分析 88
第四节 经验之罪 97
第五节 必然之罪 100
第六节 个别之罪 106
小结 114
上篇回顾:体用之间的犯罪学 115
中篇 犯罪关系 121
中篇导读:犯罪学的本体研究 121
第四章 犯罪特性学 124
第一节 狒狒与军官 124
第二节 伦理之恶 128
一、加罗法洛的“自然犯罪” 128
二、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129
三、休谟的道德直觉主义 130
四、过滤后的“纯粹之恶” 131
第三节 社会之害 133
一、贝卡里亚的犯罪本质论 133
二、环境主义的攻击性实验 134
三、经验主义的道德无知说 136
第四节 犯罪性分析 137
一、犯罪与秩序 137
二、恶意与敌意 138
三、原因危险与结果危险 140
第五节 希特勒的犯罪性 143
一、恋尸症 144
二、为了德国? 145
三、再造希特勒的可能性 147
第六节 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性 149
一、匪徒 149
二、秘密教门与邪教 152
三、秘密会党与黑社会 156
四、恐怖主义 165
第七节 危险个体的犯罪性 175
一、张君案与原因危险 175
二、井口案与结果危险 181
三、张君们与井口们的危险性比较 185
小结 186
第五章 犯罪形态学 189
第一节 修女与妓女 189
第二节 犯罪即罪行 191
一、环境决定论 192
二、正常人假定 193
三、效果论 194
四、规范论 195
五、批判精神 195
第三节 犯罪即罪人 196
一、人性决定论 197
二、特殊人假定 197
三、危险人假定 199
四、多元反应论 200
五、保守立场 201
第四节 犯罪即互动 202
第五节 互动的历史 205
第六节 互动的结构 212
一、被害关系 212
二、行为类型 215
三、加害地位 218
四、国家被害 221
第七节 刑罚立场 224
小结 232
第六章 犯罪定义学 234
第一节 面包与铁路 234
一、犯罪化的过程和结果 236
二、指称犯罪的符号体系 237
三、表达价值取向的规范准则 238
四、犯罪定义的类型 238
五、犯罪定义的本质 240
第二节 主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 241
一、能动论 242
二、多元论 245
三、冲突论 247
第三节 客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 251
一、摹状论 252
二、一元论 254
三、自然论 256
第四节 中介本位的犯罪定义观 258
一、任性的主体性 259
二、片面的主体性 260
三、危险的主体性 261
四、互动中的犯罪化 264
第五节 犯罪定义的事实学分析 268
一、价值分析 268
二、真理分析 270
三、结构分析 272
四、历史分析 285
小结 286
第七章 犯罪规律学 288
第一节 鸡鸣与日出 288
第二节 犯罪原因 290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 290
二、犯罪原因研究 292
三、因果中心说批判 296
第三节 犯罪概率 298
一、犯罪概率的概念 298
二、犯罪概率研究 299
三、概率中心说批判 303
第四节 犯罪规律 303
一、理论假设 304
二、实证检验 305
三、普遍联系 308
四、一个悲观的结论 310
第五节 犯罪规律的发现与证实 311
一、实证分析与犯罪规律 311
二、犯罪强度 313
三、犯罪结构 315
四、犯罪动态 321
五、犯罪相关 321
第六节 犯罪规律类型 328
一、原生性犯罪规律 328
二、反应性犯罪规律 331
三、差异性犯罪规律 338
四、学科还原性犯罪规律 341
五、犯罪累积规律 344
六、犯罪决策规律 347
七、犯罪互动规律 348
八、结构性犯罪规律 350
九、过程性犯罪规律 352
十、抵消性犯罪规律 355
十一、临界性犯罪规律 359
十二、犯罪得逞规律 364
十三、犯罪效应规律 365
小结 372
中篇回顾:关系犯罪观与控制社会控制 375
下篇 社会反应 383
下篇导读: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控制研究 383
第八章 刑事政策与犯罪学 386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立场分析 387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技术分析 394
第三节 立场与技术的关系分析 404
小结 412
第九章 刑法规范与犯罪学 414
第一节 罪刑法定的一个内在矛盾 414
第二节 弹性刑法的界定 417
第三节 中外刑法中的弹性规则 419
第四节 弹性刑法的内在分析 422
第五节 弹性刑法的风险分析 425
第六节 弹性刑法的主体性分析 428
小结 432
第十章 刑事司法与犯罪学 434
第一节 同案同判研究 434
一、平等与均衡 436
二、平等程度的测量 442
三、同案异判的意义与解释 447
四、如何控制同案异判率 449
第二节 量刑基准研究 452
一、量刑基准的概念 452
二、几组示范性案例的平均刑量 458
三、平均刑量的双重性 465
小结 467
第十一章 被害预防与犯罪学 468
第一节 被害预防概述 468
第二节 边缘化与被害预防 471
第三节 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反应 478
小结 491
下篇回顾:中国的·刑事的·科学的 492
参考书目 496
研究线索 502
致谢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