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1 什么是社会交际语言学 1
1.1 社会交际语言学的对象 1
1.2 社会交际语言学的性质 4
1.3 社会交际语言学的功能 9
2 社会交际与语言的关系 11
2.1 社会交际是社会构成的神经和纽带 12
2.2 语言是社会交际不可替代的工具 13
2.3 社会交际是语言的生存条件 19
一 言语交际 22
3 言语交际的本质和功能 22
3.1 什么是言语交际 22
3.2 言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 25
3.3 言语交际的功能 31
4 言语交际的构成要素 35
4.1 言语交际的构成 35
4.2 言语交际的主动者和受动者 37
4.3 言语交际的环境和方式 40
4.4 言语交际的目的和内容 48
5 言语交际的基本过程 52
5.1 言语链 53
5.2 言语反馈 58
5.3 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干扰、损耗与补偿 62
二 会话——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 72
6 什么是会话 72
6.1 会话的含义及其理解 72
6.2 会话的结构要素 74
6.3 会话的类型 87
7 语境切适性原则 93
7.1 什么是语境切适性原则 94
7.2 当前语境的认识与评价 96
7.3 发话人交际地位的自我评价 101
8 合作原则 106
8.1 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 107
8.2 非合作原则的种种表现 113
8.3 对合作原则的评价 120
9 礼貌原则 122
9.1 礼貌和礼貌原则 122
9.2 礼貌原则的特点及其实质 127
9.3 汉语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132
三 言语交际的进行 138
10 言语发话 138
10.1 什么是言语发话 138
10.2 言语发话的功能和类型 142
10.3 言语发话的技巧与艺术 146
11 交际者的角色观念 153
11.1 角色和角色观念 154
11.2 角色观念形成的因素 159
11.3 角色地位的利用 162
12 话语的接收 167
12.1 话语接收在言语交际中的地位 168
12.2 话语接收的过程 170
12.3 话语接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74
13 言语的理解 179
13.1 言语理解的过程 180
13.2 言语理解的方法 183
13.3 言语理解的基本因素 186
13.4 不解和误解 194
四 言语交际的工具 201
14 语言符号系统 201
14.1 言语交际和语言的功能 201
14.2 语言的性质和特点 206
14.3 语言的掌握和使用 215
15 副语言及其使用 217
15.1 什么是副语言 217
15.2 副语言的类型 219
15.3 副语言的特征 224
15.4 副语言的作用 225
16 称谓用语 228
16.1 称谓语的性质和作用 228
16.2 称谓语系统 230
16.3 称谓法 236
17 礼仪用语 246
17.1 礼仪用语的性质与功能 247
17.2 礼仪用语的主要类型 253
17.3 礼仪用语的使用 263
五 语言符号的使用 264
18 言语编码的基本要求 264
18.1 言语编码的准确性 264
18.2 言语编码的明晰性 266
18.3 言语编码的简洁性 271
18.4 言语编码的得体性 275
19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 278
19.1 词语——言语编码的最小单位 278
19.2 词语的构成和使用的多面性 280
19.3 词语使用的要求及方法 290
20 句子的选择和使用 293
20.1 句子的性质和特征 293
20.2 句子的表达功能 296
20.3 句式的选择与调整 313
21 言语表达方式 321
21.1 言语表达方式的含义和意义 321
21.2 直接表达方式 322
21.3 间接表达方式 324
21.4 强化表达 333
22 言语表达的艺术 338
22.1 言语表达的目的和效果 338
22.2 “接近”的言语艺术 342
22.3 提问的言语艺术 345
22.4 说服的言语艺术 348
22.5 拒绝的言语艺术 352
22.6 应对的言语艺术 354
22.7 “摆脱”的言语艺术 357
参考书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