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及衍变 1
第一节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1
约瑟夫·奈的定义 1
西方学者的反应 5
中国学者的反应 6
本书的观点 9
第二节 分析实力的多种框架 12
第三节 软实力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17
第四节 软实力概念的衍变 27
区域软实力 27
企业软实力 33
第五节 软实力研究的价值与使命 41
第二章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互关系 43
第一节 硬实力对软实力的作用 43
软实力资源需要以硬实力资源为载体 43
硬实力可以为软实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45
硬实力的发展可以推动软实力的提升 46
第二节 软实力对硬实力的作用 49
第三节 软硬实力的独立性和矛盾性 51
第三章 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55
第一节 国家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56
资源的构成 56
资源的作用 66
第二节 区域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88
公共管理 89
人口素质 89
区域文化 89
人居环境 92
第三节 企业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93
企业文化 96
组织与制度 98
全员素质 98
品牌与服务 101
社会责任 102
创新能力 103
发展战略 103
第四章 国家软实力的实践 104
第一节 中国软实力的实践 104
“友好/威胁性”国际调查 105
文化 109
政治价值观 116
制度 125
外交政策 127
国民素质和形象 135
第二节 美国软实力的实践 137
“友好/威胁性”国际调查 137
文化 139
政治价值观与国内政策 142
制度 146
外交政策 149
国民素质和形象 153
第三节 欧洲软实力的实践 154
文化 154
政治价值观与国内政策 155
外交政策 157
第四节 印度软实力的实践 161
文化 161
政治价值观 163
制度 164
外交政策 165
第五节 俄罗斯软实力的实践 166
文化 167
政治价值观 168
制度 169
外交政策 170
第六节 日本软实力的实践 172
文化 172
外交政策 176
国民素质和形象 180
第七节 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可选途径 181
以切实的行动践行政治价值观 182
提升建构国际制度的能力,维护国际制度的合法性权威 182
提升依靠国际法的能力,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83
积极推动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 183
立足本国国情,汲取国际经验,完善本国制度 184
理顺文化体制,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生产体系 184
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185
充分利用世界性活动展示本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善意 185
发展本国非政府组织,提升本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话语权 185
推动本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186
第五章 区域软实力的实践 187
第一节 国内区域软实力的实践 187
北京软实力的实践 187
上海软实力的实践 191
重庆软实力的实践 194
浙江软实力的实践 198
广东软实力的实践 200
河南软实力的实践 204
贵州软实力的实践 206
第二节 区域软实力的建设途径 207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207
自觉建设文化,重塑文化特质 208
发展传媒产业 209
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 209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09
改善人居环境 210
第六章 企业软实力的实践 211
第一节 世界优秀企业软实力的实践 211
第二节 中国企业软实力的实践 216
第三节 企业软实力的建设途径 222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运作特征,构建适当的企业文化 222
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重视领导者的带头示范作用 223
小企业在内部软实力建设上应重视培育亲和力 224
大中型企业在内部软实力建设上应重视文化、组织与制度 225
制度建设需要文化作为支撑 226
中小企业在慈善责任履行上应坚持战略集中原则 227
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