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发展 1
1.1 城市与人类文明 1
1.2 城市文明的现在与将来 2
1.3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3
1.4 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5
1.5 中国城市交通与城镇化进程的相互促进与影响 8
1.6 国外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10
1.7 小结 12
第2章 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3
2.1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3
2.2 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 14
2.3 中国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机遇 17
2.4 小结 19
第3章 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影响因素与实现途径 20
3.1 世界可持续交通研究概况 20
3.2 中国可持续城市交通的定义与内涵 21
3.3 中国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展望 21
3.4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 23
3.5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3.6 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思路与途径 26
3.7 小结 27
第4章 城市群与区域交通体系 29
4.1 区域城市群发展历程与现状 29
4.2 区域城市群与可持续交通体系的基本发展规律和模式 30
4.3 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与可持续交通 32
4.4 小结 37
第5章 城市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规划 38
5.1 中国现行城市规划概述 38
5.2 中国现行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41
5.3 发达国家促进城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若干经验 42
5.4 北京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实施与管理机制 45
5.5 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新技术方法 56
5.6 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模型分析 67
5.7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74
5.8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规划平台及其运用 77
5.9 小结 84
第6章 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 87
6.1 城市地下空间特点与开发利用的意义 87
6.2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91
6.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94
6.4 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 96
6.5 国内外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典型实例与经验总结 99
6.6 城市货运系统发展新方向——地下物流系统 109
6.7 中国城市地下交通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方向 112
6.8 小结 114
第7章 可持续城市交通与交通需求管理 116
7.1 引言 116
7.2 城市交通需求的产生机理 116
7.3 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框架 117
7.4 土地利用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 118
7.5 道路拥挤收费与交通需求管理 121
7.6 信息技术与交通需求管理 129
7.7 中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实践评述 131
7.8 总结及政策建议 134
第8章 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136
8.1 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理论框架 136
8.2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规划流程和方法 139
8.3 城市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思路与方法 148
8.4 TOD发展模式研究 150
8.5 BRT规划方法研究 162
8.6 小结 172
第9章 公交优先的实现机制与政策 175
9.1 公交优先的内涵 175
9.2 城市公共交通市场需求模型研究:居民出行互动与决策 176
9.3 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激励机制 191
9.4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对策及其影响 205
9.5 公交优先与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广州LPG公交车商业运营案例分析 208
9.6 政策建议 216
第10章 城市可持续交通与能源发展 219
10.1 引言 219
10.2 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整体能源形势 220
10.3 城市可持续交通中的能源发展理念 236
10.4 城市可持续交通中的能源发展方向 237
10.5 城市交通能源供应的优化方法 244
10.6 小结 260
第11章 城市交通的环境影响 263
11.1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概述 263
11.2 城市交通的环境问题现状 263
11.3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方法 269
11.4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282
11.5 小结 288
第12章 汽车技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90
12.1 中国城市汽车交通现状 290
12.2 中国城市汽车发展现状 290
12.3 城市交通汽车节能清洁化发展途径 298
12.4 在用车节能减排途径 311
12.5 小结 317
第13章 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评价体系 319
13.1 城市可持续交通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319
13.2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319
13.3 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321
13.4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评价方法 322
13.5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案例分析 326
13.6 小结 328
外一章 专家观点集锦 329
附录 《清华大学城市可持续交通研究》项目大事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