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3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3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5
第二章 藏象学 11
第一节 气、血、津液 11
第二节 脏腑 14
第三节 经络 20
第四节 体质 22
第三章 病因病机学 26
第一节 病因 26
第二节 病机 30
第二篇 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37
第一章 诊法 37
第一节 望诊 37
第二节 闻诊 42
第三节 问诊 43
第四节 切诊 46
第二章 辨证 52
第一节 八纲辨证 52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55
第三节 脏腑辨证 57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简介 63
第三篇 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 69
第一章 中成药的基本知识 69
第一节 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69
第二节 中成药的方剂组成和变化 70
第三节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71
第四节 中成药的用法和用量 73
第五节 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 74
第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78
第一节 解表类 78
第二节 止咳类 81
第三节 清热降火类 86
第四节 泻下通便类 88
第五节 祛湿利尿类 89
第六节 祛风湿类 91
第七节 醒脑通脉类 93
第八节 开窍类 97
第九节 理气类 99
第十节 调理脾胃类 100
第十一节 肝胆病类 103
第十二节 安神类 105
第十三节 宽胸通痹类 106
第十四节 补益类 108
第三章 妇科常用中成药 117
第一节 调经类 117
第二节 止带类 121
第四章 儿科常用中成药 124
第一节 感冒 124
第二节 咳嗽 125
第三节 伤食 126
第四节 泻痢 126
第五章 外科常用中成药 128
第六章 骨伤科常用中成药 133
第七章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137
第八章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 139
第四篇 常见中医病证辨治 145
第一章 肺系病证 145
第一节 感冒 145
第二节 咳嗽 148
第三节 喘证 152
第二章 心系病证 157
第一节 心悸 157
第二节 不寐 161
第三节 中风 163
第三章 肝胆系病证 169
第一节 黄疸 169
第二节 鼓胀 172
第三节 眩晕 176
第四章 脾胃系病证 181
第一节 呕吐 181
第二节 泄泻 184
第三节 便秘 188
第五章 肾膀胱系病证 193
第一节 水肿 193
第二节 淋证 196
第六章 其他病证 202
第一节 血证 202
第二节 痛证 208
第三节 消渴 221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226
第一节 痹证 226
第二节 痉证 230
第三节 痿证 232
第五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 247
第一章 经络学说 247
第二章 腧穴总论 252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56
第一节 任脉和督脉 256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260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 264
第四节 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269
第五节 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271
第六节 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278
第七节 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280
第八节 经外奇穴 284
第四章 针灸操作技术 292
第一节 毫针刺法 292
第二节 针刺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294
第三节 灸法 296
第四节 拔罐法 298
第五章 推拿法 302
第六章 刮痧法 310
第七章 中药的用法 313
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保管 316
第六篇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323
第一章 常用血液学检验 323
第一节 血液常规检验 323
第二节 血液学其他检查 331
第二章 常用尿液化验检查 334
第一节 尿液常规检验 334
第二节 尿液其他检验 343
第三章 粪便和痰液检验 346
第一节 粪便检验 346
第二节 痰液检验 347
第四章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349
第一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 349
第二节 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357
第五章 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63
第一节 常用肾功能试验 363
第二节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67
第六章 血糖、血脂、常用免疫检验及肿瘤标志物 373
第一节 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及糖尿病监测 373
第二节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377
第三节 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 382
第四节 常用肿瘤标志物 384
第七篇 危急病情专题 393
第一章 休克 393
第一节 总论 393
第二节 各类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402
第三节 乡村医生对休克的诊断与处理 406
第四节 过敏性休克 408
第二章 乡村医生如何判断危重病情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