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星观测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鼐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306948
  • 页数:7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历代观测恒星记录的科学著作。书中附有大量取自珍稀古籍的图片和自绘的图片,对于有关研究者极具参考价值。

第一章 我国早期的恒星观测 1

第一节 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星象著录与二十八宿的问世 2

一、我国最早的恒星观测记录与关于恒星的释义 2

二、甲骨文中的星名与《尚书·尧典》的四仲中星 3

三、《夏小正》星象的年代 7

四、《诗经》、《左传》、《国语》中的星名 9

五、二十八宿名称的全部出现 10

第二节 二十八宿星座的系统化观测 13

一、二十八宿星座的组织及距星的证认 13

二、二十八宿作为昏旦中星的观测时代 15

三、石氏的二十八宿观测值 19

四、早于石氏的二十八宿古度 29

五、石氏宿度与古度的时代考订 34

第三节 四象、十二次与二十八宿 42

一、四象与十二次的产生和使用 42

二、十二次、十二辰与二十八宿的结合及宿名诠释 45

三、中国二十八宿在华夏本土的生长 50

第二章 甘氏、石氏与《石氏星经》年代的论定 73

第一节 对甘氏与石氏的考查 74

一、甘、石的姓氏与时代 74

二、甘、石《星经》的流传与内容探索 74

三、有关《石氏星经》研究的不同论点 76

第二节 《石氏星经》观测年代考辨 79

一、各家研究的得失 79

二、《石氏星经》中观测年代的推算 81

第三节 甘、石《星经》的恒星记事与《甘氏星表》 96

一、传本甘、石《星经》的恒星观测记事 96

二、《甘氏星表》辑佚 98

第三章 秦汉时期星象观测的发展 101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述 102

一、汉初的恒星名数及星座组织 103

二、两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载 109

三、《周髀算经》中的星象资料 115

第二节 有关星象观测的几个问题 117

一、恒星观测的几项进展 117

二、对《石氏星表》的补充 119

三、星象在政治、文化与生活中的反映 120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甘、石、巫咸三家星经的流传与整理 127

第一节 三家星经的定纪与敦煌写本 128

一、陈卓及其天文星占著述 128

二、《敦煌写本》中的三家星经 129

第二节 《玄象诗》的勘订 144

一、《玄象诗》的内容与性质 144

二、校点《玄象诗》 146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至隋统一时期三家星官的流传 148

一、从汉末的星图到吴、晋间对恒星名数的整理 148

二、《巫咸星表》质疑 151

三、南北朝至隋恒星图象的制作与流传 152

四、日传本《三家簿赞》星官的校证 154

第五章 星象体制的演变与唐代的恒星观测 177

第一节 《步天歌》的形成及其影响 178

一、南北朝、隋、唐的星象著述及星象体系的变化 178

二、《步天歌》的产生及三垣二十八宿星象体制的成立 181

三、校订《步天歌》 185

四、若干星名的注释 194

第二节 一行对恒星观测的贡献 196

一、一行对二十八宿所作的新观测 197

二、关于二十八宿去极度变化与恒星自行的论议 199

三、对恒星位置变化的观测和修正 202

四、一行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205

第三节 传世的两本敦煌星图 207

一、敦煌星图概述 207

二、敦煌星图文字的勘证 211

三、两本星图上星象的校核 213

四、星图时代的考辨 219

五、近年发现的墓葬及其他星图 222

第六章 宋代恒星观测及恒星图表 235

第一节 宋代天文仪器的制作与星象的观测 236

一、宋代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 236

二、对历次恒星观测的考查 237

第二节 景祐年间的恒星测量与《杨惟德星表》 246

一、《景祐乾象新书》与《乾象通鉴》 246

二、景祐测验资料的整理校定与《杨惟德星表》 247

三、宋《杨惟德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归算和分析 258

第三节 皇祐年间的恒星测量、《周琮星表》与皇祐星官图的复原 268

一、皇祐年间周天星次的测定与《周琮星表》 268

二、宋《周琮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和皇祐星官图 282

三、恒星的中西对应与皇祐观测的实用价值 298

第四节 《新仪象法要》星图的考证 324

一、苏颂的撰书与书内的星图 324

二、星图的取材及其年代与地点 328

三、星图的体制与星象的校勘 335

四、星图的制图技术水平及其价值 339

第五节 苏州天文图碑的考释 345

一、天文图碑的来历及其作者 345

二、星图时代笺证 349

三、天文图星象的校核 352

四、天文图的科学价值 357

第六节 元丰恒星测量、黄道十二宫及《宋史·天文志》 358

一、元丰恒星测量与《元丰星表》 358

二、黄道十二宫在我国的传播 360

三、《宋史·天文志》经星述评 370

第七章 元、明时期星象观测的延续及其在民间的传播 373

第一节 元初对恒星位置的测量 374

一、郭守敬制仪与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 374

二、至元年间的二十八宿观测与元《郭守敬星表》拾遗 375

三、元《郭守敬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 385

第二节 传世的元明星象著作 414

一、元至明前期的几项星象著作 414

二、北京原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藻井星图的考查 426

三、常熟县学天文图碑 444

四、明后期天文星象之作在民间的传播 448

第三节 航海天文学中的星象指认 481

第四节 朝鲜与日本的中国恒星图像 487

一、中国星象在朝鲜的长期传播 487

二、中朝两国星象的交流与演变 501

三、中国星象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508

第五节 客星的观测与元明的阿拉伯星表 521

一、绘有客星的莆田涵江天后宫星图卷轴 521

二、客星记事和几颗著名的客星 526

三、《明译天文书》和《七政推步》中的恒星表 530

第八章 西方天文学的传入及明崇祯年的恒星观测 537

第一节 西方历算天文的东传经过及《经天该》的产生 538

一、西方历算天文传入的历史背景 538

二、耶稣会传教士的入华与西学东渐 539

三、《经天该》的产生及其影响 542

第二节 《崇祯历书》恒星历的编纂及西方观测技术的引用 557

一、徐光启对编历所作的贡献 557

二、西方制式天文仪器的制作 559

三、近代方位天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引用 560

第三节 恒星观测的成就与恒星历表的编制 566

一、关于二分点岁差及恒星经纬度变易的论议 566

二、二十八宿距星经纬度与宿度的订定 566

三、《恒星经纬表》的完成 568

第四节 新星图的绘制及近代星图投影法的运用 582

一、传统形式的见界总星图 583

二、《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与绘制星图的投影原理和方法 592

三、两种黄道星图与天球仪星图 601

四、恒星屏障——整套的恒星全图 605

第九章 清代三次恒星测量与恒星星名的中西对应关系 619

第一节 康熙、乾隆、道光三朝的恒星观测 620

一、《灵台仪象志》中的恒星测量 620

二、《仪象考成》与《仪象考成续编》中的恒星测量 638

三、《大清会典》与《大清会典图》中的天文星象及其他 658

第二节 民间对恒星观测所作的努力及其成就 663

一、清前期民间天文星象研究的昌盛 663

二、西学东渐与恒星方位天文学的中西比照 678

三、清后期民间星象之作的撰制与传布 682

第三节 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寻绎 697

一、三百年来对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探索 697

二、从天象凌犯纪事寻求恒星的中西对应关系 710

三、《仪象考成》恒星经纬表与现代通用星名的对应 721

结束语 中国星象体制的历史变迁及恒星名数的汇总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