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
1.1研究的背景与对象 1
1.2理论综述与研究依据 4
1.3本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20
1.4本研究的创新点 23
2荆门市产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25
2.1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特征分析 25
2.2荆门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绩效 39
2.3荆门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4
3荆门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55
3.1荆门市产业结构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 55
3.2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0
3.3荆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据 67
4国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经验与借鉴 75
4.1主要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 75
4.2国外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对荆门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86
4.3主要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分析 90
4.4国外产业政策经验对荆门市区域产业政策制定的启示 100
5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 105
5.1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105
5.2荆门市产业结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08
6中国加入WTO对荆门市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115
6.1“入世”对荆门市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15
6.2“入世”对荆门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120
6.3总体结论与评价 125
7荆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政策选择 127
7.1荆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原则 127
7.2荆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和对策 133
7.3 WTO框架下荆门市产业政策优选 144
8荆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及政策 156
8.1技术创新与结构创新 156
8.2荆门市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相融性分析 160
8.3荆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165
8.4荆门市科技进步政策优选 169
9荆门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75
9.1荆门市产业结构预测与动态调整系统的建立 175
9.2荆门市经济发展远景展望 180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84
附录2 荆门市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支撑体系探索 185
参考文献 199
后记 207
图表 目录 9
表1-1 产业发展形态的概括(三部门的构成) 9
表1-2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 10
表1-3 人均GNP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11
表1-4 人均收入600~1000美元的产业结构比较 12
图1-1 赤松要的雁行形态模式 14
图1-2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16
图1-3 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17
表2-1 荆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和全国的对比情况 26
表2-2 国际上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28
表2-3 2001年荆门市GDP结构和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比较 28
表2-4 1983—2001年荆门市与全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及其变化情况 31
表2-5 2001年荆门市农业生产结构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比较 32
表2-6 1996—2002年荆门市工业生产结构 34
表2-7 “七五”以来全国的工业生产结构 34
表2-8 荆门市2000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全国、全省的比较 36
表2-9 荆门市1994—2002年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 37
表2-10 全国1994—2000年第三产业内部构成 39
表2-11 荆门市逐年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和资本投入(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40
表2-12 2002年荆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构成表 46
表2-13 2001年荆门第三产业部分行业比重与全省全国比较表 53
表3-1 荆门工农业平均产值增长速度及产值构成 56
表3-2 荆门市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57
表3-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国际经验 57
表3-4 荆门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贡献份额 59
表3-5 2001年全国部分省、直辖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贡献份额 60
表5-1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09
图5-1 荆门市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构成曲线图 109
表5-2 1983—2002年荆门市工、农业社会总产值及其构成 111
表8-1 荆门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61
表8-2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指标 162
表8-3 工业行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排序 162
图8-1 荆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图示 168
表9-1 荆门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和产业结构差异指数(1985—2000) 176
表9-2 荆门市第一、二次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和产业结构差异指数 176